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宝鸡市渭滨区高家镇上川村深入学习运用浙江 “千万工程 ” 先进经验 , 聚焦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目标 , 充分发挥生态 、文 化 、 区位优势 , 坚持以乡村规划为引领 、 以产业融合为突破 、 以 机制创新为途径 , 紧扣规划有效让 “盲目干 ”变成“科学干
宝鸡市渭滨区高家镇上川村深入学习运用浙江 “千万工程 ” 先进经验 , 聚焦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目标 , 充分发挥生态 、文 化 、 区位优势 , 坚持以乡村规划为引领 、 以产业融合为突破 、 以 机制创新为途径 , 紧扣规划有效让 “盲目干 ”变成“科学干”、产业有方让 “穷山沟 ”变成 “富裕村”、机制有力让“闲置资产 ”变成 “金山银山 ”的“三有三变 ”发展思路 , 因地制宜 、集中精力 打造农文旅融合新模式 , 瞠出一条强村富民的振兴之路。
上川村位于秦岭七十二峪西起第一峪—“晁峪”, 距市区 15 公里 , 共有 12 个村民小组 1543 人 , 耕地 300 余亩 , 林地 3.5 万 余亩 。近年来 , 上川村依托 “一心一廊三组团 ”农文旅融合产业规划布局 , 紧扣“生态 、山水晁峪 ”主题 , “三有三变 ”全力建设集田园风光 、生态休闲 、农耕体验 、特色种植于一体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 瞠出一条农文旅深度融合强村富民的振兴之路,先后获得国家森林乡村 、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单位 、陕西魅力休闲乡村等荣誉称号 。2023 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40元 , 村集体经济收益达到32万元。
规划有效 让“盲目干" 变成“科学干"
上川村牢牢树立 “先规划后建设 ”理念 , 强化规划的有效性 和科学性 , 坚持把规划引领作为强村富民的 “先手棋”, 为乡村发 展画好蓝图 。
一是精准务实问计于民 。紧扣乡村旅游为主的农文 旅产业融合发展方向 , 上川村多次邀请行业专家 、专业团队等组 织开展调研座谈 、实地走访 , 听取乡村人才 、村民等各方对乡村 建设 、产业发展等方面意见建议 , 充分整合多方意见 , 编制了 《晁峪河乡村旅游综合体总体规划》《上川村实用性村庄规划》, 聚 力打造山水旅游 、 田园农耕 、民俗民居为底色的乡村旅游度假目 的地 。
二是因地制宜整合资源 。按照“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农业空 间 集 约 高 效 、建设空间宜居适度 ” 的建设目标 , 立足村情实际 , 通盘考虑土地利用 、村庄建设 、环境提升 、生态保护等因素 , 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 持续拓宽乡村发展空间 , 确保基础建设 、产业发展规范有序 。
上川村实用性村庄规划
三是完善基础生态富民 。对标美丽乡村建设要 求 I 将自然生态 、低碳宜居作为先决条件; 大力实施村庄道路提升、污水治理 、河道改造等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 先后建成投资4700 万元的晁峪田园综合体道路工程 、投资 1200 万元的污水管网提升改造及投资1700 万元的晁峪河生态治理等基础建设项目;在提升群众的幸福感的同时也奠定了产业发展的基础,有效实现生态富民。
产业有方 让“穷山沟" 变成“ 富裕村"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 。上川村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强 村富民的 “关键棋”,以创新举措高质量推进农文旅融合,让集体 经济好起来,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
一是以 “新 ”做强特色产业。 为加快推动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 、抢占国内高端市场,在巩固平 菇 、香菇等传统食用菌产业基础上,引进云南昆明食用菌研究所新品专利“金耳 4 号”,投资800 余万元建成金耳“智慧云仓 ”32 座 。
同时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组建宝鸡金耳研究院和食用菌产业加工基地,研发生产金耳刺身 、金耳饮品 、金耳羹等高端产 品 。注册“晁金儿 ”商标及系列 IP 形象设计运用电商直播平 台系统包装宣传推介, 打响渭滨 “晁金儿 ”特色农产品品牌,推动 “小产业 ”实现 “大收益”。
