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放屁哭闹还蹬腿?未必是胀气,可能是“肠绞痛”这样做能缓解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8 19:47 3

摘要:新手爸妈常遇到这样的场景:宝宝突然攥着小拳头、脸憋得通红,一边蹬腿一边哭闹,放屁后能稍微安静会儿,但没多久又开始折腾,怎么哄都不管用。很多人会以为是“胀气”,揉了肚子、做了排气操也没效果——其实,宝宝出现这种情况,更可能是“婴儿肠绞痛”在作祟,找对方法才能帮宝

新手爸妈常遇到这样的场景:宝宝突然攥着小拳头、脸憋得通红,一边蹬腿一边哭闹,放屁后能稍微安静会儿,但没多久又开始折腾,怎么哄都不管用。很多人会以为是“胀气”,揉了肚子、做了排气操也没效果——其实,宝宝出现这种情况,更可能是“婴儿肠绞痛”在作祟,找对方法才能帮宝宝少遭罪。

婴儿肠绞痛不是“病”,而是宝宝肠道发育过程中的一种“暂时不适”,多发生在出生2周到4个月的宝宝身上,尤其是傍晚或夜间会更明显。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宝宝的肠道神经还没发育成熟,蠕动不规律,容易出现肠道痉挛,导致肚子胀痛;再加上宝宝不会说话,只能通过哭闹、蹬腿、憋劲来表达难受,而放屁能暂时排出肠道里的气体,缓解一点胀痛,所以才会出现“一放屁就好点,不放又哭闹”的情况。

怎么区分肠绞痛和普通胀气?记住这3个特点:一是“时间规律”,肠绞痛多在固定时间段发作,比如每天傍晚6点到半夜,每次哭闹会持续1-3小时;二是“哭闹剧烈”,宝宝会哭得脸通红、嘴唇发白,手脚冰凉,怎么抱、怎么哄都没用,只有哭累了才会停;三是“伴随动作多”,除了蹬腿、憋劲,还会出现弓背、摇头、打挺等动作,普通胀气的宝宝哭闹没这么剧烈,也没有固定的发作时间。

遇到宝宝肠绞痛,家长别慌,这4个方法能有效缓解,帮宝宝减轻不适。

第一个方法是“正确拍嗝+排气操”。宝宝吃完奶后,一定要竖抱起来拍嗝,让宝宝趴在家长肩膀上,手掌呈空心状,从下往上轻轻拍后背,直到宝宝打出2-3个嗝,避免吃奶时吸入的空气留在肠道里;平时清醒的时候,可以给宝宝做排气操:让宝宝平躺,握住宝宝的脚踝,把双腿慢慢向肚子方向压,停留3-5秒再松开,重复5-10次,能帮助肠道蠕动,促进气体排出。

第二个方法是“飞机抱”。这是缓解肠绞痛的“急救姿势”:家长坐在椅子上,双腿分开,把宝宝的肚子朝下放在大腿上,让宝宝的头靠在膝盖处,一只手托住宝宝的胸部,另一只手轻轻按摩宝宝的后背。这个姿势能给宝宝的肚子施加轻微压力,缓解肠道痉挛,很多宝宝一被这样抱就会停止哭闹,甚至会慢慢睡着。

第三个方法是“白噪音+包裹”。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时,习惯了子宫里的声音(比如心跳声、血流声),白噪音能模拟这种熟悉的环境,让宝宝有安全感,从而平静下来;可以用手机播放白噪音(比如海浪声、雨声),音量调至和宝宝的哭声差不多大,放在宝宝身边。同时,用包被把宝宝轻轻包裹起来,松紧度以能伸进一根手指为宜,“包裹感”能让宝宝减少惊跳反应,也能缓解肠道不适。

第四个方法是“调整喂养方式”。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妈妈,要注意自己的饮食,暂时少吃容易产气的食物,比如豆类、洋葱、西兰花、牛奶等,观察宝宝的哭闹是否有缓解;如果是配方奶喂养,可以咨询医生是否需要更换“低敏配方奶”,有些宝宝对牛奶蛋白不耐受,也会加重肠绞痛。另外,喂奶时要注意姿势,让宝宝含住整个乳晕(奶瓶喂养要让奶嘴充满奶液,没有空气),避免吸入过多空气。

需要提醒的是,婴儿肠绞痛一般会在宝宝4个月后逐渐缓解,家长不用太焦虑,更不要因为宝宝哭闹就频繁喂奶,否则会让宝宝的肠道负担更重,反而加重不适。但如果宝宝出现“哭闹时伴随呕吐、便血、体重不增长”,或者“每天哭闹超过3小时,持续超过1周”,一定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

你家宝宝有没有出现过肠绞痛的情况?当时用了什么方法缓解的?是“飞机抱”管用,还是白噪音更有效?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帮更多新手爸妈少走弯路~

来源:上进小叶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