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D同学拥有亮眼的成绩背景:GPA3.7+,GRE330+,1段科研经历。
恭喜学子D同学,继斩获宾大后,又顺利拿到——
哥伦比亚大学
生物技术硕士
01
背景硬核却“拖延晚期”“申请吃力”
越优秀的学生
申请越有可能出问题
D同学拥有亮眼的成绩背景:GPA3.7+,GRE330+,1段科研经历。
申请诉求也非常清晰:想在生物领域读研,冲刺藤校!目标非常明确!
本科专业为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基础非常扎实!但就是TA的“拖延症”,让家长操碎了心。
除此之外,背景规划、选校、定校、文书、推荐信、DDL......面对复杂的申请过程,缺少申请经验的学生和家长,感觉到了吃力。
学生家长意识到,必须要找到专业人士托底,最终在2023年10月大三上开始了申请。
其实,越优秀的学生,越可能在申请中出现定位、材料梳理等问题,因为选择够多。
02
全程英文沟通+规划定制科研
申请目标直击藤校
在申请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情况:D同学是英文母语,基本不能用中文沟通。
于是,为D同学匹配了具有10年+经验的国内申请规划主导师,全程英文交流,整体沟通过程非常顺畅。
像小D这样需要全英文沟通的同学,导师也接触过很多,并没有因为语言差异出现沟通不顺畅问题。
同时也有UCLA博后导师助力D同学文书,UCLA博后导师当年就有哈佛计算机生物录取学生,家长对于这样顶级的导师团队配置也非常认可!
虽然当时D同学已经有了1段科研经历,但想要冲击藤校,还是有些欠缺。
因此,导师及时为学员匹配推荐了定制科研项目,并为学生规划了多段其他科研。
03
以故事化为突破
从“科研力”+领导力”
双维度打造个性化文书
最开始,学生的文书思路非常模糊。海外Mentor组织了多次头脑风暴,为学生解答分析一系列关键性问题。
Mentor指出:生物类专业的简历,research部分非常重要。
而无论是简历还是PS,提供的定制科研项目,以及导师为学生规划的校内科研经历,无疑成为了D同学最大的亮点!
如何将亮点准确转化为加分项???成了后续文书内容的关键。
简历方面,导师以科研为核心,从多段科研项目中抓取不同的侧重点,体现学生强大的科研能力与实验室技能。
Personal Statement部分,建议学生把吸引人的故事放在开头,列举具体事实。围绕故事的主线,展现自己一系列的学术活动。
比如:将志愿服务的故事与研究兴趣和学术目标更紧密地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展示了优秀的领导能力。
经过多轮的修改工作,最终打造出充满学术深度、人文关怀的个性化文书。
完美契合了哥大生物技术项目“强调利用生物技术对抗疾病”的愿景。
图源:哥伦比亚大学官网
04
执行力如何战胜拖延症
导师”连环call”来破局
多项科研,高分成绩,优质文书......
实力再优秀,背景再硬核,如果没办法在DDL前成功提交各项材料,结果也可能“满盘皆输”。
针对D同学时间管理能力的不足,团队“对症下药”:
全程关注并及时跟进申请情况,确保每个环节按时完成。开启“连环call”模式,甚至节假日也不放过。
这次,Mentor势必把拖延症“逼”成“行动派”!
比如:发现推荐人迟迟没有提交推荐信,多次提醒学生去联系。
最终,在丰富科研经历+优异标化成绩+高质量文书的加持下,D同学顺利拿下哥大和宾大生物技术offer!
好学生也需要“专业推手”!即使背景顶尖,缺乏时间管理和细节把控,也可能与名校失之交臂。
名校Offer,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战斗!
来源:小贝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