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儿子考305分,还没收到通知书就办升学宴?"手机屏幕上这条朋友圈让我愣住了,发信人竟是二十年未见的高中同学刘梅。
"儿子考305分,还没收到通知书就办升学宴?"手机屏幕上这条朋友圈让我愣住了,发信人竟是二十年未见的高中同学刘梅。
天气闷热,窗外的知了拼命地叫着,我举着冰镇西瓜,差点没拿稳。
高中毕业后,我和刘梅就像两条相交后分开的线,渐行渐远。那时候,她是学校里的尖子生,却因家里变故不得不辍学打工;而我,一个中等生,却幸运考上了师范大学。
如今我成了一名普通的中学语文老师,安稳地教书育人,偶尔还能受邀参加学生的升学宴会。但在我的认知里,升学宴都是为了炫耀高分、庆祝考入名校才办的。
305分?这在如今的中考分数线上,恐怕连普通高中都够呛。
我放下西瓜,擦了擦手上的水珠,点开了刘梅的朋友圈,看到了她发的邀请函照片:蓝底白字,上面写着"感恩同行,追梦启航"。下面还附了一行小字:"儿子小勇中考305分,即将步入高中校园,特设宴席,恭候各位亲朋好友光临指导。"
出于好奇,也或许是想见见这么多年不见的老同学,我回复了"一定准时到"。
挂在厨房的老式挂钟滴答作响,提醒我时间过得真快,二十年啊,我和刘梅有什么好说的呢?可能只有几句客套话吧。
周日下午,按照邀请函上的地址,我来到了一家不算豪华的饭店。推开门,扑面而来的是炒菜的香气和嘈杂的人声。
我一眼就看到了刘梅。岁月并没有在她脸上留下太多痕迹,只是眼角多了几道细纹,显得更加成熟稳重。
她身边站着一个清瘦的男孩,穿着整洁的白衬衫,腼腆地向每一位进门的客人鞠躬。男孩的眼睛和刘梅一样,又大又亮,透着坚毅。
"小丽!真的是你!"刘梅一看到我就惊喜地喊出声,快步走过来拉住我的手,"二十年了,你一点都没变!"
她手上还残留着洗衣粉的味道,让我想起我们曾经一起在学校水龙头边洗校服的日子。
"你也是,还是那么漂亮。"我笑着回应,目光不由自主地扫向那个男孩,"这是小勇吧?"
刘梅骄傲地点点头,招呼男孩过来,"小勇,这是妈妈的高中同学,叫丽阿姨。"
男孩礼貌地向我鞠了一躬,"丽阿姨好。"声音不大,但很清晰,眼神坚定而自信。我从他身上看到了年轻时刘梅的影子。
我随着刘梅落座后,饭店里陆续来了不少客人。有刘梅的亲戚、邻居,也有小勇的同学和老师。
酒过三巡,席间的气氛变得热闹起来。我这桌坐着几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应该是刘梅的亲戚。他们聊着各自孙辈的学习情况,眼中满是骄傲。
"阿姨,吃块鱼吧,这是小勇最喜欢的糖醋鱼。"刘梅给我碗里夹了一块鱼肉,笑着说道。
"谢谢。"我刚要动筷,却听到邻桌传来的窃窃私语。
"刘梅,你家小勇考了305分也值得这么大张旗鼓地办升学宴啊?这不是显摆吗?"我听到邻桌一位中年妇女压低声音问道,声音里带着明显的嘲讽。
"可不是嘛,现在的分数线那么高,305分能上什么好学校?听说连个普通高中都够呛。"另一位阿姨接话,"现在的家长,真是虚荣心太强。"
我不由得皱了皱眉,这样的闲话未免有些不近人情。看着刘梅忙碌的背影,我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正想出言打圆场,却见刘梅的丈夫张志强站了起来,轻轻敲了敲酒杯。餐厅里的金属餐具碰撞声和说话声渐渐安静下来。
