唐代诗人的一首冷门讽刺诗,短短四句,却写尽了一个时代的荒唐!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9 06:44 3

摘要:晚唐时政坛黑暗腐败,国家如大厦将倾,内有宦官之忧、外有藩镇割据,战乱频仍,民不聊生,权贵视百姓如草芥,肆意鱼肉。诸多乱象,令人无奈叹息。

晚唐时政坛黑暗腐败,国家如大厦将倾,内有宦官之忧、外有藩镇割据,战乱频仍,民不聊生,权贵视百姓如草芥,肆意鱼肉。诸多乱象,令人无奈叹息。

据宋曾慥《类说》所引《幕府燕闲录》记载,黄巢起义爆发后,唐昭宗被迫踏上逃难之路。在艰难的流亡途中,随驾的伎艺人竟只剩下一个耍猴的。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只猴子被驯养得极为乖巧,竟然能像大臣一样随皇帝站班朝会。

唐昭宗见状,龙颜大悦,一高兴便赏赐这个耍猴人五品官职,赐予其象征身份的红色官袍,还封其为 “孙供奉”。

这里的 “孙” 并非此人姓氏,而是取 “猢狲” 的 “狲” 字谐音,意思是以驯猴来供奉御用。

罗隐,这位才华横溢却仕途坎坷的晚唐诗人,听闻此事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他多年来怀揣着报国之志,寒窗苦读,十多次踏入科举考场,却屡试不第,始终未能得到朝廷的赏识。

当他看到一个耍猴人仅仅因为能逗皇帝开心,便轻而易举地获得了自己梦寐以求却遥不可及的官位时,挥笔写下了这首《感弄猴人赐朱绂》,

《感弄猴人赐朱绂》

罗隐〔唐代〕

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

何如买取胡孙弄,一笑君王便著绯。

这首诗的大意是:

十二三年我困于考场历尽艰辛,多少良辰美景也只能不去问闻。

还不如去购买一只小猴子耍弄,逗得君王开心一笑就绯袍加身。

罗隐这首诗,用作者自己和孙供奉的不同遭遇作鲜明对比,以自我讽嘲的方式发感慨,泄愤懑,揭露抨击皇帝的昏庸荒诞。

前两句‌诗人即倾诉了自己科举之路的坎坷与无奈。他为了科举考试,在异乡奔波了十多年,却始终未能如愿获得官职。

而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不得不暂别江南故土的美好景致,这种无奈与牺牲让人深感痛心。

这两句诗通过逆向思考,形成了强烈的对照,既流露出对蹉跎岁月的深沉慨叹,也交织着不甘命运的怨艾与追悔往昔的复杂心绪。

‌后两句‌诗人笔锋一转,以自嘲的口吻提出了一个看似荒诞却充满讽刺意味的建议:与其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不如改行去耍猴。

毕竟,耍猴人仅凭逗乐皇帝便能获得五品绯袍的封赏。这里,“笑”字戳破了君主将国家权柄视为儿戏的本质,而“著绯”的轻佻封赏则更暴露出晚唐“重戏谑轻才学”的亡国征兆。

诗人在自怜与讥讽的交织中,既抒发了怀才不遇之痛,也暗示了唐朝衰亡的必然趋势。

这是首讽刺诗,罗隐不仅抒发了自己的愤慨,而且嘲讽了皇帝。唐朝末年国家就要灭亡了,但唐昭宗不急于求人才,拯救国家,仍然沉溺于游乐享受,赏玩猴戏,实在是一个糊涂昏庸的皇帝。

此诗看似自嘲,实则是发泄内心的愤懑,把自己的辛酸当作笑料,将皇帝的荒诞当作正经,以放肆嘻笑的态度进行讽刺,抨击皇帝的的昏庸荒诞。嬉笑怒骂间,写出晚唐整个时代的荒唐可笑!

来源:晨读诗词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