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境疟疾防控要牢记—疟疾防控知识宣传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1 17:00 1

摘要:疟疾作为一种乙类传染病,其病原体为疟原虫。受感染的雌性按蚊通过叮咬将疟原虫传播至人体后,病原体迅速在血液循环系统中增殖,同时对肝细胞和红细胞造成损害,从而引发疾病。

疟疾作为一种乙类传染病,其病原体为疟原虫。受感染的雌性按蚊通过叮咬将疟原虫传播至人体后,病原体迅速在血液循环系统中增殖,同时对肝细胞和红细胞造成损害,从而引发疾病。

该传染病在热带及亚热带区域呈现高发态势。其典型临床表现呈现周期性特征,包括高热寒颤、大量出汗等,若延误诊治可能诱发多器官功能损伤乃至致死性并发症。

疟疾的流行区域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监测,全球84个疟疾流行国家及地区呈现显著地域聚集性。非洲区域尤以撒哈拉沙漠以南流行最为严重。东南亚的印度、印尼及缅甸、拉丁美洲涵盖中美洲岛国及南美北部区域的墨西哥至阿根廷北部地带、中东四国(土耳其、叙利亚、伊朗、伊拉克)与中亚部分地区存在区域流行。

如何预防疟疾感染

前往前述疟疾高发区域(如非洲、东南亚、南亚、拉丁美洲等国家),可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1)选用含避蚊胺(DEET)的驱蚊产品,均匀喷洒于裸露皮肤及衣物表面。

(2)优先使用经杀虫剂处理的长效蚊帐,睡前检查是否完全覆盖床体。

(3)外出时穿着浅色长袖衣物,减少皮肤暴露面积。

入境检疫要求:入境人员如出现体温异常(≥37.3℃)或伴有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须主动向海关部门申报健康状况及近期疟疾疫区旅居史,并配合开展传染病筛查。

入境后健康管理:

1.短期(30天以内)疫区旅居人员:入境30天内若出现发热或腹泻症状,应立即前往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须主动说明疫区旅居史;建议入境后14天内往医疗机构进行疟原虫血涂片检测。

2.长期(30天以上)疫区旅居人员:建议入境后30天内完成首次疟原虫筛查;入境后24个月内出现不明原因发热,无论是否伴随其他症状,均需及时就诊并告知接诊医生疫区旅居史。

特别提示:所有疫区归国人员就诊时应完整告知医生流行病学史,确保及时确诊和治疗,降低重症及死亡风险。疟疾潜伏期最长可达3年,建议保持2-3年健康监测周期。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