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兵棋推演被广泛认为是指挥员、领导者和管理者的重要工具。世界各国的军队都以不同形式将兵棋推演用于训练和作战筹划。本文将基于英国国防部发展、概念与条令中心发布的《兵棋推演手册》,介绍兵棋推演的基础知识,包括其定义、类型、裁决方式以及推演过程等。关键词:兵棋推演,决
摘要:兵棋推演被广泛认为是指挥员、领导者和管理者的重要工具。世界各国的军队都以不同形式将兵棋推演用于训练和作战筹划。本文将基于英国国防部发展、概念与条令中心发布的《兵棋推演手册》,介绍兵棋推演的基础知识,包括其定义、类型、裁决方式以及推演过程等。
关键词:兵棋推演,决策支持,裁决,数据收集
1.定义
兵棋推演作为一种决策支撑方法,提供了一种对抗性、结构化、低风险、低成本的容错环境,用于探索什么是可行的,什么是不可行的。本文采取英国国防部发展、概念与条令中心颁布的第二版《红队使用指南》中的定义来界定兵棋推演,即“一种基于想定的战争模型,模型中的结果与事件顺序既会影响参与者的决策,同时也受到参与者决策的影响。”
兵棋推演不应与建模仿真或合成环境混为一谈。兵棋推演也不是“作战方案推演”的同义词,后者只是兵棋推演方法的一种具体应用。下图展示了兵棋推演、建模与合成环境的相对优劣势以及重叠之处。
图1. 兵棋推演、建模与合成环境的相对优劣势以及重叠之处
2.构成要素
一场兵棋推演由多个要素构成,这些要素通常会以不同程度呈现。没有任意单一要素可以单独构成一场兵棋推演。例如,仿真可能会充当一个“引擎”,用于决定推演中的结果,但其本身并不是兵棋推演。换句话说,工具性的手段并不等同于兵棋推演。兵棋推演大致包含以下要素:
①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周密考虑过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对于合理界定被推演的问题至关重要。
②环境与想定。环境和想定提供一个沉浸式背景,所有兵棋推演过程将在其中进行。
③参与者(及其决策)。参与者的决策推动所有兵棋推演。
④仿真。仿真包括纯人方、纯机方,或机方辅助人方的操控形式。仿真是随时间推进,对兵棋推演中所包含模型的执行过程。
⑤规则、流程与裁决。兵棋推演需要健全的规则与流程。裁决是对参与者互动结果进行判定的过程。
⑥数据与来源。数据是构建环境与想定所必需的要素。此外,所有仿真都依赖数据和数据源来填充模型。
⑦支持人员与主题专家。通常,兵棋推演的设计与开展需要专家协助。
⑧分析。分析依赖于在推演过程中收集的数据,通常用于帮助理解推演中发生了什么,并将兵棋推演的成果加以总结和固化。
3.应用价值
兵棋推演大致有两类——训练型和分析型。训练型兵棋推演让参与者可以反复练习、尝试不同方法,甚至进行创新。分析型兵棋推演可以用于制定和检验应对特定事件或情景的计划,识别风险、问题等;亦可以生成数据或观点,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从而深度理解态势演变情况、兵力结构和作战概念如何适应新挑战,以及科技如何能带来竞争优势等。
4.优缺点
通过兵棋推演,使用者可以整合不同的方法、工具和技术(定性和定量),并结合人为因素,从而形成一种“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能力。当然,兵棋推演也有其自身限制。下表列举了兵棋推演的优势与劣势。
表1.兵棋推演优缺点
兵棋推演形式众多,种类繁杂。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技术,可能会衍生出大量不同的兵棋推演变体。因此,兵棋推演可能呈现出多种形式,彼此之间甚至完全不同。本节将介绍一些公认的兵棋推演类型。
1.研讨式兵棋(Seminar Game)
研讨式兵棋让专家们能进行开放式、围绕观点展开的讨论,从而引出不同的意见和判断。参与者被置于特定情境中,需要做出决策并面对决策带来的后果。裁决方式可以是半刚性的,但更倾向于自由裁决。研讨式兵棋通常以小组研讨的形式进行,因此得名。研讨式兵棋推演不同于一般的情景式讨论。后者虽然基于设定的情景展开,但缺乏因果互动、对抗性博弈,以及行动在时间推移中所产生的后果。
图2.1990年9月战争分析实验室关于应对战术弹道导弹防御需求演习的研讨式兵棋(图片源于约翰斯·霍普金斯应用物理实验室技术文摘,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行动方案兵棋推演(COA Wargame)
