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全国人民聚精会神地盯着阅兵直播时,一声铿锵有力的“向右看”从屏幕里传出,瞬间击中了无数观众的心。
2025年9月3日,天安门广场。
当全国人民聚精会神地盯着阅兵直播时,一声铿锵有力的“向右看”从屏幕里传出,瞬间击中了无数观众的心。
这一嗓子,喊出了气势,也喊出了担当。
而喊出这句口令的人,竟是一位年仅35岁的乡长——李依潼。
镜头定格那一刻,她戴着军帽、穿着迷彩、腰配武带,站在女民兵方队最前排,像一面旗帜,也像一座山。
电视机前,她的父母和丈夫,眼泪瞬间涌出来了。
谁也没想到,这个平时穿着朴素、每天和老百姓打交道的女干部,能在如此盛大的阅兵仪式上,一举成了焦点人物。
她的照片刷屏网络,她的名字冲上热搜,评论区里全是夸:“这是中国女干部该有的样子!”
出身普通,却一路拼出来的“铁姑娘”
李依潼1990年出生在河北保定清苑区的一个小村庄,家里没啥背景,爸妈都是地地道道的庄稼人,靠种地养大几个孩子。
从小她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学习拔尖,干活利索,谁家柴火搬不动、水井打不上来,李依潼都冲在前头。
村里人常说,她比男娃还顶用。
高考那年,她考上了省城的一所大学,主修公共管理。
那时候,她是村里第一个考上本科的女生,村支书都上门送了面锦旗。
毕业后,李依潼没有像大多数同学那样留在城市,而是回到保定,选择了基层公务员的路。
不少人说她傻,放着好工作不挑,非要跑回农村吃苦。
可她自己心里明白,农村更需要能干实事的人。
几年时间,她从一名普通办事员干到乡镇干部,又调任到易县坡仓乡任乡长,成了全县最年轻的女乡长之一。
坡仓乡是个老革命区,山多路险,村村落落交通不便。她刚上任那会儿,手机信号都不稳定,进村要靠摩托车加步行。
可她没有一句怨言,白天走村入户,晚上批材料写总结。别人下班打牌,她下班写方案。
她常说:“既然干了,就得干出个样来。”
2023年夏天,一场罕见暴雨突袭了整个易县。坡仓乡受灾严重,9个行政村同时断水断电,交通通讯全瘫痪。
当时很多干部都没反应过来,李依潼已经冲在前头,带队逐家逐户疏散群众,连夜安置小孩和老人。
她的雨靴都灌满了泥水,衣服贴身像灌了水,但她咬牙坚持,连感冒都顾不上治。
有个村民说:“这个小姑娘是真顶得住事。”
家有顶梁柱,苦也撑得住。
别看李依潼工作忙,她早就是两个孩子的妈妈。
丈夫也是体制内的,平时在城里上班,早出晚归,一家人聚少离多。
李依潼一忙起来,三五天不回家是常态。孩子经常见不到妈妈,都是姥姥姥爷一手带大。
她的小女儿还在上幼儿园,常常对着手机视频喊:“妈妈,别再去加班了,回来陪我。”
每次听到这句话,李依潼心里像针扎一样难受,但嘴上还得硬撑着说:“宝贝,妈妈去保护大家,等你长大就明白啦。”
丈夫嘴上虽然没说什么,但有时候接连加了几天班,看到孩子哭闹也会抱怨:“你一个人去拼,家就得靠我一个人扛?”
那段时间,李依潼的心像被扯成两半,一边是责任,一边是亲情。可她知道,不能两边都顾得了,就得舍得。
好在爸妈理解她,二话不说扛起了带娃的大旗。
父亲每次都劝她:“闺女你放心干,家里老的少的,我们帮你撑着。”
母亲每次在电话那头都说:“别挂念家,好好干事,咱们以你为傲。”
这份踏实,是她最大的底气。
阅兵选拔,一声“向右看”火遍全网
2025年4月,她突然接到通知,要去参加“93阅兵”的民兵方队选拔。
当时她愣了好一会儿,心里头七上八下:自己不是军人,也没当过兵,行不行啊?
可犹豫没几秒,她就答应了:“去!”
她明白,这是一次特殊的机会,更是一份光荣。
到了济南训练基地,她才知道,竞争有多激烈。
身边的姐妹,有的当过兵、有的练过队列,还有的从小体校出身。
而她呢?零基础、年纪偏大、动作慢半拍。
别人练十遍,她练二十遍;别人下了训练场去休息,她还在操场上踢正步。
炎热的夏天,她的衣服湿透了又干,干了又湿,脚踝肿得穿不进鞋,膝盖一碰就疼。
最难的一次,她站军姿站到中暑晕倒,被抬出训练场。醒来第一句话就是:“我没被淘汰吧?”
别人都劝她:“你当个乡长,能坚持到这份儿上已经很不错了,回去也没人笑话你。”
可她咬着牙说:“不行,我不能回去。”
她不是为自己而来,是为了代表保定、代表基层、代表一线干部,必须坚持到最后。
就这样,她一步步扛了下来,从济南到北京,整整四个多月没回家。
等她终于站上阅兵方队的那一刻,身形笔直、目光坚定,仿佛变了个人。
她喊出“向右看”那声口令时,声音掷地有声,全场聚焦。
镜头扫过,她的父母在电视机前激动得热泪直流,丈夫一边拍照一边喊孩子:“快看,妈妈在电视上!”
一身军姿走出新时代女干部的样子
阅兵结束后,李依潼成了“网红”。
她的照片传遍社交媒体,新闻平台的热搜也挂了她好几天。网友们争相点赞:“乡长都这么飒,老百姓还有啥不放心的?”
有人说,她一声口令喊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场;也有人说,她是新时代最值得骄傲的女干部代表。
面对热度,她并没有因此膨胀,而是低调回归岗位。
回到坡仓乡那天,她穿着制服站在村委会门口,和村民一一握手问好。有人开玩笑:“咱乡长可是‘阅兵级别’的人物了!”
她笑着说:“哪儿有什么天生英姿飒爽,都是汗水换来的。”
如今,她依旧每天在基层跑前跑后,为村里的产业发展出主意、为老百姓修路铺桥操心。
不同的是,更多人看到了基层干部的光芒,也看到了一个普通女乡长的坚持与担当。
她让大家明白,穿不穿军装不重要,关键在于有没有一颗为国家争光、为群众办事的心。
这才是“民兵方队”背后最打动人的力量。
你以为阅兵只是军人的舞台?
不。
李依潼的“向右看”响彻天安门,也响进了千家万户。
她用行动证明:不当兵也能守护荣光,身穿迷彩的女性,也能顶天立地。
来源:局外人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