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道明罕见露面:年近七旬状态佳,秘诀竟是“三不沾”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1 21:00 1

摘要:3月14日,陈道明露面中国电影家协会第十一届主席团第三次会议。镜头前的他虽满头银发却精神矍铄,谈吐间依然保持着那份特有的儒雅气质。让许多网友感叹:"陈道明到底是怎么保养的,怎么看起来精神头儿那么好?"

3月14日,陈道明露面中国电影家协会第十一届主席团第三次会议。镜头前的他虽满头银发却精神矍铄,谈吐间依然保持着那份特有的儒雅气质。让许多网友感叹:"陈道明到底是怎么保养的,怎么看起来精神头儿那么好?"

而陈道明的养生秘诀是三不沾——烟酒不沾还不应酬饭局,活成了娱乐圈的一股清流。

01

1984年的冬天,29岁的陈道明裹着军大衣站在故宫的红墙下。为了演好《末代皇帝》中的溥仪,他已经在这个冰冷的宫殿里待了整整四个月。每天清晨,他都要在太和殿前站上一个小时,只为感受当年溥仪站在这里时的心境。

"那时候的演员都这样,"多年后陈道明回说,"我们管这个叫'泡角色”。而正是这种对于角色的专注和执拗,陈道明饰演溥仪一播出便成为经典,而他也凭借这个角色一举成为金鹰奖和飞天奖双料视帝。

1990年,《围城》剧组找到陈道明时,他正在家里研读钱钟书的原著。"方鸿渐这个人物不好演,"他后来坦言,"太像了显得做作,太不像又失了味道。"为了把握这个度,他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整整三个月,最终演活了方鸿渐这个角色,看过这部剧的人都说:方鸿渐不像是陈道明演的,他自己就是方鸿渐本人。

拍戏之外,陈道明最喜欢一个人练字,他不像其他的演员那样,有接不完的应酬,相反地,作为一个一线演员,他反倒是有点儿闲的。

在北京东城区的一条胡同里,经常能看到陈道明骑着自行车去买菜的身影。邻居们早已习惯这位大明星的朴素做派——一件穿了十几年的夹克,一双普通的布鞋,车筐里有时还会放着刚买的笔墨纸砚。

"演员要懂得'藏',"这是陈道明常挂在嘴边的话。

拍戏时认真拍戏,拍戏之外,陈道明就看书写字,他几乎推掉了娱乐圈的所有应酬,用他自己的话说,那些事情没有意思。

没有通告的日子里,他更愿意待在自己的书房里,那里收藏着各种各样的书。

据知情人士回忆:"有次剧组聚餐,陈老师就坐在那儿慢慢吃一碗阳春面。别人劝酒,他就笑着摆摆手说'这个真来不了'。"

02

去年冬天,有网友在颐和园偶遇正在散步的陈道明。虽然头发已经全白,但腰板笔直,步伐稳健有力。

当被路人认出时,他既不刻意回避,也不刻意表现,只是点头微笑,就像遇见一位老邻居。

"人都会老,这是自然规律。"在最近的一次访谈中,陈道明这样说道。

比起同龄的周润发依然在银幕上搏杀,他选择了更从容的生活方式——偶尔出演真正打动他的角色,其余时间则留给阅读和思考。

在中国电影家协会的会议上,他的发言依然犀利而务实。

谈到行业乱象时,他会毫不客气地指出问题;说到表演艺术时,眼神中又会闪现出少年般的热忱。

在《庆余年》拍摄时,陈道明经常在拍完自己的戏份后还留在片场,仔细观摩年轻人演戏,有人好奇,在演艺事业上,陈道明已经达到了巅峰,怎么还需要研究年轻人演戏呢?陈道明则表示:演戏是一辈子的事,我得看看现在的年轻人是怎么理解表演的。

《庆余年》中,陈道明饰演的庆帝看似庸碌无为,实则老谋深算,而陈道明则完美了拿捏了这个度,他的精彩表演也再次获得了观众的肯定。

这也许就是陈道明给这个时代最珍贵的启示:在这个追求速成的年代,依然有人相信慢工出细活;在这个热衷炒作的圈子里,依然有人坚守着演员的本分。

出道几十年,陈道明从不沾烟酒,也拒绝娱乐圈的各种应酬,他的这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并不是刻意为之的清高,而是一个真正艺术家的本能选择。

岁月可以染白他的头发,却永远带不走那份属于演员的光芒。

来源:洛子帅看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