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漫山的绿褪成浅黄,又染成橘红,最后浸成深褐,风一吹,满坡的叶子像撒了把碎金,簌簌落在石阶上,连空气里都飘着草木的温香。
秋一到,山就成了大自然最用心的调色盘。
漫山的绿褪成浅黄,又染成橘红,最后浸成深褐,风一吹,满坡的叶子像撒了把碎金,簌簌落在石阶上,连空气里都飘着草木的温香。
古人总爱往秋山里跑,不是躲清净,是找归处。
他们把层林尽染的模样写进诗里,也把心头的安稳、眼底的温柔藏在字句间。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 10 首秋山诗,读着读着,或许你也会明白:原来我们寻了半生的 “心安”,早被古人藏在了秋山的红叶与清风里。
01 霜叶红于二月花,热烈是秋的答案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第一次读这首诗,总以为杜牧是贪看枫林才停下车。后来在深秋爬过一次山才懂:那哪是贪看?是被满山的红撞乱了心。
弯弯曲曲的石路绕着寒山往上伸,白云飘来的地方,隐约能看见几户人家的屋顶。
本来该赶路,可看见夕阳下的枫林,谁都挪不动脚 —— 经了霜的叶子,比春天的桃花还艳,比二月的杏花还烈,像把整个夏天的热都攒到了秋天,烧得满山都是暖意。
人这辈子总说 “要温和”“要克制”,可秋山偏告诉你:该热烈时就热烈。就像霜叶,明知落了就成泥,也拼尽全力红一次。心的归处,从来不是藏起锋芒,而是像这枫林一样,把日子过成自己喜欢的颜色。
02 寒山转苍翠,平淡里藏着安稳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王维的秋山,没有那么多热闹,却让人越读越静。
天气凉了,山上的树反而更绿了,是那种沉下来的苍绿;秋水天天潺潺流着,不慌不忙。他拄着拐杖站在柴门外,风里飘着晚蝉的叫声,不远的渡头,夕阳正慢慢沉下去,村子里升起一缕炊烟,淡得像水墨画里的一笔。
后来遇到喝醉的裴迪,两人就像当年的接舆和陶渊明,对着秋山狂歌。没有大起大落,只有日常的细碎,可就是这份平淡,藏着最踏实的归处。
我们总追着 “大风景” 跑,却忘了:柴门外的风、村口的烟、身边的人,才是心最该待的地方。
03 无边落木萧萧下,放下是另一种拥有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的秋山,带着点沉郁,却越品越有力量。
风刮得急,天格外高,猿猴的叫声里藏着愁;江渚清了,沙滩白了,鸟儿在天上盘旋。抬头看,满山的叶子往下落,萧萧的声音裹着秋意;低头望,长江水滚滚向前,从来不停。
他自己呢?万里之外做客,又逢悲秋,年纪大了多病,独自登上高台,两鬓都白了,连酒都不能喝了。可就算这样,他写的秋山不是绝望的 —— 落木虽落,还有长江奔涌;人生虽难,还有秋山可登。
原来心的归处,不是一路顺遂,而是就算遇到 “无边落木”,也能看见 “不尽长江”。放下那些抓不住的遗憾,剩下的,都是该珍惜的当下。
04 天边树若荠,心远地自偏
《秋登兰山寄张五》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孟浩然的秋山,是给朋友的一封信,也是给自己的定心丸。
北山藏在白云里,隐居的人自得其乐。他想朋友了,就登高远望,心跟着大雁飞向远方。傍晚的愁绪刚起来,清秋的兴致又涌上来 —— 看见归村的人在沙地上歇脚,天边的树小得像荠菜,江边的沙洲圆得像月亮。
最后他盼着:什么时候你能带着酒来,咱们一起醉过重阳节。没有复杂的情绪,只有对朋友的想念,对秋山的喜欢。原来心的归处,和距离无关,和境遇无关,只要心里装着喜欢的人、好看的景,哪怕在寻常山村里,也能活出 “心远地自偏” 的自在。
05 晴空一鹤排云上,向上是秋的底气
《秋词二首・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别人写秋山总带点愁,刘禹锡偏要唱反调 —— 秋比春天还好。
你看,秋天的天空多蓝,一只白鹤冲破云层往上飞,把他的诗兴也带到了天边。没有落叶的伤感,没有寒风的萧瑟,只有向上的劲儿。
人总说 “秋是凋零的季节”,可刘禹锡告诉你:秋是蓄力的季节。就像那只鹤,不在平地上打转,偏要往云里飞;就像我们的心,不该困在 “愁绪” 里,要像秋山的晴空一样,敞亮,向上。
心的归处,从来不是安于现状,而是永远有 “排云上” 的勇气。
06 炉火照天地,秋山也有烟火气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
——李白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提起秋山,总想起安静的枫林、潺潺的流水,可李白笔下的秋山,满是烟火气。
秋浦的夜里,炉火把天地都照亮了,红色的火星混着紫色的烟,跳得热闹。冶炼的工匠们脸红红的,在明月下唱歌,歌声震得冰冷的河水都动了。
没有文人的闲愁,只有普通人的热闹。原来秋山不只是 “诗和远方”,也可以是 “炉火与歌声”。心的归处,不是远离人间,而是在人间的烟火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热闹 —— 就像那些工匠,守着炉火,唱着歌,日子虽平凡,却踏实得很。
07 落叶满空山,等待也是一种温柔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韦应物的秋山,藏着一份牵挂,温柔得让人心软。
今天郡斋里特别冷,他忽然想起山里的道士:对方大概还在涧底捆柴,回来煮着石头炼丹吧。想拿一瓢酒去,在风雨的夜里安慰他,可转念一想:满山都是落叶,连他的脚印都找不到,怎么去呢?
