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哥”体验中医问诊,老中医,从脉象来说你非常健康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1 14:24 1

摘要: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信息来源与参考文献:

1.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1年第37卷第3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1年修订版)》

2.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甲状腺疾病防治指南》2020版

3. 中国知网(CNKI)文献:李晓东,《中医辨证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研究》,《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20年第27卷第4期

五脏六腑全靠一根小小的脉搏来传递信息?这事儿听起来像神话,可真有人信了。

甲亢患者,甲状腺素飙到天上去,心跳快得像打鼓,体重一掉就是十几斤,结果老中医轻搭三指,说一句:“你这脉象,挺健康的。”

这反差——没点心理准备,还真能把人吓一跳。

很多人对中医望闻问切这套流程深信不疑,尤其是那一搭脉,仿佛能看透五脏六腑。

但在现代医学看来,这种判断方法确有其价值,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内分泌疾病,其主要特点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量,导致身体多个系统“超速运转”。常见症状包括:心动过速、焦虑易怒、食量大但体重下降、手抖、多汗、怕热、失眠等

如果不加控制,严重者甚至可出现甲亢危象,危及生命。

而中医在辨证施治时,确实有时会出现“脉象偏平和”的情况,尤其是在早期或隐匿型甲亢中。

脉象不是万能的“扫描仪”,有时它“说”你没事,但身体早就拉响警报了。

我门诊里有位小伙子,网名叫“甲亢哥”,是个搞直播的,熬夜、喝能量饮料、三餐不定,典型的“城市夜猫子”。

最开始他来找我,看着挺精神的,就是说最近心跳快、爱出汗、睡不好,但精神亢奋得像打了鸡血。

做了一套常规体检,心电图异常,甲状腺功能一测,FT3和FT4飙到参考值上限的两倍,TSH几乎为零——标准的甲亢。

可是他之前去找过老中医,人家搭了脉以后告诉他:“你这脉啊,浮中带滑,是肝火旺盛,不要紧,喝点菊花决明子茶就行。”

三个月过去,他的体重掉了12斤,眼睛开始突,手抖到筷子都夹不住花生米。这时候他才慌了,转头来找我。

我说:“你这是典型的Graves病(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再拖下去,真可能出大事。”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强调个体差异、整体观念,这在慢病调理上确实有其独到之处。

但现代医学讲求实证、指标、数据,尤其是像甲亢这样牵涉激素水平的疾病,必须依赖血液检测和影像学检查来明确诊断

比如,Graves病患者体内常常可检测出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这在中医脉诊中是无法识别的。

而甲亢的治疗,现代医学有明确的路径:抗甲状腺药物(如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放射性碘治疗、手术切除。

每种方式有其适应症和禁忌证,中医药调理可以作为辅助,但绝不能替代正规治疗

这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甲亢初期,很多患者确实会有“精力旺盛”“精神饱满”的错觉,甚至觉得自己“状态爆棚”。

这其实是甲状腺激素过量让身体处于持续兴奋状态,但这种“兴奋”是虚假的,就像车子油门卡住了,看着跑得快,其实磨损严重。

等到身体资源耗尽,免疫系统紊乱,问题就全冒出来了。

甲状腺眼病、心律失常、骨质疏松、肌肉无力、甚至女性月经紊乱、不孕不育等,都是甲亢的常见并发症。

网上经常有人说:吃点海带、喝点绿豆汤,甲亢就能好。

但这其实是个大误区。

甲亢患者摄入碘过量会加重病情。而海带、紫菜这些海产品含碘量极高,反而可能诱发或加重甲状腺功能异常

绿豆汤虽清热解毒,但对调节甲状腺激素几乎没有帮助。

真正需要的是规范治疗+个性化饮食调理。

比如:

· 适当减少碘的摄入,特别是Graves病患者

· 避免高热量、高糖食物,防止体重波动过大

· 增加富含维生素B、蛋白质的食物,帮助身体恢复

说句公道话,很多老中医其实经验丰富,对很多慢性病的调理也确有一套。

但问题在于,有些患者把中医当成万能钥匙,一上来就排斥西医检查,甚至觉得验血是“多此一举”。

其实,中西医结合才是正道。

就像我那位“甲亢哥”,后来我建议他一边吃抗甲状腺药,一边配合中医的“柴胡疏肝散”调节情绪,再加上针灸改善睡眠,恢复得很不错。

医学不是非黑即白,而是需要融合与理性判断。

数据显示,在基层医疗机构,甲亢的误诊率可高达30%以上。很多时候被误认为是神经衰弱、焦虑症、植物神经紊乱。

尤其是年轻女性,症状轻微时,常常被当成“压力大”“情绪不稳”。

所以,一旦出现持续心跳加快、手抖、体重下降、易激动等症状,务必做甲状腺功能检查,别光听脉象“健康”就掉以轻心。

现代生活节奏快,很多人都把“疲惫”“心慌”“焦虑”归为工作压力大,但实际上,这可能是甲状腺出了问题。

别忘了,甲亢是一种常见病,据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在我国,甲亢患病率约为1.3%,女性发病率远高于男性

而中医的“脉象正常”只能说明暂时没有明显的气血紊乱或寒热失衡,不代表体内激素水平正常。

身体是自己的,别让“感觉好”掩盖了真正的健康问题。甲亢不是小病,但也不可怕,关键是及时识别、科学治疗、合理调理

别等到眼球突出来、心脏乱跳才去看医生,那时候就不是“脉象健康”能解决的问题了。

中医有智慧,现代医学有工具,聪明的人,两个都不放过。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生

来源:张文斌医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