行动方案兵棋推演被各级指挥部广泛用于作战筹划过程中。此类推演应该是国防领域中最常用的兵棋形式。行动方案兵棋是一种系统化的方法,用于分析作战计划,并帮助直观呈现战役或战斗可能出现的进退变化。行动方案兵棋推演既可以对比和检验不同的行动方案,也能支持用户提出“如果……会怎样”的设想。
图3.不同层级作战单位的行动方案兵棋推演(图源于connections UK,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矩阵兵棋(Matrix Game)
矩阵兵棋要求参与者必须提出若干明确理由,来说明某项行动为何能够成功。其他参与者可以提出反驳意见。一旦出现分歧,会在简短讨论后直接进入裁决环节,给出结果。辩论时间是有限的,以便在推演中能够展开多轮行动与反制行动。这样一来,参与者必须在随后的事态发展中承受自己决策带来的后果。在情境允许的情况下,参与者之间可以自由协商,其结果完全开放。矩阵兵棋依赖一位经验丰富的主持人或裁判来引导整个流程,并在适当时提出调整建议,供玩家集体讨论。
图4.探讨自主系统在未来联合多域城市作战中的作用的矩阵兵棋(图源于Cordillera Applications Group,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4.克里格斯皮尔棋(Kriegsspiel)
Kriegsspiel(克里格斯皮尔)这一德语词的英文直译就是Wargame(兵棋推演),两者本义相同,可以互换使用。克里格斯皮尔棋通常指一种三桌式(己方、敌方、裁判方各占一桌)的封闭兵棋推演,采取刚性或半刚性的裁决方式。
图5.大约1890年英国陆军使用的克里格斯皮尔棋工具(图源于英国国防部报告,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5.历史类/爱好类兵棋推演
历史类兵棋通常就是爱好类兵棋,用来研究真实发生过的冲突。爱好类兵棋形式多样,通常由两个人玩桌面棋盘或微缩模型游戏,或由一人单独/多人合作玩电脑兵棋。此类兵棋推演的控制,包括裁决,往往内置在系统或规则中,因此通常不需要人为介入。有历史先例做参考,则容易调整兵棋设计,使其更加准确。
图6.爱好类兵棋(海湾战争)(图源于英国国防部报告,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矩阵兵棋和研讨式兵棋这类更开放式的兵棋中,其背景往往不仅限于军事行动,还会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社会、基础设施、信息(PMESII) 等全方位因素。在这类兵棋中,战争本身往往并不是唯一焦点。
裁决是对参与者决策结果进行判定的行为。裁决不仅是判定输赢,还提供了反思和讨论的空间,让参与者理解不同选择的后果。在设计兵棋时,对裁决机制的设计必须格外慎重。以下是几种不同的裁决方式:
自由裁决:互动的结果由裁决人员根据其专业判断和经验来决定。刚性裁决:互动的结果依据预先设定的规则、数据和程序来决定。半刚性裁决:互动先按刚性方法裁决,但裁决者可以对结果进行修改或推翻。最简/共识裁决:裁决由玩家与裁决者的集体意见共同决定。图7.兵棋推演流程
1.设计
如上文所述,兵棋推演大致有训练型和分析型两种。在设计训练型兵棋时,重点在于对参与者产生的效果;而在分析型兵棋中,重点在于分析对象与衡量指标。表2列举了两种类型的兵棋推演设计时的典型步骤。
表2.训练型和分析型兵棋推演设计步骤
在设计阶段,通常会有一次初步的兵棋推演设计会议。北约将其称为“演习规范会议”(EXSPEC)。在整体活动规划中,这一会议应当尽早召开,并且与会人员应尽量精简。北约的“演习规范会议”通常要求大量与会人员,而此处提到的人员列表则更偏向于小规模的兵棋推演:
资助方,或其授权代表。兵棋导演(可能就是资助方代表)。兵棋设计人员。首席仿真专家。其应具备广泛的仿真知识,而非某个特定领域仿真。若只擅长某个特定领域仿真,则应预设使用特定仿真工具;在这种情况下,关键是要能选择合适的仿真工具。首席作战分析员。初次设计会议的议程通常遵循表2的步骤。资助方应明确提出兵棋的目标、任务和范围。这些内容界定了研究问题,也是所有兵棋设计的出发点。设计阶段应该产出一份各方一致认可的行动清单及理由。这份文件将成为后续活动的进度表,并作为出现问题时的参考依据。此外,兵棋设计并非一次性定稿,需要在后续过程中不断检查并作必要修改。
2.制定
兵棋推演团队在适当协助下,应以个人或集体的形式完成设计阶段确定的各项行动。具体内容如下:
