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苏超不仅点燃了江苏大地的运动热情,更成为一扇透视江苏深厚文化底蕴的独特窗口。截至8月31日,苏超前十轮已举办60场赛事,149.4万人现场观战,线上直播观看人数达13.3亿人次,彰显了其非凡的影响力与号召力。自开赛以来,苏超还带动了全省外地游客量增长11.32
苏超不仅点燃了江苏大地的运动热情,更成为一扇透视江苏深厚文化底蕴的独特窗口。截至8月31日,苏超前十轮已举办60场赛事,149.4万人现场观战,线上直播观看人数达13.3亿人次,彰显了其非凡的影响力与号召力。自开赛以来,苏超还带动了全省外地游客量增长11.32%,为地方经济与文化交流注入了新的活力。那么,苏超为何如此火爆?9月7日下午,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六朝博物馆专家馆长胡阿祥做客“龙城讲坛·青果思享会”,为我们揭开了苏超现象背后的文化密码。
苏超舞台上江苏缘何“散装”?
胡阿祥表示,若就江苏地域历史文化进行分析,苏超的火爆或许并非单纯源于其非职业化的竞技水平,而是江苏十三个设区市之间以“散装”闻名的竞合意识。
要理解苏超的舞台魅力,必须先洞悉江苏的历史渊源与文化特质。他解释道,“散装江苏”并非一句戏言,而是对江苏内部丰富多样性与激烈竞争性的精准刻画。中国古代高层政区的划分,常在“山川形便”与“犬牙交错”两大原则间权衡,而江苏省的诞生,正是“犬牙交错”原则的极致体现,其基因中便蕴含着顶层的统治智慧。
江苏、安徽两省自建置之初,便带有鲜明的“拼装”色彩,将语言、饮食、风俗迥异的江南、江淮、淮北三大地域融为一体。行政区划的主观意志与文化分区的客观现实,在苏、皖两省形成了微妙的错位。
以江苏为例,若以文化感知为标尺,一幅与政区地图截然不同的“文化地图”便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眼前。这里至少存在着五大文化板块:以南京、镇江为代表的金陵文化区,龙盘虎踞,南北交融;以苏州、无锡、常州为核心的吴文化区,聪颖灵慧,细腻而富有创新;以扬州、泰州为特色的维扬文化区,清新优雅,又不失豪迈俊秀;以徐州、淮安、宿迁为中心的楚汉文化区,气势恢宏,尚武崇文;以南通、盐城、连云港为范围的海洋文化区,活力四射,充满开放气息。这五大文化板块,不仅是地理上的划分,更是深入骨髓的身份认同与文化自信的体现。
“十三太保”格局由来已久
进一步而言,地域范围不过10万余平方千米的江苏,在这五大文化板块之下,还孕育出了“十三太保”的独特现象,这更加凸显了江苏地域文化的“马赛克”式拼装特征。
胡阿祥教授介绍道,这一特征并非始于当代,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从清朝雍正十一年(1733年)直至清末,江苏“八府三州”的格局长期稳定,后经调整形成了九个“老太保”。而1983年市管县新体制实行以来,又新增了盐城、无锡、宿迁、泰州四个“新太保”,共同构成了今日江苏的“十三太保”格局。
江苏的“十三太保”,个个经济实力雄厚,文化人格独立,彼此间都怀揣着“谁也不服谁”的底气与自信。这种强烈的地域主体意识与城市竞争心态,如同干柴烈火,只待一颗火星便能燃起熊熊大火。
而苏超,恰恰成为这颗火星。在“争吵”与“玩梗”的欢乐中,在“互黑”与“互怼”的狂欢里,江苏“十三太保”反而更加深刻地确认了彼此“自家人”的身份,最终在激烈的“对抗”之后,依然能够“拧成一股绳”,共同为江苏的荣耀而战。
胡阿祥教授强调,苏超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有效的文化治理,应是“疏导”而非“压制”,是“激活”而非“创造”。政府的角色,应是搭建平台、设定规则、维护秩序的“园丁”,而非强行按照统一图纸施工、强行抹平差异的“工程师”。江苏“散为满天星,聚是苏大强”,唯有让“满天星”在全方位的“竞技”中尽情闪耀,才能共同绘就一幅璀璨夺目的“星图”,聚成强富美高、丰富多彩的“苏大强”。
五周年文化大餐持续奉上
作为2025年龙城讲坛的第四讲暨“青果思享会”五周年特别活动,当天讲座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吸引了200多名市民和文化爱好者的热情参与,其中不乏众多青少年的身影。现场座无虚席,掌声与笑声交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大家在胡教授幽默风趣而又富有文化哲理的讲述中受益匪浅。
常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志良,江苏省全民阅读促进会会长韩松林,江苏省书香全民阅读基金会理事长汪维宏等领导嘉宾也出席了本次活动。
为倡导全民阅读,涵养城市书香,讲座开始前还举行了赠书仪式,江苏省全民阅读促进会、江苏省书香全民阅读基金会向天宁区、晋陵集团捐赠了图书,为活动的文化氛围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期活动由中共常州市委宣传部主办;天宁区委宣传部(文明办)、晋陵文旅承办;天宁区全民阅读促进会、现代快报、青果巷历史文化研究院、运河文化书院、名士文化书院协办。
9月恰逢“青果思享会”开办五周年,五年来,五十多场思想盛宴,线上线下累计吸引超800万人参与,“青果思享会”先后荣获江苏省公益阅读推广活动、常州市首批十佳阅读推广项目和常州市示范社会阅读组织等荣誉。
五周年之际,“青果思享会”将继续推出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包括嘉宾讲座、名家寄语、主题征文和阅读推荐等,以更多元的形式、更优质的内容,与广大读者共赴书香之约,持续传递思想温度。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张敏
来源:现代快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