张志强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衬衫,朴实无华,但站姿挺拔,像一棵经历风雨后依然坚挺的树。
"感谢各位亲朋好友在百忙之中来参加小勇的升学宴。"张志强的声音不大但很有力量,"可能有人会奇怪,305分为什么要办升学宴?有人说,这个分数不够炫耀的。"
饭桌上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投来好奇的目光,刚才说闲话的几位阿姨表情有些尴尬。
"其实,我儿子在期中考试时,成绩是400多分的。按照往年的录取线,他完全可以上重点高中。"张志强顿了顿,扫视了一圈在座的客人。
我注意到小勇低着头,紧张地搓着手指。
"三个月前,我婆婆突发脑梗住院。我和刘梅都要上班,小勇就主动承担起了照顾奶奶的责任。"张志强的声音有些哽咽,"这三个月里,他每天放学后直奔医院,给奶奶喂饭、按摩、陪聊天,经常忙到深夜才回家写作业,每晚只睡四个小时。"
张志强的眼睛有些湿润,他掏出一块有些旧的手帕擦了擦,"我们劝他别耽误学习,他却说'奶奶的身体比我的分数重要'。有一次我下班晚了,到医院时,看到小勇正给奶奶讲题,一边讲一边记笔记。那一刻,我觉得他比我们任何人都要成熟。"
饭桌上鸦雀无声,那些刚才还在窃窃私语的人们都低下了头。我看到小勇悄悄抬起头,望着父亲,眼中满是感动和温暖。
"虽然考试成绩下滑了近百分,但在我们心里,小勇的孝心和担当,远远超过了那些失去的分数。"张志强环顾四周,目光最后落在儿子身上,"所以,今天这个升学宴,不是为了炫耀分数,而是庆祝我儿子成为一个有担当、懂感恩的人。这样的人生品质,比任何分数都宝贵。"
话音刚落,掌声在饭店里响起,此起彼伏。我看到小勇红着脸,低下了头,刘梅则悄悄擦去眼角的泪水。
席间,我注意到小勇随身带着一个有些破旧的笔记本,棕色的封皮已经磨损,边角还有些卷曲,但被保护得很好。
他时不时翻看一下,眉头微皱,似乎在确认什么。趁着去洗手间的功夫,我瞥见了本子里密密麻麻记录的药品名称、服用时间和注意事项,还有老人的饮食禁忌、康复训练计划,字迹工整,安排细致。
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做事竟如此有条理,让我这个从教多年的老师都自愧不如。
回到座位上,刘梅给我倒了杯茶,茶香四溢,是普通的茉莉花茶,但在这种场合喝起来格外香甜。
"小勇真是个好孩子。"我由衷地说。
刘梅悄悄在我耳边说:"小勇本来收到了市重点高中的预录取通知,因为离家远,他怕照顾不了奶奶,主动放弃了,选择了家附近的普通高中。学校老师劝过他,说以他的能力不能浪费,但他坚持自己的选择。"
"他告诉奶奶了吗?"我问。
刘梅摇摇头:"他对所有人,包括奶奶,都说那是他的志愿学校,不想让奶奶自责。"她叹了口气,"有时候我想,孩子这么懂事,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我的心被猛地揪了一下。我想起了年少时的刘梅,她也曾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为了家庭放弃了自己的梦想。历史似乎在重演,却又有了不同的转折。
"既然他做了选择,就支持他吧。"我轻声说,"分数固然重要,但有些东西比分数更珍贵。"
