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俊:从地方志专家到国际作家的文学之旅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8 18:15 2

摘要:2025年8月16日,全国先进工作者、一级作家秦俊做客《中原会客厅》直播访谈节目,以“下笔如犁耙古今,化纸作田耕春秋”为题,深度解读其《大汉王朝》系列新书。这场访谈串联起历史深度与文学温度,解码了河南作家“扎根中原,书写中国”的创作特质。秦俊,作为河南省文史研

2025年8月16日,全国先进工作者、一级作家秦俊做客《中原会客厅》直播访谈节目,以“下笔如犁耙古今,化纸作田耕春秋”为题,深度解读其《大汉王朝》系列新书。这场访谈串联起历史深度与文学温度,解码了河南作家“扎根中原,书写中国”的创作特质。秦俊,作为河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和南阳市人大常委会原常务副主任,以其独特的“庄稼人”赤子之心,成为当代文坛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南阳,古称“宛”,拥有7000多年文明史,是楚汉文化交汇地。在当代中国文学地域图上,南阳作家群以姚雪垠、二月河等翘楚著称,秦俊则从基层公务员华丽转身为著名作家。1954年生于南阳邓州,1978年考入河南大学历史系,1982年毕业后进入南阳行署地方志办公室。十年修志生涯中,他埋首文献典籍,参与编修《南阳地区志》,培养了严谨的历史感和人文视角。这段经历看似与文学无关,却为他日后的创作奠定基石。2006年,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发文号召全国史志工作者学习他的先进事迹。

1988年,秦俊完成从史志到文学的转折,出版首部小说《乱世枭雄——别廷芳外传》。作品基于民间口述史料,重塑历史人物,获文学评论家孙荪高度评价。随后,他创作了《大汉王朝》《春秋五霸》《大宋天子》等系列作品,总字数逾1000万。这些小说融合扎实史料与文学想象,让历史人物从神坛走向人间,如刘秀被描绘为有七情六欲的南阳子弟。秦俊的叙事采用民间视角和地域情感,使历史充满生活气息。他的作品不仅畅销国内,还被翻译成多国文字,成为国际读者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

秦俊的地域性写作超越地域局限。1995年,小说《伤兵东四郎》讲述南阳农民收留日本伤兵的真实故事,被时任河南省委书记李长春赠予日本官员,促进中日友好,获《人民日报》报道。至今,他已出版26部作品,央视海外频道播出12部,成为继二月河后央媒密集推介的南阳作家。秦俊坚持用南阳视角观察历史,其“身在南阳,心系世界”的创作理念,体现了文学从真实地方经验生长出普遍性的本质。

荣誉方面,秦俊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02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2019年受聘河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基层工作经历赋予他双重视角:既保持官修正史的宏观,又融入民间野史的生活气息,塑造出复杂立体的人物形象。

如今,年逾古稀的秦俊仍居南阳,以“庄稼人”自居。在访谈中,他引用箴言:“书本就是作家的庄稼地,书写不好历史,同样是坏了良心。”他用文字搭建古今桥梁,让读者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秦俊的文学探索,证明地方性写作能具有全球意义,为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胡雪莹)

来源:大河郑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