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以学科建设为抓手,创新人才引育举措 以人才“出彩”赢得学科发展“精彩”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1 16:16 1

摘要:这份颇为亮眼的成绩单缘何而来?该校校长刘勇胜道出“秘诀”:“将一流学科建设作为人事改革与教育改革的先行区,为青年人才开辟绿色通道,以人才的‘出彩’赢得学科发展的‘精彩’。”

“一年内9位高层次人才加盟”“新增35岁以下教授、副教授57人”……近日,长江大学亮出了2024年人才引育“成绩单”。

这份颇为亮眼的成绩单缘何而来?该校校长刘勇胜道出“秘诀”:“将一流学科建设作为人事改革与教育改革的先行区,为青年人才开辟绿色通道,以人才的‘出彩’赢得学科发展的‘精彩’。”

跑出引才“加速度”

回想起2024年入职长江大学时的情景,教授郭锋的脸上仍难掩激动之色:“学校雷厉风行的作风让我感受到对人才的渴求。”

长江大学采取快速高效的引才模式,从联系到签约仅需两周。与郭锋有着相似经历的教授李庆,同样对学校人才引进的“加速度”赞不绝口。他表示:“在这里,我真切感受到自己被重视、被需要。”

“这种‘加速度’体现在我们人才引育的方方面面。”该校人力资源部部长杨文星介绍,学校积极践行主动出击的引才战略,构建起“党委引领、多部门协同、学院师生参与”的全方位引才网络。

长江大学创新“1+N”引才范式,通过海内外青年学者论坛、人才引进推介会向全球发声,精准对接全球人才市场,同时实施“以才引才”策略、“快速通道”机制、“人才特区”建设与“团队引进”模式,构筑宽领域、深层次引才矩阵。

“一年来,学校全职人才引育成绩斐然,吸纳包括9位外籍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在内的108位人才加盟,人才引进的数量与质量均实现重大突破。”杨文星说。

打造青年成长“高速通道”

“得益于‘人才特区’制度,我被快速评为教授,还入选学校‘长大学者’学科拔尖人才。没想到,没想到。”长江大学教授张军波连用两个“没想到”来形容自己的喜悦。

张军波在地球化学领域潜心钻研,其有关“软流圈熔体分层结构”的前沿研究成果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上发表,并被遴选为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优秀成果。

按照传统评审标准,许多青年学者资历尚浅,评审受限。为激发青年学者潜力,长江大学加大改革步伐,推出“长大学者”岗位体系,打破传统职称评审限制,为重点领域提供资源支持,也为青年学者职称晋升、科研资源获取开辟绿色通道,让他们心无旁骛地投身科研创新前沿阵地。

“这就像是为青年才俊量身打造的成长‘高速通道’。”张军波说。

破除“五唯”焕新篇

在参加“长大学者”岗位评审时,该校教师鲁登云虽然论文不多,但其运用交叉学科研究背景,深度挖掘光学研究数据,创新构建模型,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了代表性论文,成为长江大学创新评价体系的受益者。

过去,单一的评价模式犹如一把粗糙的尺子,难以全面衡量人才的综合素质和独特价值。如今,长江大学推行科学多元的人才评价机制,注重成果质量与创新潜力。从专业能力到职业素养,从创新能力到团队协作精神,这一评价体系涵盖多个维度。如在专业能力方面,不再只“以论文多少论英雄”,而是通过增加“标志性成果”和“研究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指标进行深度评估。

长江大学还将人才评价交给人才,注重发挥同行评议的作用。在该校组织的校内人才计划遴选、人才聘期考核评审会上,80%的评审为校外同行专家,并突出学术质量、贡献和发展潜力导向指标评审。

2024年,长江大学新增横向项目签约金额近亿元,获国家级创新型人才项目3项、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46项,并斩获多项国家级奖项。

“充盈人才‘蓄水池’,释放创新‘源动力’,构筑发展‘好生态’。”长江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平表示,学校将继续大胆创新,努力形成学校发展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本报记者 程墨 通讯员 王利方 高媛)

本文来自【中国教育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