刘梅点点头,眼神温柔而坚定。
宴席结束后,刘梅特意留下我,邀请我去他们家坐坐。外面的暮色渐浓,街边的梧桐树在微风中沙沙作响,让我想起高中时我们一起放学回家的情景。
他们租住在一个老旧小区的两室一厅里,楼道有些昏暗,墙壁斑驳,但很整洁。推开门,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淡淡的药香和饭菜香。
客厅不大,但收拾得很整洁。一张旧沙发,一个木制茶几,几盆绿植,简单而温馨。电视柜上摆放着几张全家福,和一些老旧的纪念品。
刘梅的婆婆坐在沙发上,身上盖着一条浅蓝色的毛巾被,虽然脸色还有些苍白,但精神看起来不错。旁边的茶几上放着一个老式收音机,正播放着戏曲节目。
"妈,这是我高中同学小丽。"刘梅向婆婆介绍我。
"阿姨好。"我礼貌地问候。
"好好好,快坐。"老人笑得慈祥,眼角的皱纹里盛满了岁月的痕迹,"今天多亏了你们这些好朋友来捧场,小勇高兴坏了。"
"阿姨身体好些了吗?"我问道。
"好多了,多亏了小勇这孩子。"老人的眼中充满慈爱,"每天给我按时吃药,陪我做康复训练,比护工还细心呢。"
小勇从房间里出来,手里捧着一个相册,小心翼翼地递给奶奶:"奶奶,这是我做的,送给您的礼物。"
相册的封面是蓝色布艺,上面绣着"家"字,虽然有些歪斜,但能看出是用心制作的。
老人接过相册,翻开第一页,是一张小勇牵着奶奶手的照片,下面用漂亮的字体写着:"世上最亮的星,是您的笑容。"
我坐在一旁,看着这温馨的一幕,内心被深深触动。客厅的灯光有些暗黄,却照亮了每个人的脸庞。
随着一页页翻过,是小勇和奶奶这些年的合照,有在公园散步的,有一起包饺子的,有下象棋的......每张照片下面都配着一段文字,记录着他们共同的回忆。
"这三个月,我们拍的照片不多。"小勇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但奶奶,您看最后一页。"
老人翻到最后一页,那是一张今天升学宴上拍的全家福,照片上所有人都笑得灿烂。照片旁边贴着一个红色的录取通知书信封,还没有拆开。
"奶奶,这是我的录取通知书,我想和您一起拆开它。"小勇说,声音有些颤抖,"我选择了家附近的学校,这样每天都能回来看您。"
我看到老人的眼睛湿润了,她颤抖着手指抚摸那个信封:"傻孩子,为了照顾我,你放弃了重点高中......"
"您都知道了?"小勇有些惊讶。
老人笑了笑:"老太婆活了这么多年,哪有那么好骗?邻居王大妈的孙子考了460分都没进那所重点高中,你怎么可能故意选那里?"
小勇低下了头,脸上既有被揭穿的尴尬,又有些如释重负。
"奶奶不希望你为了我放弃自己的前途啊。"老人声音有些哽咽。
"不,奶奶,我没有放弃什么。"小勇坚定地说,"我得到的比失去的多得多。这三个月,我学会了如何照顾生病的人,学会了如何安排时间,学会了如何在困难面前不退缩。这些,比分数重要得多。"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而且,我们家附近的学校虽然不是重点,但有个特长班,适合我。我会好好学习,将来一样可以考上好大学。"
老人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红包,递给小勇:"这是奶奶给你准备的礼物,刚好3050元,意思是'305分顶呱呱'!"
