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国的主场,普京和很多国家都有互动,还特别和朝鲜领导人见了面。朝鲜领导人在北京说得很直接:“只要能帮上俄罗斯,我们一定会去做,这是兄弟该尽的责任。”这话一说,外界都能明白啥意思。两人一起走下台阶,还同乘普京的专车去钓鱼台,朝鲜领导人上车时还让普京先上,做了个
北京这几天可热闹了,九三大阅兵刚结束,外交活动就紧接着来了。普京在北京待了四天,这可不是简单的礼节性访问,而是来办正事的。
在中国的主场,普京和很多国家都有互动,还特别和朝鲜领导人见了面。朝鲜领导人在北京说得很直接:“只要能帮上俄罗斯,我们一定会去做,这是兄弟该尽的责任。”这话一说,外界都能明白啥意思。两人一起走下台阶,还同乘普京的专车去钓鱼台,朝鲜领导人上车时还让普京先上,做了个谦让的动作。
这些现场细节,传递出的信息很清楚,俄朝关系在升级,可不只是普通盟友,更像是把关系提到了“兄弟”的程度。
这次活动的背景也很关键。中国主办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活动,好多国家领导人都来北京参加了。普京的行程排得很满,既参加了多边活动,又安排了好几场双边会面。俄罗斯借着这个平台,和不少平时不太容易见面的国家进行了接触,像斯洛伐克总理、韩国国会议长等,在北京都有互动。这就说明中国的主场能把各方都聚到一起,给大家提供了沟通的机会。
另外,中俄蒙领导人在北京还推进了“西伯利亚力量 - 2”天然气管道项目,俄方官员也确认三方已经签了备忘录。按计划,这条管道以后每年输气规模预计能有五百亿立方米左右。这对俄罗斯来说是新的向东出口渠道,对中国是能源保障,对蒙古则是过境收益,三方都能得到实际好处。
再说说俄朝会谈本身,两位领导人在阅兵式上并排观礼,之后一起坐车去国宾馆,会谈时间超过了一个半小时。普京在会谈中说,俄朝关系现在有着“特殊的信任、友好和同盟”的特点,还提到愿意讨论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他还特别强调了朝鲜军人在库尔斯克方向作战中的作用,说“永远不会忘记”朝鲜军人和他们家属的牺牲。
朝鲜领导人回应得很干脆,说愿意“尽一切所能”帮助俄罗斯,还把这说成是“兄弟的责任”。这可不是说空话。根据韩国方面的统计,朝鲜这几年派到俄罗斯的人员至少有一万四千人,很多还是来自特种部队。朝鲜还计划再追加约六千人,其中一部分已经到了。再加上朝鲜给俄罗斯提供的炮弹、导弹、远程火箭系统,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支持。在战场上,这些弹药和人员支援能减轻俄军的压力,提高前线的持续作战能力。
很多人都关心朝鲜对俄罗斯的支持力度到底能有多大。从目前公开的信息看,朝鲜的支持主要集中在炮弹、导弹、远程火箭系统,还有一定规模的人员支援。这些已经对俄军起到了帮助作用,但它们并不能替代俄罗斯在无人机、电子战、远程精确打击等关键领域的投入。朝鲜的支援能在短时间内增强俄军的持续作战能力和局部突破能力,让前线的压力更可控。
有人把朝鲜领导人这次的行动解读为“借中国平台走出去”,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会面在北京举行,信息也在北京发布,媒体关注度很高。朝鲜在这里发声,能得到更多的关注。朝鲜领导人还向白俄罗斯总统发出了访朝邀请,看得出来他想借着这个机会拓展外交联系。很明显,他不只是盯着俄罗斯,还想扩大外交空间,减少外界对朝鲜的孤立。
说到俄乌战事,普京在记者会上说,乌军的作战部队满编率大概在47%左右,进攻能力有限,只能以防守为主。他还说俄军在多个方向都有推进。从公开信息看,乌克兰在征兵、装备补充方面确实有不小压力。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俄军要是能保持火力和兵力,推进就能更稳。朝鲜的支持在这里就能起到作用了,它能补充弹药,提供部分人员,增强局部方向的火力密度,推动一些战术目标的实现。虽然可能决定不了战局,但能稳定俄军的节奏,缓解短缺。
普京也提到不排斥和泽连斯基直接谈话,但有个条件,就是对方得到莫斯科去。这说明俄罗斯没完全把谈判的大门关上,不过门槛可不低。另外,俄罗斯对美国政坛人士的访俄邀请也没撤回。这些表态加在一起看,就是留着对话的可能性,但主动权不在俄罗斯这边。
接下来事情怎么发展,还得看欧洲的态度。现在美俄乌都有一定的和谈意愿,可欧洲却更强硬,不愿意在安全问题上让步。要是欧洲继续坚持强硬路线,这场冲突短时间内可结束不了,消耗还会持续。
在北京这场活动中,中国的角色很清晰。一方面提供了平台,让各方能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下沟通,防止事态朝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通过主场的安排和节奏控制,把可能出现的风险降到最低。俄朝把高层对话放在北京进行,这也是一个信号,说明两国愿意在中国的框架下推进互动,这样外界更容易接受,局势也更好把握。
还有一个值得关心的就是半岛局势,阅兵现场,韩国国会议长和朝鲜领导人握了手,从现场细节看,是韩国方面主动靠近,朝鲜领导人回应得很简短,然后就转身离开了。
朝鲜最近对韩国的看法很明确,觉得韩国是美国的前沿基地,不再寻求南北统一了。平壤对李在明政府也缺乏信任。韩国国内政治分裂,政策空间有限,像“阳光政策”那样的路径现在很难再重启。
和这边的冷淡相比,朝鲜在北京明确给了俄罗斯“兄弟承诺”,这就说明它把有限的外交资源主要放在了和俄罗斯的合作上。短期内,南北之间很难出现明显的缓和,差距可能还会进一步拉大。
韩国方面想借着多边活动创造沟通机会,这种想法可以理解。但只要安全格局不调整,仅靠礼节性的握手很难在政策层面取得突破。朝鲜领导人给了普京“兄弟承诺”,这已经表明了他在资源配置上的优先级。要是首尔想更主动一些,就得在对美关系和地区安全之间找到更稳的平衡,努力恢复和中俄的沟通渠道。没有这些基础,光靠多边场合的短暂接触,很难有实际效果。
简单来说,普京访华的目标基本达到了,甚至可以说超出了预期。外交方面,俄罗斯借中国的平台拓宽了接触范围,改善了外界和俄方互动的环境;经济方面,“西伯利亚力量 - 2”项目有了进展,三方合作框架更清晰了;军事与安全方面,朝鲜的支援得到了进一步确认和公开支持,有利于俄军在前线保持压力;舆论和形象方面,俄朝关系在北京亮相,信息传播效果更好了。更重要的是,这些关键进展都是在中国的主场上完成的,节奏、规则、边界都很清楚。
就目前的信息来看,北京这次主场发挥了平台作用,也让各方利益找到了新的结合点。对相关国家来说,抓住这个机会,把已经开始的合作落到实处,比在舆论场上争论要有价值得多。
来源:君武亮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