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市山色峪片区:“三组团”精准定位 “四轮驱动”产业焕新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8 16:01 2

摘要:清晨的薄雾漫过樱桃谷的沟壑,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夏庄街道南坡社区果农杨曙光正对着手机直播樱桃花海。镜头里,白墙黛瓦的民居错落有致,环山步道上已有晨练的游客——这片覆盖8个行政村、3821人的土地,正以崭新的姿态,诠释着都市现代型乡村振兴的密码。近年来,城阳区夏庄

图为游客在上山色峪村的樱桃园里采摘樱桃。 王晓顺 摄

清晨的薄雾漫过樱桃谷的沟壑,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夏庄街道南坡社区果农杨曙光正对着手机直播樱桃花海。镜头里,白墙黛瓦的民居错落有致,环山步道上已有晨练的游客——这片覆盖8个行政村、3821人的土地,正以崭新的姿态,诠释着都市现代型乡村振兴的密码。近年来,城阳区夏庄街道山色峪片区探索通过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运营“四轮驱动”建设运营路径,让沉寂的山谷焕发新生。

“以前挑担下山卖樱桃,如今在山上就有收入。”杨曙光笑着道出片区的直观变化。这份蜕变始于规划图纸上的巧思——片区请来青普文旅、北京土人等顶尖团队,用“一带·双径·五谷”的总体布局,把2.2万亩土地编织成一张产业网。南坡、下山色峪等村组成农旅文化组团,河崖、兰山专注乡情康养,上山色峪周边则发展蜜蜂科普与山地运动,“三组团”格局让每个村落都找到精准定位。在下蜜蜂自然村,工匠们小心翼翼地保留着老石墙的肌理,闲置农房正被改造成特色山间民宿。“一宅一策”的设计理念,让改造后的民居既含古韵又具现代功能,与漫山樱桃树构成浑然天成的画卷。每年4月,1.2万亩樱桃花盛放时,60万游客循着规划打造的观光路线而来,单此一项就带动社区集体及居民“双增收”2206万元。从单纯的“果篮子”到多元的“钱袋子”,规划正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2025年元旦,近700名选手在新建成的6公里核心环线和2.45公里慢行步道上展开角逐,沿途层林尽染的山色与改造一新的村落相映成趣,这场“迎新跑”成了片区基础设施升级的最佳展示。“以前村里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现在能举办大型跑步活动了!”兰山村村民孙大爷望着环山步道上奔跑的人群很是感慨。

基础设施的蝶变不止于道路。强弱电入地、供排水管网改造、清洁能源入户……一系列工程让村庄“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更妙的是生态与产业的协同——中华蜂产业园里,智慧蜂箱整齐排列,主题博物馆的卡通蜜蜂造型吸引着孩童;“青岛山谷”营地的星空帐篷旁,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正在安装。上山色峪村推行的人居环境积分制,让村民主动参与“五清一改”,这里的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常年领先,成功获评“中国氧吧”。当LAAN咖啡自然憩所的落地玻璃映出樱桃谷的春色,谁能想到这里曾是荒草丛生的闲置地块?闲置地改造不仅带来了网红打卡地,更带来了经营理念的革新。

“蜜杏每天最多能卖出12万斤!”飨实农场的“90后”新农人栾盟盟忙着打包发货,她通过盒马、百果园等渠道,把山色峪的“土味”变成了城市人的“新宠”。这个由30亩零散土地整合而成的农场,通过四季采摘、菜地认领等活动,已吸纳400多名稳定会员,帮村民增收近80万元。

这样的致富故事在片区随处可见:8个村庄抱团成立的文旅公司,让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突破50万元,年总收入达719万元;全国人大代表王倩带来的草莓种植技术,让樱桃谷又添新产业;青岛农业大学的专家团队,正在把实验室的成果变成田间地头的收成;中华蜂产业园里,上山色峪村党支部书记孙玉祥盘算着研学路线:“等和自然学校、飨实农场联动起来,这里的蜂蜜能卖出更高价。”

从樱桃花开登上央视到“村BA”篮球赛吸引万人围观,从和美乡村试点到新能源交通体系的布局,山色峪片区的每一步都踩在乡村振兴的鼓点上。(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郝凌峰)

来源:环球网海外看中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