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男人考上211大学,全家给他设宴庆祝,爷爷:我开车送你去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8 17:13 1

摘要:爷爷陈建国缓缓掐灭手里的烟头,浑浊的眼睛穿过缭绕的烟雾,平静地看着孙子陈默:“小默,开学那天,我开车送你去。”

“爸,您说啥?开车送小默?三百多公里呢!”父亲陈立强的声音拔高了八度,像一根绷紧的弦。

饭桌上的喧闹瞬间凝固,十几双眼睛齐刷刷地投向了墙角那个沉默抽烟的老人。

爷爷陈建国缓缓掐灭手里的烟头,浑浊的眼睛穿过缭绕的烟雾,平静地看着孙子陈默:“小默,开学那天,我开车送你去。”

这句话,像一块石头投进平静的湖面,在陈默心里漾开了一圈又一圈的涟漪。

01

二零零五年的夏天,空气像凝固的糖浆,黏稠而闷热。知了在窗外声嘶力竭地叫着,仿佛要耗尽整个季节的力气。当邮递员把那封盖着红色印章的录取通知书递到陈默手上时,整个家瞬间就沸腾了。

“哎哟!我的儿啊!真考上了!省城的211大学!”母亲王秀英抢过那张薄薄的纸,看了又看,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扑簌簌地往下掉。她一会儿哭一会儿笑,转身就往厨房跑,嘴里念叨着:“得做顿好的,得办酒席,咱家祖坟冒青烟了!”

父亲陈立强一把夺过通知书,平日里紧绷的脸庞此刻笑成了一朵菊花。他拿着通知书,先是在自家屋里转了两圈,然后像揣着一件稀世珍宝,冲出家门,挨家挨户地去“汇报喜讯”。不一会儿,整个筒子楼都知道老陈家的陈默,成了几十年来第一个飞出去的“金凤凰”。

晚上的家宴,是这个工薪家庭所能拿出的最高规格。小小的客厅里挤了两大桌人,亲戚们把陈默围在中间,赞美的话不要钱似的往外冒。

“小默从小就聪明,我看他就是读书的料!”

“这下好了,将来毕业就是国家干部,可别忘了提携你这些叔叔伯伯啊!”

父亲被灌得满脸通红,端着酒杯,一遍遍地重复着:“哪里哪里,孩子运气好,全靠老师教得好。”嘴上谦虚着,那份从骨子里透出来的自豪,却怎么也藏不住。

陈默被这股巨大的喜悦和喧嚣包裹着,心里高兴,却也有一丝不真实。他像一个提线木偶,被亲戚们推来搡去,机械地笑着,说着“谢谢”。

就在这时,一直坐在角落里,几乎没什么存在感的爷爷陈建国,突然开了口。

“小默,开学那天,我开车送你去学校。”

这句话声音不大,却像按下了暂停键,满屋子的嘈杂瞬间消失。

“爸!您说什么胡话!”父亲陈立强第一个站起来反对,“您都快七十的人了,开那么远的路怎么行?三百多公里呢!再说您那辆老桑塔纳,都快二十年了,半路抛锚了怎么办?我陪他坐火车去,方便又安全。”

“是啊,爸,太危险了,您可别折腾了。”母亲也急忙附和。亲戚们更是七嘴八舌地劝说,都觉得这个提议太过疯狂。

面对所有人的反对,爷爷只是抬起眼皮,平静而坚定地重复了一遍:“我说我送,就我送。这事就这么定了。”他的眼神里有一种不容挑战的威严,那是长年累月积攒下来的、一家之主的威严。喧闹的饭桌彻底安静了,再没人敢多说一个字。

陈默看着爷爷布满皱纹却异常坚决的脸,心里充满了疑惑。他这位沉默寡言的爷爷,平时连多走几步路都嫌累,今天这是怎么了?

02

爷爷的决定,像一道不容更改的命令。接下来的几天,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那辆停在楼下、几乎快被人遗忘的老桑塔纳上。

那是一辆九十年代的黑色桑塔纳,车漆在岁月的侵蚀下有些斑驳,却被爷爷擦得一尘不染。他先是提着水桶,用毛巾一点一点地擦洗车身,连车轮的缝隙都不放过。然后,他打开引擎盖,仔仔细细地检查机油、刹车油,又趴在地上检查轮胎的磨损。家里人看着他忙碌的身影,心里都捏着一把汗。

“爸,要不还是算了吧,您看您这满头大汗的。”父亲于心不忍。

爷爷头也不抬,用扳手紧了紧一个螺丝,闷声回道:“你们不懂,这车,比你年纪都稳重。”

