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亏了你们的专业救治和悉心照料,我母亲才能恢复得这么好,真是太感谢了!” 近日,在中铁阜阳医院骨科关节二病区,99 岁高龄的王奶奶(化名)家属将两面分别写有“医术精湛 医德高尚”和“妙手仁心 护佑生命”的锦旗,郑重送到骨科关节二病区和麻醉科医护团队手中,言语
“多亏了你们的专业救治和悉心照料,我母亲才能恢复得这么好,真是太感谢了!” 近日,在中铁阜阳医院骨科关节二病区,99 岁高龄的王奶奶(化名)家属将两面分别写有“医术精湛 医德高尚”和“妙手仁心 护佑生命”的锦旗,郑重送到骨科关节二病区和麻醉科医护团队手中,言语间满是感激。这两面锦旗的背后,是医院对高龄骨折患者“不放弃、尽全力”的责任担当,更是医德医风建设在临床服务中的生动体现。
百岁骨折,并非“人生终站”
时间回溯到8月上旬,99岁的王奶奶在家中不慎摔倒,左侧髋部剧烈疼痛,无法站立行走。家人紧急将其送往中铁阜阳医院,经检查确诊为“左股骨颈骨折”。对于百岁老人而言,这类骨折常被称为 “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因为保守治疗需长期卧床,极易引发坠积性肺炎、深静脉血栓、压疮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
面对如此高风险的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面临重重考验。“老人虽然年纪大,但意识清晰,家属救治意愿强烈,我们不能因为风险高就退缩。我们有信心通过微创、精准、快速的手术,帮助老人避免卧床风险,重获高质量的生活。”骨科关节二病区主任范润东在病例讨论会上明确表示。随后,医院立即启动多学科协作机制,骨科、麻醉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与危重症医学科专家进行了全面评估。
精湛技术,挑战手术“禁区”
术前,团队利用三维CT影像数据进行了精确测量,为王奶奶“量身定制”了最适合的人工股骨头假体。麻醉科团队制定了详尽的围手术期方案,采用对生理干扰最小的麻醉方式,全程严密监护,确保生命体征平稳。
手术当日,范主任团队凭借丰富的经验和娴熟的技巧,通过一个相对较小的切口,精准定位、最小化软组织损伤、迅速移除骨折的股骨头、植入生物型股骨假体……整个过程出血量极少,仅用时半个多小时便顺利完成。
次日下地,重燃生活希望
术后,王奶奶安返病房。在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指导下,她很快进入康复阶段,护士长秦玉梅带领护理团队为患者筑起了并发症的“防火墙”,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指导和帮助下,王奶奶很快依靠助行器站了起来。
“从刚入院时的卧床不起、疼痛难忍,到现在能自己慢慢走路,我们全家都没想到恢复得这么快、这么好!” 王奶奶的儿子激动地说,“住院期间,医生每天都会来查房,详细询问母亲的情况,护士们更是日夜巡视,无微不至地照顾,这种专业和负责的态度让我们特别感动。”家属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并将定制的锦旗在出院当天送到了医疗团队手中。
近年来,中铁阜阳医院始终将医德医风建设融入临床服务全过程,通过强化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提升医务人员专业素养、优化患者就医体验,不断增强群众对医疗服务的信任感和满意度。此次 99 岁老人骨折康复的案例,正是医院 “医术 + 医德” 双提升的生动缩影。未来,医院将继续秉持 “敬佑生命、救死扶伤” 的职业精神,为更多患者提供优质、高效、贴心的医疗服务,守护人民群众的健康。(任嘉嘉)
来源:带你了解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