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凯+吴永桥联手破局车企智驾:自研没必要,可控更省心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1 13:43 1

摘要:3月29日,地平线创始人余凯称,将来主机厂智驾自研与外采二八开。这个观点得到了博世智能驾控系统事业部(XC)中国区总裁吴永桥的迅速响应。3月30日,吴永桥表示车企中阶智驾方案无需自研。

这几天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一个话题迅速出圈,车企智驾到底要不要自研。针对这个问题,各方大佬唇枪舌战。

3月29日,地平线创始人余凯称,将来主机厂智驾自研与外采二八开。这个观点得到了博世智能驾控系统事业部(XC)中国区总裁吴永桥的迅速响应。3月30日,吴永桥表示车企中阶智驾方案无需自研。

车企中阶智驾无需自研

虽然余凯和吴永桥都在强调供应商的重要性,但二者的观点也有一些小区别,余凯说的是全部智驾方案,而吴永桥的观点主要聚焦在中阶方案。理由如下:

1、选择多,方案佳:中阶技术路线已趋于稳定,供应链选择多,不会成为卡车企脖子的技术;主流头部方案智驾体验和安全性能做得好。

这里其实有一个核心的点在于,吴永桥认为,中阶方案并不会成为车企卡脖子的点。这也是很多车企顾虑的地方。

2、技术路线趋于稳定:相比高阶在探索前沿技术的工程化落地,中阶是跟随高阶的技术路线的。比如:高阶验证端到端算法的可行性,下放到中阶智驾中应用。

这个意思是说现成的方案拿来即用,不需要主机厂再去做大量的验证,“适配”,节约时间成本。

3、总成本低:自研中阶需要建立起全套智驾基础设施:如开发工具链,数据闭环,中间件,GPU,数据合规等基础设施。这些虽然消费者感知不到,但成本投入却极高。自研成本更高,拖累整车定价。而供应商是一对多,相对来讲更容易摊薄成本。

4、速度快:建立起这些基础能力需要每年投入几千人力开发1-2年,大大延缓开发周期。导致初期资本投入大,收效甚微。

智驾市场决胜的关键就是快鱼吃慢鱼。采用供应商方案能够帮助主机厂腾出时间和精力聚焦核心战场。所以吴永桥提出中阶智驾交由供应商来做更加稳妥,甚至给出了明确的分工建议:

主机厂聚焦用户需求,品牌智驾定义等方面,根据智驾性格定义制定标准筛选出合适的驾驶数据,研发全链路及后市场OTA链路打通,包括:与供应商打通后市场数据链路以高效解决问题,与供应商研发管理体系对接等。

而供应商负责背后的技术落地,包括前文提到的基础设施以及后市场数据采集工具链,个性化模型训练,AI算法工程化等底层技术。

吴永桥认为,智驾拐点时刻已经到了,但战火会率先在中阶方案燃起。在技术已经成熟的大背景下,一方面用户基数大,另一方面成本也不高,大部分用户都能负担得起。

当然,用户基数大里面还有一个隐形的条件是,燃油车也能实现智驾了。此前,燃油车实现智驾存在散热、功率、延迟三大痛点,但博世已经找到了解决办法:

散热方面,中阶可用风冷,高阶水冷成本增加约200-300元;功率上,整车功耗增加1-3kw,启动后智驾由发电机供电;尤其是在发动机响应控制上,这是博世这么多年积累的核心杀招。博世具有发动机控制、底盘、转向、智驾、热管理等全域产品多年的技术积累,能够最大程度优化各个板块之间的协同。降低车辆延迟。

余凯和吴永桥都认为,车企没必要自研智驾,也不是所有车企都适合自研。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小插曲是,曾经智驾灵魂论的提出者上汽今年也打破了自己的誓言,大力拥抱华为智驾。主机厂和供应商的关系正在迎来一些微妙的变化。

中国车企智驾出海难点多,博世是唯一选择

中国电动汽车企业要想争取更大的蓝海,必须在世界汽车市场建立核心优势,出海是必经之路。然而挑战也随之而来,智驾是国内车企出海竞争的核心,牵扯到数据安全等敏感问题,出海难度巨大。

在吴永桥看来,中国车企智驾出海想要在全球市场快速建立优势,博世是唯一解。

作为传承百年,以严谨著称的德国老牌车企,这样的话似乎说的太满,不太符合博世严谨务实的风格,但了解博世在全球市场的巨大优势就会知道,这句话并非夸夸其谈。

在应对海外严格的数据管理问题上,博世多年的海外经验积累了一套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它是全球唯一采用QNX实时操作系统设计的高阶及中阶智驾,能够应对欧盟对国内头部车企强监管的底线。

比如在产品设计上,博世的硬件及底层软件超3000种安全监控措施,专门针对海外市场设计;· 拥有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超市,包括5大平台 ,850+危害场景分析,50+安全目标,3000+安全机制。可以匹配中国、欧洲、北美、中东、南美、东南亚、非洲等多个地区。这也使得博世的功能安全方案是全球唯一获主流机构及OEM免认证Tier1 方案。

此外,中国车企在海外很难实现数据闭环。博世也提出了针对性解决办法。博世全球ADAS及AI团队超7000人,分布14国,支持海外研发活动。能够协助摸底测试和伴随认证,帮助中国OEM与认证官沟通、场景解释等服务。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中外产品功能、生态体系天差地别,所以不同地区对数据的法规要求也不一样。国内车企出海需要一个系统性解决方案,如果一个一个去不同地区做适配,成本高,效率低,难度大。

吴永桥认为,这也是博世在海外多年积累的优势所在:

博世在海外采取的是CMS众包地图方案,可通过单一接口解决所有地图需求;并且成本低,鲜度高,可以随时更新。资源丰富,包括全球各国特殊路况的感知算法场景库、数据储备及适配训练。

并且还可以做很多本土化适配工作提升用户体验。例如针对德国车速高、南欧跟车紧、加减速激进等行为进行属地化适配;结合SOTIF对注意力的要求调节启动加速感等。

更重要的是,博世建立了一套全球联邦训练框架,一套算法全球适用。全球不同算法团队基于本地数据与基础设施协同训练模型,然后中央服务器通过对参数的聚合,生成全局通用模型。

而为了存储海量驾驶数据,博世已打通大规模数采数据上传云存储技术,满足每天处理100台采集车数据上云的需求。

博世在数据采集方面也已将脱敏服务向数采车、路测车迁移,满足强法规限制地区的数采合规要求,从源头规避风险。

虽然是传统大厂,但在智驾全球竞争的大浪潮中,博世的视野和布局丝毫不慢,而且宽度和广度都更深。博世显然不希望智能化时代下一个谁成为自己,因为它从未离开舞台中央。

来源:圆周智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