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夏夜胡同口的老槐树下,张大爷摇着蒲扇跟街坊唠闲嗑,突然飘来一阵勾人的甜香。"嘿,这味儿真地道!"王婶抽着鼻子往墙角张望,一簇白里透黄的小花正在月光下悄摸儿绽放。
夏夜胡同口的老槐树下,张大爷摇着蒲扇跟街坊唠闲嗑,突然飘来一阵勾人的甜香。"嘿,这味儿真地道!"王婶抽着鼻子往墙角张望,一簇白里透黄的小花正在月光下悄摸儿绽放。
这就是让北京人又爱又怕的夜来香,白天蔫头耷脑装哑巴,夜里香气窜得比二锅头还冲。可您知道吗?这暗搓搓开花的"夜猫子"身上藏着不少猫腻,今儿咱就掰扯清楚它到底是"香饽饽"还是"毒蘑菇"。
要说这花界的夜行动物,夜来香绝对算头一号。您瞅它白天裹得严严实实跟个粽子似的,太阳刚往西山后头一猫,立马抖开四片白玉似的花瓣,活脱脱午夜场开张的架势。
这可不是它犯懒,人家祖上打华南山坡上的灌木丛里混出来的,深谙"白天不懂夜的黑"的生存哲学。
您要是凑近了看,花芯里那圈黄澄澄的雄蕊就跟小灯泡似的,一到晚上就往外冒"茉莉酮",这玩意儿跟空气里的氧气一碰头,立马变身"茉莉醇",说白了就是咱们闻见的那股子勾魂香。
这时候问题来了:这香得邪乎的花儿到底有没有毒?您要问老辈人,准能听见俩版本。西城李奶奶说这花驱蚊比蚊香好使,东四赵大爷偏说闻多了脑仁儿疼。
其实啊,这事儿得掰开揉碎了说。夜来香本尊确实带着夹竹桃科的"家族遗传病",汁液里头藏着些让人闹心的成分,不过您要是不手欠去掐花折枝,它还真不会主动害人。
但您要是在屋里头摆上三五盆,那可真是给自己找不痛快:这花夜里不搞光合作用,专挑后半夜往外排废气,跟您抢氧气不说,还捎带脚释放些刺激神经的小颗粒,赶上高血压心脏病的主儿,保不齐就得晕菜。
不过您也别急着把家里的夜来香往垃圾站扔,这花在岭南可是正经八摆的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广东老表拿它炒五花肉,说比紫苏叶还香;福建人泡茶时掐两朵添香,喝起来跟含着块香胰子似的。
更绝的是中医拿它当眼药使,结膜炎上眼症这些毛病,用晒干的花瓣煮水熏眼睛,比滴眼药水还利索。您说这花是不是跟胡同口炸油饼的刘婶似的,看着油乎乎,咬一口满嘴香?
要说这夜来香的毒性,得看您怎么个用法。您要是当祖宗供着,晚上搬院子里闻闻香气,那绝对没毛病。可要是学小孩儿揪花瓣往嘴里塞,那可得赶紧上医院洗胃去。
中科院植物所早年间做过实验,新鲜花汁抹兔子眼上,愣是给人家整出俩红灯笼。不过您也别慌,只要不直接接触汁液,这花可比您家阳台上那些个多肉植物安全多了。
有意思的是,这花跟人处久了还认主。您要是在院里种上两三年,它一准儿把开花时间掐得比您遛弯儿还准。
前院老李家那株夜来香,打从种下头天起,天天晚上八点准时放香,比新闻联播报时还靠谱。植物学家说这是生物钟作祟,可街坊四邻都觉着这花通人性,要不怎么偏挑人堆儿扎着的时候开花呢?
要说这夜来香最绝的,还得是它那套生存智慧。您别看它香得跟不要钱似的,其实每朵花精着呢。花瓣底下藏着蜜腺,专招夜间活动的扑棱蛾子。
等蛾子扑上来吸蜜,花粉就粘人家肚皮上带走,这招"借腹生子"的计策可比蜜蜂授粉高明多了。要不怎么说夜来香是花中诸葛亮呢,人家早把夜间生物那点小心思摸得门儿清。
现如今城里人讲究养生,把这花捧成了网红。您刷短视频准能瞅见带货主播嚷嚷:"夜来香精油安神助眠!"
可懂行的都知道,这花提炼的精油能贵出金价去,市面上那些几十块的玩意儿,保不齐掺了香精勾兑。真要图个乐呵,不如自个儿种两盆搁窗台上,既当绿植又当天然香薰,可比买那些三无产品靠谱多了。
来源:海得讲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