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智元机器人的全名智元创新(上海)科技有限公司,目前一共有 50 位股东,除了邓泰华直接拥有部分股权,其他股东都是以公司名义持股,其中包括像是腾讯、比亚迪、百度、软通动力这些知名大厂,也有高瓴、红杉中国、蓝驰这些明星风投机构,由此可见,智元机器人现在有多么受资本
在 B 站 up 主里,雷军可能是最有钱的。
如果果子再加一个限定词,谁是百大 up 主里最富有的,现在大家还能说出来是谁吗?
这个答案在未来很可能是稚晖君。
自从稚晖君宣布从华为离职,创立了智元机器人,这家企业就成为无数投资机构眼中的香饽饽,融资拿钱拿到手软。
而在最新的报道中,智元机器人估值已经达到 150 亿元,而且传出要上市的新闻。
说到稚晖君身价,关键就是他现在在智元机器人占有多少的股份。
智元机器人的全名智元创新(上海)科技有限公司,目前一共有 50 位股东,除了邓泰华直接拥有部分股权,其他股东都是以公司名义持股,其中包括像是腾讯、比亚迪、百度、软通动力这些知名大厂,也有高瓴、红杉中国、蓝驰这些明星风投机构,由此可见,智元机器人现在有多么受资本市场看好。
而股份占比前四的分别是桑蓬、管鲍、兴夙和鹏翼这四家公司,他们都是创始人合伙成立的 spv。
Spv 又叫特殊目的载体,主要作用是隔离风险,方便融资,在创业公司中非常常见,比如另一家资本市场看好的具身机器人初创企业银河通用,创始团队也是以 spv 来持股。
智元股份占比最高的是桑蓬科技合伙企业,持股超过 28%。
桑蓬科技的股东只有两位,一位是邓泰华,另一位彭志辉就是稚晖君,稚晖君持有桑蓬科技 13.79% 的股份,也就是说,稚晖君通过和邓泰华共同成立的 SPV,间接持有智元 3.87% 的股份。
如果以目前智元科技 150 亿的估值来看,稚晖君目前持有股份价值在 5.8 亿左右,这只是稚晖君目前的身价,如果智元创新上市,或者随着业务进一步增长,稚晖君的身价还能上涨,这里我们后面再聊。
在智元科技内部,还有两位创始人的股份比稚晖君高,一位是前面提到过两次的邓泰华,通过直接持股和间接持股,持股比例超过 27%,另一位卫云龙,持股比例超过 19%。
关于卫云龙,网上没有过多的消息,只有在北大和智元联合成立实验室报道中,提到他是智元的岗位的资金总监。
邓泰华,可以说是目前智元最核心的人物,邓泰华在参与创立智元前,是华为前副总裁,无线产品线总裁和计算线总裁,最后一次在华为亮相,是 2022 年 11 月的“华为全联接大会”。
到这里,邓泰华和稚晖君的交集就出现了,稚晖君曾经入选华为“天才少年”,传闻拿到 208 万最高一档薪资,而当时他入职的就是华为的计算产品线,而邓泰华就是他当时的领导。
但是在智元早期,邓泰华名字并没有出现创始人团队中,可以说是隐身的。
今年 3 月,智元创新的法人代表由舒远春变更为邓泰华, 6 月和 7 月、舒远春对智元创新的直接持股和通过 spv 的间接持股,也都转移到邓泰华名下。
邓泰华在两年后由幕后走到台前,其中的原因,咱就不知道了。
自从智元机器人成立以来,稚晖君就是这家企业面向公众的代表人物,发布会是他主持的,与其他科研机构合作也是由他出席。
在不了解背后资本关系的人眼中,稚晖君可能是这家企业的灵魂人物。但从资本角度来说,邓泰华才是这家企业的核心关键人物。
我们可以把这个看成是一个行业大佬跟天才员工共同离职打拼,并实现财富自由的故事。
好,现在回到稚晖君身上来,如果他的财富要继续上涨,关键就是智元机器人企业的发展和智能机器人行业的未来,以及智元能否上市。
目前智元机器人的产品主要聚焦于通用具身机器人,这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交叉应用的领域。
智元机器人产品可以分为三大系列。其中远征系列有两款,一款是面向交互服务场景的远征 A2,以及服务于智能制造的远征 A2-W。
灵犀系列有 3 款,分别是全栈开源的灵犀 X1,智元提供了灵犀 X1 的各种零部件,用户可以自己购买,手搓一个机器人;
此外,灵犀系列还有人形机器人灵犀 X2 以及机器狗灵犀 D1 Ultra。
另一个系列精灵 G1 外形与远征 A2 类似,功能上更通用,面向的场景包括家庭、商业以及工业场景。
看起来有点复杂啊,但是我们可以从客户群体来对这些机器人进行区分。
一个是面向咱们这样的普通消费群体的,主要功能是做做家务、未来也能陪伴老人小孩,甚至可以让它们像春晚那样表演节目。
作为一个过来人我要呼吁一下,以后逢年过节,希望是让机器人表演节目,别再让小孩表演节目了。
另一个是面向企业的产品,toB 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是服务型,像是酒店、商场、展览馆、景区、火车站和机场,都可以增加机器人来为人类服务。
另一类是制造机器人,当今的工业制造中已经有非常多机器人的应用,但机器人功能特定,有专门的应用场景,需要手动编程。
