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身份证补领网上如何办理?改名后原有的公积金信息查询不到,该怎样操作?在杭州生活的市民朋友们,你们在生活中是不是有这样的疑问?别担心,“灵光小杭”来了。
身份证补领网上如何办理?改名后原有的公积金信息查询不到,该怎样操作?在杭州生活的市民朋友们,你们在生活中是不是有这样的疑问?别担心,“灵光小杭”来了。
4月1日下午,杭州市信访局与杭报集团联合举办“民呼我为·灵光小杭”智能问政系统上线仪式,宣布由“12345”政务服务热线与“橙市互动”平台联合打造的“灵光小杭”智能体正式上线。
“灵光小杭”整体运用了橙色和绿色的设计,身着写有“12345”数字的夹克,显得十分可爱。
智能问答、政策推送、风险预警
杭州这个智能问政系统将实现双赢
这一融合人工智能技术与政务服务创新的成果,标志着杭州在数字化赋能超大城市治理、推动政务服务 从“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跃迁的征程中迈出重要一步。
“灵光小杭”依托DeepSeek大模型技术,以“知识库+AI训练”双轮驱动,打造集智能问答、政策推送、风险预警于一体的“灵光小杭”智能问政系统,有效构建了“问题早发现、咨询前置答、对话交互式”的超大城市社会治理热线服务新模式, 实现了“人工减负”与“热线增效”的双赢。
据了解,“灵光小杭”充分发挥“12345”热线知识库和“橙柿互动”客户端作用,建立“政府、 媒体、专家、群众”四方联动机制,扩大了政务信息传播范围,推进了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实现了“政务数据权威性”与“媒体平台传播力”的互补共振,为“民呼我为”注入全新动能。
实现与社保、医保等20个部门智能体互联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灵光小杭”将持续以“数智优治理”为导向,着力实现三个目标:
一是让技术更懂民心。定位是市民高频咨询的“贴身秘书”,“灵光小杭”将依托智能要素提取、全流程闭环技术,优化未解决诉求标签算法,倒逼知识库动态更新,提升服务精准性。
二是让数据更有温度。深化“政务热线+媒体舆情+民意研析”三维数据融合,精准预警城市治理中的难点盲区,推动“民意雷达”向“数智枢纽”转化,实现从数据沉淀到忧难破解的链路贯通。
三是让服务更接地气。打造亲民数字IP“灵光小杭”24小时在线应答,破解热线拥堵难题,实现零时差响应。实现与社保、医保、公积金等20个部门智能体互联,推进“一问答、跨域办”民生场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从数据和应用上看,“灵光小杭”的诞生直击三大痛点:
一是体量破局,“12345”自2020年起受理量连破800万件大关,2024年达到863万件,传统的“人工+系统”模式已至瓶颈,亟待智能破局;
二是民需升级,企业群众已从“即时应答”转向精准解读、多维服务、风险先知等深层次需求,AI技术推动服务颗粒度细化;
三是数据融通,政务热线与民生媒体间存在数据壁垒,民意协同不足,需开启政企合作来破解数据痛点,挖掘民意治理的创新点。
上线仪式现场还为大家演示了“灵光小杭”的使用过程。“灵光小杭”面对市民关于“线上申领公园年卡”“异地车牌更换区域指标”等提问, 实现秒级精准应答,展现强大服务能力。
在AI大模型技术的不断发展下,“灵光小杭”将持续迭代,为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鲜活样本。
编辑/徐秀丽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