二是借 “绿 ”发展乡村旅游 。从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小切口 ”入手 ;集中开展环境整治 、村庄绿 化 、亮化 、美化工作 ;栽种以秦岭植物为主的乡土树种 、花卉5000 余棵,修建路灯200 盏 ,建成上川印象 、麦田文化景观文化广场 、荷塘月色精品游园 , 实施墙体彩绘 500m2 , 一画一风景 、一墙一文化 , 呈现孝老敬亲 、崇尚文明的优秀文化 , 绘出乡村振兴 “精气神”, 为发展乡村旅游奠定坚实基础 。
同时 , 依托山环水绕 、 绿树成荫的 自然资源 , 先后创新布局 “一分田 ”农耕体验园 、 “品农上川 ”有机农业体验园 、 “日兆山谷 ”露营地等多元化农文 旅融合业态 , 着力推动形成集 “农耕 、休闲 、养生 、研学 、野游 ” 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新模式 , 上川村从 “山沟沟 ”变成了游人络绎 不绝的 “网红地”, 让乡村成为吸引游客的 “强磁场”。2023 年运 营以来 , 累计吸引游客 70 余万人次 , 带动村民收益 100 余万元 。
三是修 “旧 ”挖掘历史文化 。宝鸡市档案后库基地 (原宝鸡市档 案馆旧址) 始建于 1969 年 , 是宝鸡市响应毛主席 “备战备荒为人民" 重要指示精神修建的重要文献资料及涉密档案储备库 (代号 “六号工程”) , 也是时代留给上川村的宝贵精神财富。
近年来 , 上川村始终坚持 “修旧如旧 ”的理念 , 持续深入挖掘档案馆旧址的红色历史文化底蕴 , 争取资金7000 余万元 , 在一期完成 8 间旧址展厅修复开放的基础上 , 又策划包装了“六号工程 ”文化旅游项目 , 邀请中国美院设计团队实地勘察设计 , 打造集研学 、培训、 党史学习教育等为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档案遗址博物馆 , 为上川的乡村旅游注入红色动能。
上川村金耳产业园
“ 六号 工程 " 宝 鸡市档案后库基地
机制有力 让“ 闲置资产" 变成“金山银山"
上川村积极探索村企村社联动 、职业经理人入村经营等多种 运营模式 , 坚持把机制创新作为强村富民的 “制胜棋”, 为乡村发 展注入 “新活力”。
一是建立抱团发展机制 。紧紧围绕盘活农村存 量资源 、资产 , 下大力气深化农村 “三变 ”改革 , 对村内闲置土 地和民房评估作价 , 以征收 、租赁 、共享 、股份四种方式进行流 转 , 与晁峪河流域的晁峪村 、新安村抱团组建秦峪原乡资产管理 公司 , 切实把模糊的产权明晰化 , 分散的资源集聚化 , 让更多沉 睡资源变成增值的资产资本 。
二是建立市场运营机制 。坚持以市 场运营为主导 , 在前期成立村级资产管理公司的基础上 , 吸纳优 质企业入股 , 联合成立峪见新川股份运营公司 。按照 “统一标准 建设 、统一科学管理 、统一市场营销 、统一结算收益 ” 的模式 , 由管理公司负责控股决策 , 运营公司负责招商引资 、项目建设和 整体运营 , 按比例抽取经营利润返还村集体和资本公司 , 激活了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 “一池春水”。
三是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积极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合股联营模式 , 村民通过房产 、土 地入股 , 出资 、务工参与等方式 , 成为运营公司 “股东 ” “员 工”, 共享分红 、获得薪金 。企业为当地村民提供技术指导 , 吸收 农户参与生产 , 形成从种植到加工 、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 实现了 产业发展与群众增收互惠共赢。
“ 品农上川 " 农耕体验园
今天的上川村 , 蓝天白云下 , 人流如织 、美景如画 , 极具“乡村乡味 ”的“上川印象 ”已经成为全市乡村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 。未来 , 上川村将突出新发展理念 , 继续学好用好 “千万工程 ” 经验 , 持续强基础 、抓发展 、促增收 、惠民生 , 聚力建设产业强 、 农民富 、环境美 、农村稳的和美乡村 , 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源源 不断的强劲动能。
来源:西安航天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