而通用具身机器人,强调的是通用性和具身智能,灵活度更高,可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灵活布置在不同的岗位,同时机器人可以自我学习,在复杂环境中自己处理任务,比如智元远征 A2-W 和 G1 这样的机器人,根据宣传都可以布置在不同的场景中。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隐藏的场景,比如高校科研机构,也就是大学买回去研究,在此之前宇树机器人,之前就被多次报道被美国的大学或科研机构拿来做研究。
事实上,在宇树官网的合作伙伴和客户上,就有麻省理工、斯坦福、哈佛、南洋理工这些全球顶级大学。
前面提过,智元机器人也在刚成立不久,就与北大成立了联合实验室,与香港大学也有研究合作。
可能会有小伙伴想到了另一个的机器人使用场景,就是下图这样。
作为一个和平爱好者,希望四足机器人在战场击杀人类的场景,永远不会出现,但也希望我们在这个领域取得领先,Peace and Love。
比较有意思的是,智元和宇树,这两家目前国内最火的机器人公司,他们走的路径其实是不一样的。
王兴兴创立宇树已经接近 10 年,走的路线就是稳扎稳打,通过整合供应链,在硬件价格上非常有优势,同时在硬件驱动、运动算法控制上也是行业领先,可以说是硬件派。
而智元机器人其实可以称为软件派,智元对外强调的是通用具身,是语言大模型、视觉大模型这些人工智能技术。
智元的目的不仅是制造机器人,还想要开创通用机器人的生态,所以智元对灵犀 X1 的技术全栈开源,并且把机器人的优质数据集进行开源,供行业训练使用。
与汽车的智能辅助驾驶,有大量数据训练相比,可供机器人训练的数据要少得多,这对于行业来说是一个宝贵的资源。
除了智元、宇树这两家国内最热门的机器人企业,国内还有像傅利叶智能、银河通用、众擎、松延动力等等创业公司,也包括在机器人市场深耕多年,已经上市的优必选。
而在国外,还有波士顿动力、特斯拉的擎天柱机器人、Figure 等等。
从目前来看,通用具身机器人离消费级应用还有较大距离,更多的应用场景还是面向企业或者是教育研究机构。
比如智元跟富临精工合作,让智元远征 A2-W 在工厂当牛马搬箱子。
优必选也在官网展示了机器人搬箱子,打螺丝的画面。
看起来虽然还没我搬砖、打螺丝效率高,这是因为通用具身机器人还是起步阶段,距离大规模实际应用,也就是所谓的“iPhone时刻”,还有一段距离。
但是在 5 年、10 年,或者是 20 年后,通用具身机器人会不会像手机或者电视那样,融入我们生活中,我愿意说yes,让我更期待的是,未来具身机器人是人形,还是特定形态、是双足还是轮式,这是时间才能给的答案。
这些就是通用具身机器人市场应用一个简单概括,当下机器人企业的估值还是大家对他们应用前景的想象。
所谓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马斯克对特斯拉机器人的期待就拉满了,他认为在未来,机器人市场规模可以达到数百亿个机器人,而特斯拉在自动驾驶和擎天柱机器人业务的加持下,市值能够达到 30 万亿美元。
顺便说一下,自动驾驶的汽车,也算是具身智能机器人。
如果前面我们画的都是大饼,都是未来稚晖君身价的想象空间,那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智元机器人借壳上市的传闻,可能是稚晖君财富变现更现实的途径了。
事情是这样,7 月 9 日,上纬新材发布公告,智元机器人关联企业将花费近 20 亿元控股上纬新材料,而这被市场认为是智元机器人借壳上市的一个操作。
所谓借壳上市,就是通过收购一家上市公司,获得控股权,再将自己业务打包装进这家上市公司里面,实现变相上市的一个过程。
如果智元机器人真的通过借壳上市,在股市的估值,我们可以简单借鉴优必选,优必选在 2024 年的营收是 13 亿,亏损了 11 亿,过去 5 年一共亏了 50 亿,但截稿前市值已达 430 亿,照智元的发展,达到这个市值应该没有问题,稚晖君的身价就将是 430 亿乘以 3.87%,接近 17 个小目标,能成为百大 up 主的首富。
这是最简单直接的换算,优必选和智元有比较大区别,优必选业务集中在消费级的教育编程机器人,以及面向教育产业和制造工业的机器人,而智元更集中在通用具身机器人这一领域。
而且借壳上市,还涉及到企业控股比例的换算,借壳后的市值等等,我们不是财经博主,这里就不做过多解读。
总而言之,从华为“天才少年”和B站“野生钢铁侠”,到通用具身机器人明星企业联合创始人,稚晖君已经完成一个华丽的转变,无论在哪个年代,技术总是吃香的,也希望稚晖君工作顺利,在通用具身机器人这个行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好的,以上就是这次的所有内容了,借着给稚晖君算身价,简单介绍了智元机器人以及通用具身机器人的市场和未来,希望能对大家了解这个行业有所帮助。
如果你还有其他不一样的看法,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晚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宇树、B站、智元机器人官网
编辑:饿羊羊
来源:科技狐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