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军实力被严重低估:53个航空旅,放在全球处于什么水平?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8 15:26 1

摘要:截止2025年9月,主流认为中国目前装备了各类飞机约3700架,其中歼16和歼20的数量占比正在稳步提升。

受到美西方媒体刻意营造的舆论趋势的影响,外界对中国空军的实际实力并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时至今日,仍然有相当一部分群体认为中国的战斗机都只是“仿制”西方先进战机的产物。

但老实讲,如今中国空军的53个航空旅,放在全球范围内看,完全处于世界一流水平。

非要说我们差什么,大概就只差战机规模了吧。

截止2025年9月,主流认为中国目前装备了各类飞机约3700架,其中歼16和歼20的数量占比正在稳步提升。

不仅如此,不久前我国举行的九三大阅兵,更是证明中国战斗机如今已经基本脱离了“军工仿制品”的身份。

就拿歼20系列来说。

本次阅兵庆典上,中国一次性拉出了歼20、歼20A和歼20S。

【九三大阅兵上歼20系列编队受阅的直播画面截图】

其中歼20和歼20A都是单座版本,歼20A相较于歼20,在动力系统上进行了升级,把早期歼20使用的俄制AL-30F航空发动机,换成了国产的涡扇10C航空发动机。

不仅如此,歼20A应该还提升了航电和感知能力,并且通过重新设计鼻锥和翼身融合线,优化了气动布局,进一步加强了隐身性能。

到歼20S就更了不得了,歼20S相较于歼20/20A,直接从单座爆改双座,这充分证明中国已经将五代机技术彻底玩透了。

【九三大阅兵一闪而过的歼20S座舱细节,明显看到变成双座配置了】

我们要知道,战斗机单座变双座,可不是简单的加个座椅就行了。

战斗机上要多一个人,那就意味着需要重新设计原机内部的设备分布情况,争取让多加一个人的重量影响降到最低,几乎不会影响到战机的原有性能。

考虑到歼20S的具体改动仍属于绝密,这里我们拉其他的单座变双座案例浅说一下。

例如“枭龙”战斗机,在2017 年4月,“枭龙”的双座战斗教练机终于实现了首飞,在谈到“枭龙”的单座变双座时,“枭龙”双座战斗教练机设计总师杨伟就表示,这个改造不是那么容易的。

【双座版“枭龙”战斗教练机】

要知道单座“枭龙”的后排本来是油箱,安排双座后,就势必得在其他地方腾出能安置油箱的空间,这时候本处于其他位置的机载设备,就也得相应的进行腾挪。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和全新设计一款战斗机几乎没差了。

最重要的是,歼20系列如今明显已经不再是中国最顶尖的战斗机了,2024年12月26日先后试飞的两款新飞机,被主流一致认为是中国的“六代机”,若是它们正式服役,歼20系列就要变成新的“牛夫人”了。

【歼20机群】

相比之下,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这些年在航空产品上的表现就显得疲软多了,别看美国拿出了F35系列和B21,但它们并无中国这样明显的,在技术上有质的提升。

早在2016年,“新华网”就报道指出,中国空军飞行员的培养模式已经确立了新“三级五阶段”训练体制,该体制能让中国飞行员的成长周期从7年缩短到5年。

【中国飞行员训练】

虽然时间变短了,但飞行员的素质培养水准没有变,甚至比以前更高一些。

一线的战斗机飞行员,更是保持着年均180-220个小时的训练时长,若是精锐部队,则要更长一些。

需要强调的是,从2013年以后中国空军一线飞行员就保持着这样的训练时长水准,同期的美国空军,年均训练时长则仅有82-121小时。

粗略一对比,其实就会发现,如今的中国空军距离美国空军这个全球第一空军,差的估计就只有现役空军战斗机规模了。

【中国空军】

但这一弱势在中国以全球第一大工业强国的实力,各型现役战斗机生产速率拉满的情况下,怕是过不了多久也将不复存在了。

参考资料:

【1】《作战飞机进入院校教学 中国空军飞行员成长周期缩短至5年》 观察者网[2016.10.31.]

【2】《看完这场阅兵,谁还能说中国军工只会仿制?》 澎湃新闻[2025.9.6.]

【3】《单座变双座 不是“加个座”那么简单》 中国青年网[2017.4.28.]

【4】《港媒:解放军增强飞行员训练水平 年均飞行180小时》 观察者网[2014.2.22.]

来源:大国将令视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