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吉州区顺旺客餐饮取餐区,八十余道菜肴在保温灯下升腾着热气。“吃多少夹多少,20多元能尝五六个菜!”顾客王女士欣喜地向同伴展示,“以前点套餐,不爱吃的也得硬塞,现在按重计价,这种感觉真好。”
翠绿的清炒时蔬、油亮的红烧排骨……中式快餐店的电子秤数字轻跳,这样“按重计价”场景是全市360余家中式快餐门店里的日常。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制止餐饮浪费典型经验做法,江西省吉安市推广“按重计价”模式荣列全国六大典型案例。
自吉安在全市中式快餐店推行“按重计价”模式以来,门店食材损耗率普遍下降15%以上,日均厨余垃圾减少12%以上。
吉安市推广“按重计价”模式荣列全国六大典型案例。
温情秤盘里的精打细算
在吉州区顺旺客餐饮取餐区,八十余道菜肴在保温灯下升腾着热气。“吃多少夹多少,20多元能尝五六个菜!”顾客王女士欣喜地向同伴展示,“以前点套餐,不爱吃的也得硬塞,现在按重计价,这种感觉真好。”
取餐区旁,佩戴“用餐顾问”胸牌的小刘正专注地巡视着。她发现一位银发老人对着色泽诱人的红烧蹄髈有些犹豫,便立刻俯下身子:“大爷,我们这是称重算钱的,您可以先少夹两块尝尝?”她的指尖在餐盘上方轻盈比画,既热情又体贴。
在吉安,像小刘这样的“美食向导”,每天上岗前都要进行严格的情景演练和菜品知识考核——“看到带孩子的家长,会推荐少骨少刺、口味清淡的菜;遇到健身人士,主动介绍高蛋白、低脂的菜品;对于胃口小的老人,则提醒可以先取少量,喜欢再加,避免‘眼大肚小’的浪费。”
总经理熊淑民目光扫过秩序井然的取餐长龙,脸上挂着笑容。“以前餐后两大桶厨余触目惊心,清洁工叫苦不迭。如今半桶都装不满,”她指着后厨通道说,“清洁工老张的活儿都轻松多了。”
更让熊淑民动容的,是服务台那本厚厚的顾客留言本。除了赞扬菜品的味道,很多人的留言都是关于“量力而食”的体验本身。“服务员看我给女儿盛饭时念叨别浪费,转身就送来儿童碗——这体贴比任何广告都动人。” “终于不用为了凑套餐硬吃不爱吃的菜了,每次都能光盘,感觉特别有成就感。”这些朴实的反馈,是温情服务最珍贵的回响。
小小托盘之上,节约的重量托起的是对资源的敬畏,更是服务者捧出的赤诚之心。吉安市市场监管局党委委员、执法稽查局局长温伟泉介绍,在全市推广该模式的门店中,“光盘”已从墙上的标语内化为顾客自然的习惯,厨余垃圾明显减少。
目前,“按重计价”模式正向学校、企业食堂和机关餐厅等集中用餐场景试点推广。
快餐店倡导“自助称重不浪费,吃多少打多少”。
城市治理的绣花功夫
转型之路需要破冰的勇气。好客莱餐饮店总经理汪玉霞清晰记得,去年初春“按重计价”模式在城南店试点的场景:几位中年顾客围着电子秤犹豫不决,“这样秤着卖,会不会更贵?”“万一拿不准分量,不够吃多尴尬?”
