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跨山海Ⅱ》是历史文化类系列纪录片《千古风流人物》的第二本图书。该系列纪录片聚焦中国历史上26位诗词偶像,通过解读这些人物的人生故事与艺术成就,真实再现这些文化名人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而节目的文字版《跨山海Ⅱ》将这些内容凝练成文字出版,它带领读者穿越千年,看见
生如逆旅多断肠,许我一苇以渡江。关于诗人的风流往事,永远也说不尽。
《跨山海Ⅱ》是历史文化类系列纪录片《千古风流人物》的第二本图书。该系列纪录片聚焦中国历史上26位诗词偶像,通过解读这些人物的人生故事与艺术成就,真实再现这些文化名人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而节目的文字版《跨山海Ⅱ》将这些内容凝练成文字出版,它带领读者穿越千年,看见一个个熟悉却从未见过的鲜活人物。
这本书中讲述的诗人多数是我们熟悉的唐代诗人,如孟浩然、王维、王昌龄、岑参、韩愈、刘禹锡等。这些诗人均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大诗人,每一章节大致按照诗人的生平经历来叙述,着重阐释了诗人深邃的精神世界以及那些千古名篇的写作现场。其中,很多细节的叙述令人非常动容。
比如,在韩愈篇章讲述韩愈创作祭祀侄子的《祭十二郎文》时,对这一场景的描述令读者感觉就像叔侄二人面对面交流,边哭边说,令人悲痛。而在柳宗元篇章中,对柳宗元与刘禹锡友情的叙述尤其令人感动。柳宗元情愿以自己的贬地与刘禹锡交换,只是为了照顾刘禹锡年迈的母亲;柳宗元在弥留之际一声声地喊着刘禹锡的名字,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给他,这是多么刻骨铭心的友情!也难怪刘禹锡在悼文中说自己“惊号大哭,如得狂病”。阅读这些文字,仿佛看到了那个历史现场,感受到了文字的温度。
除了这些读者非常熟悉的诗人之外,这本书中还讲了两名相对小众的诗人,李贺和鱼玄机。他们两人也是唐朝非常有才华的诗人,可惜均英年早逝。在讲述这两名诗人时,除了呈现他们的人生脉络和诗歌创作情况,书中也剖析了他们精神上的困境。
公元813年,两度长安求仕且失败的李贺决定返回昌谷老家。老家的青山和家中亲人,是他黑暗生活中最后一丝光亮。“公元813年,初春时分,太阳高挂在天空中,却没有一丝温度。李贺独自一人启程离开长安,这也是他与长安的诀别。”“美丽春光,难遣悲愁。连那些为李贺送行的兰花,都显得如此萎靡。假若苍天有情,苍天也会为李贺悲伤。”就在这样的心境下,李贺写下了名作《金铜仙人辞汉歌》,其中有句“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仅三年之后,这名年轻的诗人便离世。人们不愿意相信这位伟大的诗人就这样死去,更愿意相信属于他的传说。最早给李贺赋予一个浪漫结尾的是诗人李商隐,他这样描述李贺生命的最后时刻:一位红衣仙人翩然而至,天帝修成了白玉楼,召李贺前去作记。李贺不愿舍弃家人,推辞不去,仙人道:“天上的差事,不苦。”听罢,李贺泣不成声,不久气绝而亡。
如此记录,也让读者为这个天才而独特的诗人的离去感到深深惋惜。
对于女诗人鱼玄机的呈现,书中则侧重于她超越时代的高度注重自我的女性主义精神。“江南江北愁望,相思相忆空吟。”故事从这样一首曼妙的诗作开始。当年,十六七岁的鱼玄机吟着诗、只身远行抵达丈夫李亿任所所在的鄂州,却只能同丈夫隔江而居。学者推测,李亿曾中状元且已经有夫人,鱼玄机只是他的一名小妾而已。随着对爱情幻想的破灭,鱼玄机进入咸宜观成为一名女道士。
因为鱼玄机诗才出众且经常参与各种聚会,很快成为长安城最著名的风流女道士。书中用客观的视角分析了鱼玄机在那个时代的处境:女性在经济上无法独立,注定了她们附庸、从属的社会地位。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只给了男性发挥才学的机会,罗衣女子纵有万般才能也无法蟾宫折桂。鱼玄机在诗歌中表达了这种无奈,“恐向瑶池曾作女,谪来尘世未为男。”多么有才情的女子也突破不了时代的牢笼,诗歌也仅仅是鱼玄机的一种情感宣泄的方式而已。
鱼玄机的死也令人喟叹,她因妒杀婢女绿翘而被处死。一个如此热切地追求爱情,大胆表达自己理想、追求、苦恼和怨恨的女子,生命在最灿烂的时间戛然而止,令人无比唏嘘。
山河无依、怀才不遇、身世浮沉、深恩负尽……无论是鱼玄机还是李贺,还是书中讲述的其他诗人,纵使人生千疮百孔,他们仍能冲淡苦难并将其化作一首首绝美的诗文。他们的生命故事、他们的诗词作品也像一面面镜子,照见了我们在面对挫折时的逃避或妥协,指引我们在喧嚣而又孤独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点安宁与热爱。
记者:徐敏 编辑:徐征 校对:汤琪
来源:济南时报-新黄河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