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科学防控基孔肯雅热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8 01:53 3

摘要: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主要通过携带病毒的伊蚊叮咬传播,常见的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为大家科普基孔肯雅热相关知识,帮助大家正确认识和科学防控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主要通过携带病毒的伊蚊叮咬传播,常见的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为大家科普基孔肯雅热相关知识,帮助大家正确认识和科学防控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的传播模式主要是“人——蚊——人”。患者在发病后第1周内,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风险高,但该病毒不会通过日常接触引发传播,也不会通过咳嗽、打喷嚏传播。若感染者血液中病毒载量高,病毒还可通过输血或意外接触感染者血液而传播;极少数情况下,孕妇感染病毒后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

如果被携带基孔肯雅病毒的蚊子叮咬后,通常3~7天会突然发病,主要症状表现如下:

发热。突然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一般持续1~7天。部分患者退热后会再次发热,持续3~5天后恢复正常,常伴有寒战、头痛、背痛、全身肌肉疼痛、畏光、恶心、呕吐等症状。

关节疼痛。关节疼痛主要累及腕、踝、手指、脚趾等小关节,也可涉及膝、肩等大关节。剧烈的关节疼痛可导致行动困难。

皮疹。皮疹症状多出现在发病后的2~5天。半数以上基孔肯雅热病例在躯干、四肢伸侧、手掌和足底会出现红色斑丘疹或紫癜,数天后消退,可伴脱屑。

多数基孔肯雅热患者一周内会好转,愈后良好,个别患者关节疼痛的症状可能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婴幼儿、孕晚期孕妇等高危人群,感染后易发展成重症或出现并发症。

若存在急性发热伴关节疼痛症状,且近期从基孔肯雅热流行区域返回的人员,应考虑基孔肯雅病毒感染的可能,并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一旦确诊,需遵照医生要求,相对隔离居住。

基孔肯雅热治疗以缓解症状和预防并发症为主。充分休息、补充液体及服用非处方止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可缓解部分症状。在排除登革热之前,勿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以降低出血风险。

基孔肯雅热是可防可控的。预防基孔肯雅热的关键是切断蚊媒传播链。坚持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清积水。蚊虫依赖积水繁殖,消除积水是防蚊的关键。室内的水培植物应每3~5天彻底换水,同时冲洗容器内壁和植物根部,也可投放灭蚊幼剂或采用物理隔断方式防蚊;定期检查饮水机水槽、冰箱底部水盘等隐蔽处积水,及时排净空调冷凝水。

灭成蚊。定期对下水道、厕所等区域喷洒长效灭蚊药剂;使用合格的杀虫气雾剂、蚊香液、盘香等开展室内灭蚊。

防叮咬。人们平时应提高个人防护意识,防止蚊虫叮咬。进行户外作业时穿着透气长袖衣物,裸露部位涂抹含避蚊胺、柠檬桉油、对薄荷烷二醇等活性成分的驱蚊剂,还可用0.5%氯菊酯处理衣物和装备;外出后及时清洁身体,更换被汗水浸湿的衣物,减少蚊虫叮咬机会。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