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曾是体制内的一员——毕业后任教于四川大学,享受国家培养的知识分子待遇。然而,在1988年,他远赴日本寻求所谓“更好的生活”。
中国对“新汉奸”发动制裁,“石平太郎”求锤得锤。
9月8日,中国外交部正式宣布,对日本参议员石平(石平太郎)实施全面反制措施。
这一决定,不仅是对一名长期从事反华活动政客的精准打击,更是向所有数典忘祖、背叛民族者发出的强烈警告:
无论你披上哪国国籍的外衣,只要践踏中国主权、挑战民族底线,终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石平原籍中国四川,1962年生于成都,1980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接受过中国最顶尖的高等教育。
他曾是体制内的一员——毕业后任教于四川大学,享受国家培养的知识分子待遇。然而,在1988年,他远赴日本寻求所谓“更好的生活”。
从那一刻起,他的精神归属便开始滑向背叛的深渊。
更令人不齿的是,2007年,他在获得日本国籍后改名为“石平太郎”,试图以姓名之变更洗刷出身,完成身份的“脱胎换骨”。
他越是竭力表现“比日本人还日本人”,就越暴露其内心的扭曲与投机本质——这不是爱国,而是对母国的极端仇恨与自我否定。
【反华言论集大成者:从笔杆子到政治毒瘤】
入籍之后,石平并未安分守己,反而迅速投身日本极右翼阵营,成为反华舆论战线上的“急先锋”。
他长期在《产经新闻》《正论》《Voice》等右翼媒体撰文,开设专栏“石平中国观察”,系统性地炮制和传播涉华谬论。
其言论之荒诞、立场之偏激,早已超出学术讨论范畴,沦为彻头彻尾的政治煽动。
他公然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污蔑幸存者证词为“编造”,甚至恬不知耻地声称:“中国人自己杀自己人更多,日本不必道歉。”这不仅是对30万遇难同胞的亵渎,更是对人类良知的践踏。
2018年,当日本前任首相福田康夫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并鞠躬致哀时,石平竟在社交媒体上怒斥其为“国贼”,叫嚣应“没收资产、流放海外”。
【日本参议员:极右投机者的“政治跃升”】
长期以来,石平虽活跃于右翼舆论场,但始终未能进入日本主流政坛。真正令其“登堂入室”的,是2025年的参议院选举。
他以日本维新会候选人身份,斩获近4.8万票,成功当选参议员,成为日本历史上首位华人血统的男性归化参议员。
然而,这一“突破”并非源于其政治理念的广泛认同,而是日本维新会内部派系分裂、缺乏核心人物的偶然结果。
日本维新会本就以大阪为据点,影响力有限,在参议院占比不足8%,属边缘政党。石平的当选,更多是“捡漏”而非民意胜利。
更讽刺的是,即便在日本国内,他也饱受质疑。许多日本网民直斥其“再怎么归化也不是真正的日本人”,怀疑他是“中国派来的间谍”,甚至呼吁将其遣返。
他曾因舆论压力一度宣布退选,却又在数月后卷土重来,打出“守护日本”的竞选口号,妄图以极端反华姿态博取政治资本。
如今,他不仅当选,还迅速加入“日华议员恳谈会”——这一组织正是日本国会与台湾地区进行非官方接触的主要渠道。他高调宣称要“加强与台湾的关系”,彻底撕下伪装,暴露出分裂中国的政治图谋。
【忘祖投敌的根源:自卑、投机与精神殖民的合流】
石平为何如此歇斯底里地反华?其思想根源值得深挖。表面上看,他是“亲日派”,实则是一个典型的“精神殖民者”。
他对日本的“忠诚”,建立在对中国彻底否定的基础之上。他越是贬低中国、丑化同胞,就越能向日本右翼证明自己的“忠诚度”,以此填补身份认同的空虚。
这种心理,源于深层的文化自卑与政治投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批中国知识分子赴日,幻想通过“归化”实现阶层跃升。
然而,当日本经济陷入“失去的三十年”,他们并未获得预期的社会地位。石平多年辗转于临时教职、劳务派遣之间,始终无法融入主流社会。
于是,他选择以极端言论博出位,用反华换取右翼媒体的青睐与政治入场券。他的行为逻辑清晰而卑劣:既然无法靠才华立足,那就靠仇恨上位。
他把自己塑造成“最了解中国”的“战略专家”,实则多年未踏足中国,所谓“洞察”全凭媒体剪辑与想象。
【中国出手,正告天下:汉奸必惩,底线不容挑战】
面对这样一个数典忘祖、助纣为虐的“新汉奸”,中国外交部依据《反外国制裁法》果断出手,实施财产冻结、交易禁止、签证拒签等三项反制措施,彰显了国家主权不容侵犯的坚定立场。
这一制裁,不仅是对石平个人的惩罚,更是对所有反华势力的震慑。它传递出明确信号:中国不会容忍任何人在领土、主权、历史等问题上挑衅底线;无论你身居何位、持有何籍,只要损害中国利益,必将付出代价。
石平可以改名字、换国籍,但他永远改不掉自己的出生地,洗不净灵魂中的背叛印记。
他的所谓“政治成就”,不过是日本极右翼利用的工具,终将随风而散。而他本人,注定将在中日两国的历史记忆中,留下一个可悲、可鄙、可耻的注脚。
石平的堕落警示我们:国籍可以变更,但民族血脉与历史责任无法割裂。对于那些妄图靠出卖国家换取个人利益的“新汉奸”,中国必将以法律之剑、人民之怒,将其彻底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来源:极客老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