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想象,3%的人无法在脑中产生图像,大脑以截然不同的方式运作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1 15:58 2

摘要:在今天这个信息无处不在的世界,脑科学走到了一个微妙的拐点。随着一类被称为“心盲症(想象障碍)”(Aphantasia)的现象被逐步揭示出来,我们对于人的思维、记忆乃至情感的认知,开始了前所未有的重构。

在今天这个信息无处不在的世界,脑科学走到了一个微妙的拐点。随着一类被称为“心盲症(想象障碍)”(Aphantasia)的现象被逐步揭示出来,我们对于人的思维、记忆乃至情感的认知,开始了前所未有的重构。

心盲症,简单来说,指的是无法在大脑中产生图像的现象。对大多数人来说,想象某个物体或场景是常有之事,脑海中自然浮现出一幅幅清晰的画面。但对这3%的人群来说,他们的大脑几乎没有图像可以“回放”,甚至在提到视觉记忆时,他们的脑海中空无一物。这种缺失的体验对于正常视觉记忆的人群来说,简直无法想象。

人类的大脑究竟是如何形成这些图像的?视觉皮层,位于大脑的后部,是关键所在。不同于外界的视觉刺激,视觉皮层的活动也会被内部记忆激活。记忆和语义区域的信息流向视觉皮层,然后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构建起我们心中的画面。这是一种逆向信号传递,意味着视觉皮层的活动并非仅由眼睛接收到的外部图像驱动,而更多地由大脑的前端区域对信息的调控来激发。

然而,心盲症并非单一现象。科学研究揭示了一个事实:这并非是一种病态,也不是某种障碍。它是大脑处理信息的一个“变异”,更准确地说,心盲症和视觉记忆缺失呈现一种多样化的谱系。有的人几乎完全没有任何图像,而另一些人的图像仅仅是模糊、浅显的。更有甚者,个别个体可能经历的,甚至是过度鲜明的视觉图像,学者称之为“超幻想”(Hyperphantasia)。

这项研究的起点并不遥远,2003年,神经学家Adam Zeman在一次临床中,首次接触到一个病例——一位患者在心脏手术后,突然丧失了曾经生动的想象力。让Zeman惊讶的是,这种丧失不仅限于视觉图像,还包括了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基本认知能力。于是,他开始深入研究这个现象,并最终命名为“心盲症”。通过对比,Zeman发现,这种视觉缺失的现象不仅影响了患者的回忆和认知,也揭示了大脑中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出现了断裂。

但有趣的是,心盲症“诊断”并不简单。最初的诊断工具是一种名为VVIQ(Visualizing Vividness of Imagery Questionnaire)的问卷,这个工具让人们评估自己在脑海中构建图像的能力。然而,这种方法的主观性极高,最终也不能有效测量大脑中图像的构建过程。正如神经学家Joel Pearson所指出的,单靠问卷调查的方式,根本无法有效揭示大脑中的视觉图像生成机制。

于是,科学家们开始寻求新的测量手段。Pearson尝试了一个视错觉实验,称之为“眼睛竞赛”(binocular rivalry)。通过将不同的图像同时呈现给双眼,强迫大脑进行视觉竞争,他发现那些没有心盲症的参与者,在进行想象时并没有经历视觉的偏向效应,这为识别心盲症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不仅如此,Pearson的团队还发现,在情感反应的测量中,心盲症群体与常规群体呈现出了不同的生理反应。通过让参与者阅读恐怖故事,科学家们发现,具有视觉图像的个体在故事中出现紧张情节时,会通过汗腺分泌增加来表现出情感反应,而心盲症个体则缺乏这种生理上的情感放大。这一结果表明,心灵图像的缺失不仅仅是感知能力的减退,它同样也影响到个体的情感体验。

但心盲症与记忆的关系,更为复杂。记忆系统,尤其是涉及到情感回忆的部分,与视觉皮层和视觉图像的联系密切。Cornelia McCormick的团队发现,心盲症患者在进行简单数学运算时,表现出与没有心盲症个体截然不同的大脑活动。具体而言,心盲症患者在其海马体(大脑的记忆中心)区域的激活较低,意味着他们的记忆生成机制与常人不同。而更为出人意料的是,心盲症患者在记忆中使用的情感词汇显著较少,这可能是由于他们在回忆过去的过程中,缺乏视觉上的情感“强化”作用。

不过,这种视觉图像缺失并不完全是缺点。正如McCormick团队所指出的,心盲症患者对创伤性记忆的回忆,往往带有较少的情绪困扰。没有生动的视觉图像,意味着他们不会反复重温那些令人痛苦的过去。对于这些人来说,心盲症或许是一种无意中的心理保护机制。

在这一切的背后,心盲症提供了一个观察人类感知差异的窗口。我们很少思考“图像”对思维、记忆和情感的深远影响。视觉记忆,在大多数人眼中,是大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影响着我们的理解力、判断力和情感反应。然而,心盲症的出现揭示了一个事实——人类的大脑并非统一的处理机制。它能在不同的个体中,以截然不同的方式运作。

当我们面对这些信息时,也许能更深刻地认识到,“视觉图像”的存在并非绝对。它只是大脑的一种工具,一种加工信息的方式。而在心盲症的世界里,人类或许能找到另一种理解世界的方式。

来源:老胡科学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