出发前一天,爷爷还特意去买了新的凉席坐垫套上,又在车里挂了一个新的平安符。看着焕然一新的老伙计,他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开学那天,天刚蒙蒙亮。爷爷穿上了一身干净的旧中山装,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显得格外精神。陈默坐上副驾驶,一股淡淡的机油味和爷爷身上特有的烟草味混合在一起,钻进鼻孔,这成了他对这次旅程最独特的嗅觉记忆。

汽车发动时,发出“突突”的闷响,车身也跟着一阵抖动。陈默的心也跟着提了起来。可一旦上了路,车子却出奇地平稳。爷爷握着方向盘的手,布满青筋,却稳如磐石。

旅途是漫长而枯燥的。爷爷不像别的长辈那样喜欢说教,他大部分时间都专注地开车。老旧的收音机沙沙地响着,播放着陈默听不懂的戏曲。

“这里,以前是一片荒地,现在盖了这么多楼。”驶出市区时,爷爷指着窗外说。

“这条路,我二十年前走过,全是土路,坑坑洼洼的,开一天才能到省城。”驶上高速公路时,他又说。

他的话很少,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说给陈默听。

中午在服务区吃饭,几十块钱一份的快餐,爷爷却特意给陈默点了一份他最爱吃的红烧肉,自己只要了一碗素面。看到陈默在副驾上打瞌睡,他会悄悄放慢车速,把遮阳板打下来,挡住刺眼的阳光。

这些微小的细节,像温暖的溪流,淌过陈默的心田。他开始尝试和爷爷聊天,聊自己的大学规划,聊对未来的迷茫。爷爷大多时候只是“嗯”、“哦”地应着,很少评价,但陈默能从后视镜里,看到他眼神里充满了鼓励。

03

车子行驶了三个多小时,路过一个看起来很破旧的服务区时,爷爷突然把车拐了进去。这个服务区很小,几乎没什么车停留。

“爷爷,咱们在这儿歇歇吗?”陈默问道。

爷爷没有回答,只是把车停稳后,目光投向了服务区角落里一家已经关门停业的小卖部,眼神有些悠远。他轻声地、仿佛自言自语般地呢喃道:“这个地方还在啊……以前送李先生的时候,总在这儿歇脚,他喜欢喝这里的茉莉花茶。”

陈默心里“咯噔”一下,好奇地追问:“李先生?是谁啊爷爷?您以前的朋友吗?”

爷爷像是从回忆里惊醒,回过神来,摇了摇头,重新发动了车子,含糊地应了一句:“一个老朋友了,很多年前的事了。”

说完,他便不再言语,专心开车。可“李先生”这三个字,却像一颗石子,在陈默心里激起了层层涟漪。他隐约觉得,爷爷这次执意送他来省城,似乎并不只是送孙子上学那么简单。

越往省城开,陈默越发现爷爷对这条路熟悉得有些过分。他不完全依赖路牌,有时会提前拐上一条不起眼的小路,绕开拥堵的路段。他的驾驶技术娴熟稳健,换挡、刹车、转弯,行云流水,完全不像一个近七十岁、平日里很少开车的老人。

陈默心中对爷爷的过往产生了巨大的好奇。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对去省城的路了如指掌?那个“李先生”又是谁?无数个问号在他脑海里盘旋。

04

傍晚时分,夕阳把天边染成了橘红色,省城的高楼大厦终于出现在地平线上。当远方“大学城”的路牌一闪而过时,陈默注意到,一直很平静的爷爷,脸上竟流露出一丝难以察觉的紧张和激动,握着方向盘的手指,甚至有些微微发白。

在距离大学校门还有一两公里的时候,爷爷突然把车停在了路边,熄了火。

“小默,”他转过头,声音有些沙哑,“有样东西,你得帮我个忙。”

说着,他从已经磨得发亮的手套箱里,拿出一个用牛皮纸仔细包着的东西,递了过来。那东西四四方方,边角已经被磨圆了。

“这是什么?”陈默疑惑地问。

“等会儿到了学校,如果……如果方便的话,你把这个,亲手交给你们的李援朝校长。”爷爷一字一句地说。

“李援朝校长?”陈默的大脑嗡的一声,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那可是国内知名学者,自己只在报纸和网络上见过照片的学术泰斗。爷爷一个普通的退休工人,怎么会认识他?还要自己把这个破旧的本子交给他?

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陈默颤抖着手,解开了包着本子的细绳,剥开了那层泛黄的牛皮纸。里面是一个深蓝色的硬壳笔记本,封面已经褪色。

他怀着一种近乎朝圣的心情,翻开了第一页。

陈默看到后震惊了!

来源:球场看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