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金川区法院打破传统单点服务模式,以系统联动构建覆盖更广、精度更高、实效更强的司法服务网络,通过靶向发力破解企业发展困局、筑牢企业风险防线、优化司法服务供给,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
今年以来,受理涉企民事纠纷2600余件、走访企业80余次、诉外化解涉企纠纷21件……一组数据,成为金川区人民法院优化营商环境、护航企业发展的生动注脚。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金川区法院打破传统单点服务模式,以系统联动构建覆盖更广、精度更高、实效更强的司法服务网络,通过靶向发力破解企业发展困局、筑牢企业风险防线、优化司法服务供给,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
破困局:以破产审判“巧劲”焕发企业新生机
“感谢法院,为你们的专业高效点赞!”6月9日,工商银行金昌分行将一面写满感谢的锦旗送到金川区法院,为该院成功推动某光伏企业破产重整、化解金融风险的举措点赞。
2024年1月17日,金昌某光伏公司因经营不善陷入困境,资产负债规模高达11.63亿元,涉及数百名职工就业。面对这起体量庞大、涉及面广的破产案件,金川区法院没有简单“一破了之”,而是转变思路、主动作为,从受理银行重整申请,历时8个月,最终依法依规推动企业《重整计划草案》高票通过,实现了企业重生、债权人权益保障、职工稳定就业的“多赢”局面。
金川区法院将破产审判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把刚性法律条款转化为柔性治理智慧。一方面,推进破产审判专业化建设,定期召开研讨会、调度会,精准梳理企业经营范围、核心业务,主动检索关联案件,全面掌握债务人涉众、涉稳、涉执情况,提前研判风险,确保案件审理高效有序。另一方面,将善意文明执行理念贯穿始终,对生产经营困难的中小微企业,审慎适用强制措施,通过执前督促、执行和解、“活封活扣”“放水养鱼”等举措,最大限度降低司法程序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影响,帮助企业“轻装上阵”、重焕生机。
筑防线:以多元解纷“合力”筑牢前端治理网
“原本以为要打很久的官司,没想到几天就解决了,还不用跑冤枉路,太感谢法院了!”8月14日,在金川区法院诉调对接工作室,某外地工程公司负责人通过视频连线,向法官表达感谢。
此前,该公司因工程款拖欠,将金昌某建设公司诉至法院。考虑到企业异地诉讼不便,法官巧用“线上沟通+线下对接”的方式,展开诉前调解工作,如今在调解下,双方达成还款协议,矛盾顺利化解。
为减少企业诉讼成本、提升矛盾化解效率,金川区法院将涉企纠纷纳入诉前调解优先清单,与辖区7家行政机关、商会、行业协会深度协作,先后成立“金川说法”“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保险合同工作站”“金水阳光调解室”等多个专门调解平台,形成“非诉机制在前、诉讼审判断后”的解纷格局。
今年4月,该院进一步深化“法院+综治”联动模式,将立案窗口入驻区综治中心,同步设立法官工作室、科技法庭,与综治中心现有资源深度融合,实现了案件“受理—分流—调解—确认”全流程闭环运行,有效推动涉企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强服务:以精准普法“实劲”守护企业稳发展
“未休年假的工资怎么算?”“劳动合同和劳务合同有什么区别?”5月28日,金昌国芳购物广场内,一场别开生面的“民法典进企业”活动正在开展。金川区法院民事审判庭法官通过“你点我讲”的互动形式,为企业职工和经营者答疑解惑,现场气氛热烈。
“企业发展中难免遇到法律问题,我们的目标是把法律知识送到企业身边,帮企业提前防范风险。”金川区法院干警介绍,近年来,该院常态化组织干警深入辖区110家中小微企业,开展普法宣传、法治体检活动,将抽象的法律条文转化为企业员工听得懂、用得上的案例故事,实现“宣讲一次、教育一片”的效果。
为进一步提升服务精准度,金川区法院还针对企业常见法律风险,梳理制定《防范经营法律风险提示三十条》,为企业提供“法律指南”。同时,在金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城管执法局及各大商会设立巡回法庭,推出“案例诊疗会”“法律锦囊”等服务,通过“走出去”普法、“请进来”问需,构建起“需求导向、精准对接、高效响应”的司法助企服务体系,用专业服务为企业稳健发展保驾护航。
来源:金昌法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