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眼下,临翔区忙畔街道明子村的百亩蔗田绿意盎然。谁能想到,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曾经一度让农民在微薄收益中艰难挣扎,如今随着甘蔗产业蓬勃发展,这个昔日的贫困村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眼下,临翔区忙畔街道明子村的百亩蔗田绿意盎然。谁能想到,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曾经一度让农民在微薄收益中艰难挣扎,如今随着甘蔗产业蓬勃发展,这个昔日的贫困村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此前,明子村和众多传统村落一样,面临发展困境。全村人均耕地1.43亩,长期以来,村民们依靠种植茶叶和玉米等传统产业维持生计,每亩收益仅300-400元,难以致富。大批年轻人外出务工,不愿务农。
90后青年罗成新,在同龄人奔赴都市逐梦时,却逆向而行。一次偶然考察,改变了他的想法。在云县幸福糖厂,他紧盯墙上泛黄的甘蔗收购价目表算账:每亩地有800元政府补贴,糖厂还有5年保底收购协议,甘蔗每亩收益是玉米的三倍。当晚,他辗转难眠。
为让荒坡变“甜蜜坡”,罗成新开启了冒险之旅。他带头流转200亩土地,并签下5年之约。选址时,他和糖厂技术员翻山越岭,踏遍12个山头,荆棘划破衣衫也未退缩。规划确定后,难题接踵而至。为筹开垦资金,他瞒着妻子抵押老宅,拿出全部积蓄;为促成土地流转,他连开11场协商会。那辆锈迹斑斑的面包车,成了他的“移动指挥部”,方向盘上凝结的汗渍见证了无数个昼夜攻坚的历程。历经一个多月,56个鲜红指印落下帷幕。
67天的等待,第一茬新苗破土而出。罗成新翻开皱巴巴的笔记本,郑重写下 “2024年4月23日,苗出。”看着沾着露珠的新芽,希望在这片土地扎根。
暮色中,罗成新站在高坡,目送最后一辆满载甘蔗的卡车远去。如今,全村29户脱贫户享受土地流转红利,184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13名青年返乡创业。甘蔗产业从200亩试验田发展成1240亩产业集群。
明子村的蜕变,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生动实践。从“荒山坡”到“甜蜜坡”,罗成新用甘蔗产业,为乡村振兴找到了发展密钥。
作者:柴 晋
编辑:付天美
编审:杨 斌
责编:赵菁菁
总编:王泽思
投稿邮箱:lxqwxb@vip.163.com
温馨提示:如转载请注明“微播临翔”
来源:临翔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