店员小张立刻端着试吃盘上前:“酱爆鸡丁今天新出锅的,您先尝尝咸淡?取菜宁少勿多,不够随时添!”店长也亲自站在电子秤旁当起“人体说明书”:“您看这盘青椒肉丝,传统套餐固定收15元,现在按实重才11.2元……”
凌晨4时的中央厨房,配菜师王师傅盯着智能系统跳动的数据,利落调整今日备菜量,食材损耗率从此前的30%直降至10%。
省下的成本,化作餐盘中更多的肉片、更香的米饭——精选稻花香米取代普通大米,提质不加价;每日现炒菜从20种增至50种,小锅旺火锁住鲜香。
“表面是计价方式之变,实则是服务理念之跃。”汪玉霞介绍,当企业从“卖出一碗碗菜”到“温暖一餐餐饭”,再转向追求“让每一粒饭、每一口菜都不显得多余”,核心竞争力悄然重塑。五指峰店晚餐时段经常排起长队,陈店长指着监控屏:“虽然顾客的消费价格有所降低,但是客流增长20%,翻台率提升到4.2次,企业盈利反而是增加的。”
节约理念在不断深入人心。在好乐福餐饮店,“半份菜”“双拼菜”菜单占据点餐台C位,经理肖根珍化身“贴心管家”,在顾客犹豫时自然接话:“三位用餐?点半份招牌鱼加半份小炒肉刚好,我们的腐竹煲也是小份经典。”朴素劝导换来日均厨余减半、客流量增20%的回报。
监管智慧在数据流中悄然迭代。在安福县环卫所监控室里,液晶屏组成数据矩阵,72家餐饮单位的厨余数据实时跳动。县市场监管局与县环卫所对接,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构建餐饮主体厨余垃圾数据库,通过将厨余垃圾数据作为反餐饮浪费情况的“晴雨表”和执法行动的“指南针”,实现了全县餐余垃圾减量了8%。
一粥一饭皆关情。市场监管部门在近1.7万家餐饮店留下“制止浪费”的温馨提醒,398个问题在“红黄蓝”三色整改表中销号;2000余批次合格备份食品定点捐赠给帮扶村、养老院和外卖骑手,36万市民在主题海报、短视频的浸润中播下节约的种子。
收银员为顾客贴心服务。
文明传递的庐陵新风
夕阳的余晖尚未褪尽,泰和县米当家连锁自选快餐店内已是灯火通明,人声鼎沸。取餐区一字排开的玻璃档口后,厨师们正挥动锅铲,新鲜食材在猛火快炒下滋滋作响,香气四溢。
家住附近的小刘带着孩子,小心翼翼地夹取小份量的糖醋里脊和清炒时蔬,“现炒现吃,味道香,关键是想吃多少拿多少,即使孩子挑食也不怕浪费了。”在泰和,“光盘”不再是一项任务,而是一种被认可、被尊重的愉悦体验。
米当家总经理陈慧站在忙碌的店堂一角,目光里透着欣慰。这份“吃得好、不浪费”的用心经营,不仅赢得了顾客口碑,更点燃了同行学习的热情。“几乎隔三差五,就有本县甚至邻县的餐饮老板带着团队过来‘探店’,”陈慧指着后厨方向,“有的还在后窗悄悄观察我们的菜品流转和份量控制,恨不得把整个流程都‘搬’回去。”
这股“探店潮”正迅速将学习经验转化为商业实践。短短数月间,泰和县城的街头巷尾就涌现出一批新式快餐店,门头上“按重计价”“自选称重”“杜绝浪费”的标识格外醒目。节约不浪费的理念,伴随着这种可复制、受欢迎的模式,正在泰和县的餐饮土壤中落地生根、蔓延生长,逐渐演进为一种被市场验证、被广泛认同的行业新风尚。
节约理念正悄悄渗入城市肌理:吉州区一些商户组建“光盘联盟”,推出跨店通用积分卡——在A店光盘获印章,可兑B店折扣。夜市摊主老周在餐车上加装LED屏:“您的炒粉产生厨余50克,建议下次备注减量”的实时提示,引来年轻人拍照打卡。
更深刻的变革发生在餐饮供应源头。青原区农产品基地的黄瓜不再按斤出货,而是可以按餐厅需求切成标准段;养殖场的鲜鱼凌晨宰杀后,按鱼身、鱼头、鱼尾分装直供后厨。这些细微处的精打细算,正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用餐理念。
夕阳熔金,漫过青砖黛瓦的街巷。垃圾清运车驶过渐次亮起霓虹的餐饮街区,曾经满溢的厨余桶如今只余浅痕。吉安市用一盘菜的重量,称出了百姓精打细算的智慧,量出了城市治理的绣花功夫。
来源:当代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