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话说武氏太后独揽朝政,废中宗,又不许睿宗参政,且日夜淫乱,正直之臣早已心怀不满。
废唐立周
话说武氏太后独揽朝政,废中宗,又不许睿宗参政,且日夜淫乱,正直之臣早已心怀不满。
武氏太后独揽朝政
武后有所觉察,先是杀了索元礼一班佞臣,以平天下之愤。
之后又想起中宗为人孝敬,有召回他之意,正巧武三思又送上骆宾王的檄文。
太后仔细看过檄文,惊骇过后,不禁赞叹写檄文之人的文才。
太后一面命大将军李孝逸带兵前去征讨徐敬业等。
一面对武三思说:“庐陵王是我亲子,我欲召回他,但又恐怕他有异心,要派一个心腹人去看看情况。”
武三思愿意前去,太后犹豫,武三思道:“此行关系国家大事,若他人去,真假难信。”
再说太后有个近侍宫人,名叫上官婉儿,只有十四五年纪,相貌娇艳,性格和顺。
降生时,母亲梦见神人对她说这个女儿将来可称量天下,长大后颇通文墨,记诵之功特别好。
婉儿与韦皇后很好,自中宗被废后,韦后常常托人来请婉儿在太后前婉转说情。
得知太后派武三思去见中宗,婉儿趁无人时,将一包礼物和一封书信交给武三思。
武三思换了便装,不几日,来到房州,找了个不起眼的小店住下。
武三思有意与店家闲聊,随口问道:“庐陵王在这里可好吗?”
店家赞道:“王爷对百姓,真是秋毫无犯,可惜一个好皇爷,不知为什么他母后不喜欢,赶了出来。”
王爷每月二次到寺中听他讲经说法
三思心里有了点数儿,店家又说这里有个感德寺大和尚,号慧范,王爷每月二次,必到寺中听他讲经说法。
可巧第二日是十望日,武三思便打算趁中宗到感德寺去时,先去拜访韦后。
原来韦后先前见三思风流英俊,早有爱慕之心,又知三思得宠于太后,便想借用三思替中宗谋事。
武三思来到庐陵王门首,韦后听报武三思来了,命宫人速接进宫。
武三思见了韦后,韦后又流下泪来。
韦后道:“我们皇爷偶然劝了母后一句,不想被逐到此,如今我夫妇不知何时再能回太后宫中。”
武三思见韦后身材袅娜,面如桃花,又楚楚动人,一时涌出无限爱怜,温言劝慰了一番。
然后取出上官婉儿的礼物和书信,交给韦后。
韦后拆开书信细细看了一遍,微笑不语。
这时侍婢报王爷回来了,武三思忙起身迎接,韦后退入内房。
叙礼坐定,中宗问了母亲的近况,三思将安金藏剖腹,索元礼等被诛,骆宾王写檄文声讨等一一说了。
说到徐敬业要起兵谋反一事,中宗拍案怒道:“徐茂功受朝廷大恩,没想到他子孙如此倡乱,若擒住他,当碎尸万段。”
武三思听其言,观其色,明白中宗绝无异心。
聊了些时候,中宗进内更衣,命摆酒席款待武三思。
韦后的一个贴身宫女走出来,悄悄对三思道:“武爷呆会不要吃醉了,娘娘还要出来与武爷说话。”
中宗灌醉
酒席摆定,中宗入席,大家猜谜行令,不多时,便把中宗灌醉,扶了进去。
三思回到自己房间,让手下人在厢房先睡下,自己靠在桌边看书。
过了一会儿,韦后悄悄进来,三思忙上前扶住:“下官荣幸,蒙娘娘不弃。”
韦后说道:“你日后不要薄情待我。”三思发誓道:“我回去,就在太后面前替王爷说情,包你数日内即召回。”
韦后从头上取下明珠鹤顶一支,从袖中取出碧玉连环一副,赠给武三思。
三思又住了几日,恐怕住久了太后起疑,便辞别中宗、韦后,上路回京。
再说太后宫中,冯怀义有个好友叫傅游艺,冯怀义把他荐给太后,太后将他升为侍御。
傅游艺奉承太后,说太后功绩盖天,当更改国号,再重立武氏子孙为太子。
太后心里舒服,便命改唐为周,改元天授,自称圣神皇帝,又打算立自己的亲侄儿武承嗣为太子。
武三思回到宫中,闻知武承嗣要据太子之位,心中愤愤不平。
先去找上官婉儿,说了见中宗、韦后之情。
婉儿嘱咐道:“这两日武承嗣一直在宫中,要力争做太子,你须小心。”
三思进宫见太后,把中宗思念太后,又在佛前保佑太后的事儿添油加醋的说了一番,说中宗岂但没有异心,而且对太后忠心可感上天。
太后边听边默然沉思
太后边听边默然沉思,听完了,半晌不语。
当晚,太后心事重重,睡梦中,又见先帝交给她一只鹦鹉,两翅膀垂下。
第二日,太后召狄仁杰来解梦,狄仁杰道:“先帝‘鹉’是暗示陛下武姓,两翅膀垂下是国不能振,如能遵先帝遗愿,扶助中宗韦后夫妇,则两翅膀重振,国家重振。”
太后点头:“你说的极是,只是武承嗣欲求为太子,怎么办?”
