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食闻】安徽省合肥市“数字菜篮”工程:以数据链赋能食品安全,打造全流程透明追溯体系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8 17:07 1

摘要:清晨,安徽省合肥市一家超市内,市民王女士用手机扫描蔬菜包装上的二维码,屏幕上立即跳出这盒蔬菜从田间种植、采收质检到物流运输、超市上架的全流程信息。“就像给蔬菜办了‘电子身份证’,吃得明明白白。”王女士的感慨,正是合肥市通过数字化手段构建“菜篮子”安全追溯体系的

清晨,安徽省合肥市一家超市内,市民王女士用手机扫描蔬菜包装上的二维码,屏幕上立即跳出这盒蔬菜从田间种植、采收质检到物流运输、超市上架的全流程信息。“就像给蔬菜办了‘电子身份证’,吃得明明白白。”王女士的感慨,正是合肥市通过数字化手段构建“菜篮子”安全追溯体系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安徽省合肥市以农业生产数据链应用为核心,通过“智能追溯筐+数字平台+场景创新”的三维联动,编织起覆盖种植、流通、消费全环节的“数据网”,让市民的“菜篮子”更透明、更安全、更优质。

链“数”供给:智能追溯筐让蔬菜流通“一目了然”

高温季节蔬菜易腐坏、信息难追踪的痛点,在合肥被一枚小小的RFID芯片破解。合肥市农业农村局创新推出“智能追溯筐”,将RFID芯片与框体二维码嵌入蔬菜周转筐,系统采集从产地种植、质检、包装到物流、销售的全链条数据,形成不可篡改的“电子身份证”。截至目前,已推广智能追溯筐11.13万个,覆盖超80家商超门店。

“过去分拣靠人工核对单据,现在扫码即可自动匹配订单,效率提升60%以上。”一超市负责人介绍。在合肥市追溯体系信息平台这一“中枢大脑”的支撑下,1.24亿条数据信息被精准整合,形成3147万条追溯链条,贯通从农田到餐桌的“安心网”。

场景创新:从田间到指尖的“透明消费”

如何让追溯体系真正“触手可及”?合肥市通过“智慧批发+智能终端”一体化数控体系,将安全追溯嵌入消费全场景:

批发端:全国领先的“数字周谷堆”智能农批系统,实现交易支付与安全追溯无缝融合,每笔交易自动生成追溯码;

物流端:配送企业将单品二维码同时用于溯源数据与仓储导航,分拣效率提升40%;

零售端:超市的AI智能秤可一键打印带追溯码的小票,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蔬菜“成长日记”。

此外,合肥市还开发了集溯源、线上购物、惠民补贴于一体的“菜篮子”小程序,让市民足不出户即可查询蔬菜“前世今生”。“以前买菜靠经验,现在靠数据。”市民李先生边扫码边说,“连农药检测报告都能看到,孩子吃得放心。”

用“数”优选:8小时直达的“极速新鲜”

数字化追溯体系不仅保障安全,更催生出“可追溯优选菜”这一新业态。合肥市创新设立“优选菜”专柜,通过“生产基地+智能追溯筐+商超”模式,实现本地优质蔬菜8小时内从田头到餐桌的“极速直达”。目前,已培育8家认证基地,覆盖7大类22个品种,与80余家门店稳定合作。上半年,“优选菜”销量达660.65吨,市场供不应求。

“入选‘优选菜’后,我们的生菜售价提升20%,但仍比传统渠道畅销。”一家生态农业负责人算了一笔账:数字化追溯倒逼高标准种植,政企共建专柜拓宽溢价空间,实现了企业、超市、消费者“三赢”。为扩大供给,合肥正将金寨、芜湖等周边优质基地纳入体系,首批试点已启动。

联“数”共治:多方协同筑牢安全防线

安全追溯需要“技术+制度”双保障。合肥市打通生产基地与商超的数据壁垒,推动企业实现业务数据智能共享,既提升追溯精度,又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同时,建立多部门联动监管机制,制定《可追溯优选菜基地信用评价规范》等地方标准,填补流通环节管理空白。

在市场端,通过“基地开放日”、第三方认证、实时监控展示等方式,让消费者“眼见为实”;在行业端,以文明菜市星级评定、柔性执法引导企业规范经营。正如合肥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所言:“我们要让每一棵蔬菜都‘阳光生长’,让每一个环节都经得起检验。”

从“智能追溯筐”到“数字周谷堆”,从“8小时直达”到“阳光菜篮子”,合肥市正以数据链为笔,书写着农产品安全治理的现代化答卷。在这场“舌尖上的变革”中,科技的温度,正转化为市民餐桌上的幸福指数。

(付宜成 吴迪)

来源:中国食品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