没有找到道士,可这份 “想送酒” 的心意,比见到了更暖。原来心的归处,不是 “一定要得到”“一定要找到”,而是心里装着一个人,哪怕只是想想,也觉得安稳。就像秋山的落叶,看似杂乱,却藏着最柔软的牵挂。
08 千山鸟飞绝,孤独里藏着清醒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很多人说这是冬景,可细想:秋末的山,也有这样的清寂 —— 鸟飞光了,人也不见了,只有一个披蓑戴笠的老人,在江上独钓。
柳宗元写这首诗时,心里正苦,可他没写抱怨,只写了千山的空、寒江的静。老人独钓的不是鱼,是一份清醒 —— 不管外界多乱,不管别人走得多快,我自守着我的江、我的山。
心的归处,不是有人陪,而是就算孤独,也能守住自己的节奏。就像这秋山,不跟春天比热闹,不跟夏天比繁茂,只安安静静做自己,反而成了最难忘的风景。
09 独行还独卧,秋山懂我的闲
《秋游原上》
——白居易
爱风岩上攀,爱水溪边坐。
此处可忘忧,何为不常过。
莫言山下暗,山下有明月。
莫言山上寒,山上有青松。
君看秋早晚,天气自清凉。
林鹊翻檐散,沙鸥掠水翔。
幽寻与闲坐,处处皆真赏。
白居易的秋山,是 “怎么舒服怎么来”。
喜欢风,就去岩上爬;喜欢水,就去溪边坐。这里能忘忧,为什么不常来?别嫌山下暗,山下有明月;别嫌山上冷,山上有青松。秋天的早晚,天气多清凉,林里的鹊儿飞,水上的鸥鸟掠,不管是慢慢逛,还是静静坐,到处都是好风景。
他不追求 “深刻”,只追求 “自在”。原来心的归处,不是要 “做什么大事”,而是能跟着自己的心意走 —— 想爬就爬,想坐就坐,秋山懂我的闲,我懂秋山的好。
10 碧云天,黄叶地,乡愁是心的根
《苏幕遮・怀旧》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秋山,连着乡愁,读着读着就想起了家。
蓝天飘着白云,地上铺着黄叶,秋色连到江波上,波上的寒烟都是绿的。山映着斜阳,天接着水,连无情的芳草,都长到了斜阳之外。
他在外地想家,夜夜都睡不好,除非做个回家的好梦。不敢在明月夜独自上楼,怕看见秋山想起家,酒喝到肚子里,都变成了相思的泪。
原来心的归处,不管走多远,都连着故乡的山、故乡的人。那些藏在秋山里的乡愁,不是负担,是我们的根 —— 知道有人等,知道有地方回,心里就永远有底气。
秋山未老,心可归矣 读遍这 10 首秋山诗才发现:秋山从来不是 “凋零” 的代名词,它是杜牧笔下的热烈,是王维笔下的平淡,是刘禹锡笔下的向上,是白居易笔下的自在。
层林尽染的,不只是山,还有我们的心 —— 把遗憾染成落枫的红,把不安融成秋水的静,把牵挂藏成山间的烟。
这个秋天,若你累了,就去看看秋山吧。不必远行,哪怕窗外有一棵枫树,哪怕路上有一片落叶,都能找到心的归处 —— 毕竟,秋山未老,我们的日子,也正朝着温暖的方向,慢慢走。
来源:简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