看到老人眼中的骄傲和爱意,我的鼻子一酸。这一刻,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家庭教育——不是简单地追求分数和名校,而是在生活的点滴中教会孩子如何做人。
屋子里顿时充满了笑声和泪水,连窗外的蝉鸣声都变得悦耳起来。
我注意到客厅墙上挂着一张老照片,是二十年前的高中毕业照,照片有些泛黄,边角微微卷曲,照片中的刘梅笑得灿烂,站在全班第一名的位置上。
"还记得那时候吗?"刘梅顺着我的目光看向照片,"我成绩那么好,却因为妈妈生病不得不辍学打工。那时候我多恨这个不公平的世界啊。"
刘梅拿起茶几上的一杯茶,茶水早已凉了,但她还是抿了一口,"记得那个暑假吗?老师们都说我能考上北京的大学,但就在我准备复习的时候,妈妈突然中风了。"
我默默点头。那时的刘梅是多么优秀啊,老师们都说她将来一定能考上名牌大学,却因为家庭变故不得不放弃学业。
"我至今还记得去医院的路上,怎么哭着撕碎了自己的大学梦想。"刘梅的声音里有一丝苦涩,"那时候,我觉得人生就此结束了。"
小勇静静地听着,眼中满是对母亲的心疼和敬佩。
"但现在我不后悔了。"刘梅看着儿子和婆婆,眼中满是温柔,"看到小勇,我仿佛看到了另一个可能的自己。他面临和我相似的选择,但结局却完全不同。我为他骄傲,不是因为他的分数,而是因为他的选择。"
她转向我,眼神坚定而平静,"小丽,你还记得高中时我们的班主任常说的那句话吗?'人生不能决定起点,但可以决定走向。'我现在终于明白这句话的意义了。"
我忽然明白了这场特殊升学宴的意义。。
她通过儿子,完成了自己未竟的心愿——做出牺牲,但不放弃前进;承担责任,但不丢失梦想。。
窗外,夜色渐深,街灯亮起,为这座城市点缀上温暖的光芒。客厅里的老式座钟发出轻微的响声,时针指向九点。
"时间不早了,我该回去了。"我站起身,有些依依不舍。
临走前,小勇送了我一个自制的书签,淡黄色的纸质,上面用蓝色钢笔写着:"人生不只有考试,但每一次选择都是考验。"
刘梅送我到楼下,夜风微凉,带着初夏的气息。她突然拉住我的手,"小丽,谢谢你来。很多人都笑话我们办这样的升学宴,但你却真心为我们高兴。"
"我能理解你的心情。"我握紧她的手,"你有一个好儿子,这比什么都重要。"
"是啊,看着他,我觉得自己的人生也没有白过。"刘梅抬头望着星空,"我没能完成的梦想,他会帮我完成。不是通过分数,而是通过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回家的路上,夕阳将我的影子拉得很长。公交车上,窗外的景色快速掠过,霓虹灯一盏盏亮起,城市的夜生活刚刚开始。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忽然觉得有些惭愧。这些年来,我总是向学生强调分数的重要性,却忽略了教育的本质——培养独立思考、明辨是非、懂得担当、心存感恩的下一代。
每每看到家长为孩子的高分骄傲,我也会随之点头称赞。但今天,一个305分的升学宴,却给了我最深刻的教育启示。
到家后,我翻开教案本,在最显眼的位置写下一句话:"有些305分,比满分更值得庆祝。因为分数代表过去,而品格决定未来。"
想起小勇那双坚定的眼睛,我突然明白,真正的教育成功不在于培养出多少个高分学生,而在于帮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并有勇气按照自己的选择前行。
我打开窗户,让夏夜的风吹进来,带着青草和泥土的气息。桌上的教案翻动了几页,就像我的思绪一样不断翻涌。
明天,我要在班会课上讲述这个故事。不是为了说教,而是想让学生们明白,人生路上,分数只是一个参考,而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真正的成功,是在面对选择时,能够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勇敢地承担责任,并在过程中不断成长。
一场特殊的升学宴,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却给了我这个从教多年的老师一堂生动的人生课。我想,这大概就是人生的奇妙之处——常常在意料之外的地方,得到最珍贵的启示。
也许,这就是重逢的意义——在他人的故事中,重新审视自己的选择和价值。
窗外,一轮明月悄然升起,洒下清冷的光芒。我关上窗户,在月光下写下了新学期的教学计划,心中却满是对未来的期待。
人生如同考试,有高分也有低分,但最重要的是,我们如何面对每一次考验,以及从中学到了什么。我想,这才是我们应该教给孩子们的最重要的一课。
来源:往事如风逝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