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在我们才明白,勒布朗·詹姆斯今年夏天的中国行,上海和成都的球迷活动只是预演和暖场,真正的高光是在官方媒体上。
现在我们才明白,勒布朗·詹姆斯今年夏天的中国行,上海和成都的球迷活动只是预演和暖场,真正的高光是在官方媒体上。
9月7日,《央视新闻》发布勒布朗·詹姆斯接受白岩松的专访视频。
9月8日,《人民日报》第15版发布勒布朗·詹姆斯撰文《篮球是连接彼此的桥梁》。
如果说,在这之前已经有多名nba球员接受过央视非体育频道的专访(2009年科比-水均益),不算太稀奇。
那么一名运动员,一名外籍运动员,能在《人民日报》上以个人名义上撰文,大概是新中国体育史上从未有过的殊荣。
没错,毋庸置疑的荣耀(Glory)。
当很多球迷还在争论“连接>链接”、“谁的排面更大”时,让我们抛开这些低层次的讨论,深入挖掘一下,在如今这个时间节点上
为什么是他?
在笔者看来,勒布朗这次中国行的背后,至少代表着三重身份,从低到高依次为
篮球、nba、美国。
“篮球”最好理解。
作为nba历史得分王、四届总冠军+fmvp,两届奥运会金牌得主、nba最长的河,现役成就最高的篮球运动员员。
勒布朗·詹姆斯,以目前这个世界上最会打篮球的人的身份,告诉中国的年轻人和热爱篮球的球迷
“认真对待每一堂训练课,练得越吃劲,比赛越从容。很多年轻人问我如何打好篮球?我觉得有3个关键因素——决心、投入和热爱。如果你热爱篮球,下定决心并且全身心投入其中,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我热爱篮球,篮球也激励着我。虽然我快41岁了,但年龄只是数字。只要我还在打篮球,还能上场比赛,我就会想尽办法做到更好。我对自己非常严格,我希望不断创造新成就,努力成为最好的球员。”(节选自上文)
恰逢开学季,算是《人民日报》让勒布朗·詹姆斯这位目前在国内人气最高、也最受官方认可的国际运动员,给每一位中国年轻人的“开学第一课”。
勒布朗·詹姆斯,作为一个出生在美国中部俄亥俄州“铁锈带”、从小不知父亲是谁,由未成年的母亲抚养长大的黑人小孩。
你可以质疑他在职业生涯某些阶段的选择,但对他如何凭借自身努力去改变自己个家族命运,从而影响和激励了几代人的经历,实在是找不出黑点。
作为一名2003年就进入联盟、即将成为nba第一个开启生涯第23个赛季的球员,他的自律、他的职业精神,不仅已经成为职业体育圈没争相模仿和学习的对象,也是当代年轻人最好的榜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舍才有得。
天赋仅仅是敲门砖,但努力才能成就伟大和传奇。
第二点,说nba。
相信近两天勒布朗相继在国内权威媒体发声,尤其是以如此高规格的方式。
最开心的不是球迷,而是近年来仍在默默耕耘国内nba市场的圈内人。
1989年,大卫·斯特恩在寒风中叩开了央视的大门,将nba的种子播撒在这片土地上。
2002年,姚明以状元身份登陆美国,终于将这项赛事一步步推广成在国内的顶级体育品牌。
2019年之前,nba凭借良好的运营、多年的深耕、以及姚明、乔丹、科比、詹姆斯等巨星多年前后接棒,成为了在国内最有影响力、也最赚钱的商业体育赛事。
但2019年以后,一切归零。
官方虽然没有直接封杀,但接近于冰点的冷处理让国内球迷虽然依旧可以看nba,但几乎所有国内一二线品牌都完成了切割。
真的别嘲讽某些体育平台这些年为什么专注于卖套,看看19年nba转播的赞助商,人家也是过过富得流油的日子的。(看看当时nba的赞助商)
勒布朗·詹姆斯的这次高规格中国行,相当于一次官方的背书。
相当于重新开启了nba跻身国内一线品牌的大门,而非像近些年这样几乎所有球星过来都是以个人或者赞助商名义,而没有任何官方渠道或者平台。
这对于nba在国内的复苏有着一锤定音的效果。
而勒布朗·詹姆斯,就是那个真正破冰的人。
最后,美国。
这些年,地球上的东罗马和西罗马在各个领域交手得不亦乐乎。
刚刚过去的9.3阅兵算是硬实力的一次秀肌肉。
但中国人天生热爱和平,武力解决始终是最后的选项,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最高境界。
而在太平洋对岸,“驴象之争”也是愈演愈烈,在如今这个关键节点,多一条沟通的渠道,就是为地球安全多一套保险。
如果官方沟还不够,那民间的沟通就可以多来一点。
1971年的“乒乓外交”,让中美首次破冰,然后才有了基辛格访华,尼克松接踵而至。
这也是乒乓球为何能是国球的重要原因。
半个世纪后,篮球又称为“连接彼此的桥梁”。
如果真的能在这件事上有所贡献,那么勒布朗·詹姆斯在球迷心中心心念念的历史地位,可就比迈克尔·乔丹,比尔·拉塞尔们要高得多得多了。
来源:青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