狄仁杰恳切说道:“先帝把二子托给陛下,现要移天下给别姓,岂不是有违天意?况且侄儿与儿子谁亲谁疏?”
太后顿悟,于是传旨召回中宗。
太后与中宗母子相见,彼此悲喜交集。
中宗重立为太子,太后依旧执掌朝政。
再说那冯怀义,自封为鄂国公后,倚势骄奢,无所不为。
他在白马寺私藏着许多美貌妇人,日夜取乐。
这日正吃得醉醺醺的,忽然见宫里牛晋舞来传太后宜召。
冯怀义正玩得兴浓,不加思虑,随口说道:“这里娇花嫩蕊,还来不及攀折,那有心思看那老树枯藤?你先回去,过几天再说。”
牛晋卿无奈,回宫禀奏太后,太后听了气得火冒三丈,大骂:“秃子这般无礼,实在可恶。”
盛怒未消,太后的爱女太平公主走进来,这太平公主也是个女中英杰。
太平公主问了原故,说道:“母后用不着发怒,儿明日处死他就是了。”
太后叮嘱:“不要留下一点痕迹!”公主领命而去。
次日,公主早早起身,选了二三十个健壮宫娥,去苑里埋伏着。
叫两个太监去召怀义
又叫两个太监去召怀义,怀义正因昨晚醉酒失言,懊悔无及。
闻听太后召,忙忙粉饰好了,同二太监从后宫门进宫。
进苑时,先等在那里的宫娥拦住冯怀义,引他到幽僻地方。
太平公主转出来,递给他一张纸,冯怀义一看,是要阉割他的意思。
冯怀义惊恐得连连后退,那些健壮宫娥一齐拥上,立刻动手阉割。
之后又一顿暴打,没有多会儿,冯怀义就气绝身亡。
把尸首装入蒲包内,送到白马寺放火烧掉,然后回禀太后。
再说数日前,明堂遭火,天堂中所供佛象都已损坏。
又加上逢天大旱,四方奏报灾异。
太后于是下诏令百官修省,禁止民间屠宰,甚至鱼虾之类,也不许捕捉。
再说当时,秦叔宝已退官家居,专心孝养老母。
秦怀玉与单爱莲夫妇,生了二个儿子,长子秦琼,次子秦瑀。
秦王又娶张德之女为妻,不想一胎生下二个儿子,全家人极是欢喜。
傅游艺、杜肃也在
到满月时,摆酒席,朝中官员都来庆贺,曾与冯怀义交好的傅游艺、杜肃也在内。
秦瑀岳丈张德对众官道:“敝亲翁老年得曾孙,不胜欣喜,办此酒席,有违圣旨,还望众官见谅。”
叔宝一家人也拱手告罪,众官都不在意,只有傅游艺与杜肃两个小人口里不说,心里却打起了算盘。
二人趁众人饮酒谈笑时,偷偷把二个肉馅包子藏在袖子里。
次日早朝后,待众位大臣退走后,傅游艺,杜肃两人跟随太后至便殿。
太后见二人的神色,问道:“有什么事?”二人把肉馅包子拿出来,说昨日秦叔宝家如何大摆筵席,违犯圣旨。
听完二人絮絮叨叨的数说,太后却微笑不语,传旨召秦怀玉。
秦怀玉到了宫中,太后说道:“听说你儿媳张氏连生了两个男孩,真是大喜事,是不是在家宴请宾客了?”
怀玉疑惑太后怎么得知此事,太后命左右拿出肉馅包子。
秦怀玉大惊,忙叩头道:“臣等触犯禁令,罪当万死。”
太后却温和的说道:“朕禁止屠宰,是为了无故聚饮,残害物命,至于吉庆凶吊,不在禁止之内。”
太后又对傅游艺、杜肃二人道:“秦叔宝是开国功臣,老母在堂又得曾孙,设筵席,是人之常情。”
最后又对秦怀玉道:“你请客没有错,错在没有选对人,象这样的小人,不必请他。”
傅游艺、杜肃登时羞惭满面,被太后赐令退出。
出了朝门,众官得知,无不唾骂,又赞太后圣明。
太后因此思念起昔日功臣都已谢世,只有秦叔宝一人尚在,便赐叔宝二曾孙名字,一个叫思孝,一个叫克孝。
叔宝父子入朝谢恩
叔宝父子入朝谢恩,叩谢太后功德。
一月后,叔宝母亲秦太夫人去世。叔宝伤心过度,数日后也死去。
太后得知,免朝三日,以示哀悼,由此可见叔宝在唐朝时的名望之大。
再说武皇太后政事还算圣明,但淫乱之心仍是不改,自冯怀义死后,张易之,张昌宗便成了太后的专宠。
二人为讨太后欢喜,又各处搜罗美少年,进献给太后。
宰相魏元忠,为人耿直忠正
当时的宰相魏元忠,为人耿直忠正,不畏权势,从心底里看不惯武三思、张昌宗等一拨阿谀奉承之人。
武氏子弟和张氏二人也心中怨恨魏元忠,常常在太后面前搬弄口舌。欲知后事,请看下回。
本故事到此结束,文字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的,看客如果有啥想法,在评论区可以讨论起来哟!
来源:谁还不会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