环境与想定。开发一个想定(包括地图,无论是实体还是数字的)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北约文件中提到的六个想定模块提供一定指导作用,这六个模块包括:地缘战略态势、作战战区信息、战略层面的启动文件、危机应对计划、部队动员与部署信息、执行信息。其中,执行信息包括演训开始信息和主要事件列表(MEL)以及重大事件列表(MIL)。裁决方法。最好基于现有且经过验证的方法,但有时可能需要新工具或新技术。推演过程。大多数推演的成败取决于是否采用正确而严谨的流程,而与使用的具体技术无关。分析计划及其配套流程。无论是训练型推演还是分析型推演,都应制定分析计划。数据采集计划。该计划源自分析计划,并为其提供支撑。仿真。仿真系统可以是原创的,也可以是对现有系统的修改。配置、填充数据以及实际搭建仿真系统需要大量投入。参与者及支援人员。如果参与团队人员不足,或者缺少主题专家,可能会导致整个兵棋无效。场地与布局。兵棋进行的物理空间可以是单一桌面,也可以是分布在多个国家的多地点。虽然场地应在兵棋设计与制定流程决定,但实际情况中场地往往是预先确定的,并会对兵棋设计形成约束。制定流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是进行一次或多次测试活动。测试对于所有兵棋推演的成功都至关重要。相关测试可能包括:
内部试玩测试。通常仅限于兵棋团队内部进行。其目的是检验关键事项的进展,例如裁决方法、流程、想定、数据采集及分析计划。集成系统测试。目的是评估兵棋系统是否能够达到所需的快速性和简便性。此时也是邀请资助方和导演方参与的良机,以确认兵棋设计是否能够实现预期目标。测试演习。目的是对兵棋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验证,以确保其符合预期用途。所有兵棋元素(包括简报、技术和流程)都应被评估,资助方和导演方(代表)应出席。在兵棋推演正式开始前,还应当举行排练活动(非测试演习)。排练需要有足够的支援人员和参与方代表参与,过程中不应再出现新问题,主要目的是确认支撑兵棋的技术和流程能够正常运行。
在制定阶段,期望达成的成果是通过一系列试玩测试,资助方、导演方以及团队成员确信兵棋能顺利搭建,完整玩家阵容可以顺利参与,能够实现所需产出,且能达成总体目标。
3.执行
执行阶段是区分兵棋推演和规划演习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阶段,计划得以实施,参与者将面对自身及对手决策带来的后果。不同兵棋的执行方式会有很大差异,负责实施的兵棋团队人员配置必须合理,且具备资质和经验,并根据需要获得相关主题专家的支持。以下列出了一些常见执行活动(复杂程度差异大):
进行仿真及其系统搭建。相关系统既可以是桌面地图,也可以是联邦/分布式计算机系统。根据需要,对仿真用户进行培训。为控制人员以及所有参与者提供“兵棋推演开始前简报”以及“开局简报”。开展兵棋推演。数据采集与兵棋推演分析。部分分析会在执行过程中进行,部分分析可能在之后完成。无论在何时进行分析,执行期间都需要进行数据采集。行动后评审。评审可以在执行过程中进行,不局限于兵棋结束后的单次活动。收集和整理整个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以在“验证”和“优化”两个后续阶段运用。4.验证
验证(validation)是英国“国防系统培训质量标准”(DSAT QS)中的术语,用于描述评估培训是否满足既定要求的过程。无论是训练型还是分析型兵棋,验证这一步的目的都相同,且应由整个兵棋推演团队参与。在验证过程中,得到的所有经验教训、观察结果和反馈都应被收集并用于内部和外部验证。资助方应主导外部验证(即事件目标是否正确?),而兵棋团队其他成员负责内部验证(即事件是否达成既定目标?)。兵棋推演本身也可能仅是更大范围验证活动中的一个环节。
在验证后,应产出一份报告;这一报告可能不仅涉及兵棋本身,也可能涉及更大事件中与兵棋相关的部分。报告应考虑包含以下内容:
改进建议。建议可以涉及兵棋的任何方面,且应广泛传播,包括记录在统一存档处。兵棋推演的发现。应记录并传播从兵棋推演中得到的经验教训、观察结果和见解。这些内容也应记录在统一存档处。影响后续活动的因素。应记录并传播从兵棋中产生的、可能影响未来一系列兵棋迭代或实验等其他方面的因素。5.优化
经验教训只有在被应用后才能真正发挥价值。许多兵棋都是迭代进行的,尤其是在教育和训练环境中。当兵棋是一次性活动时(如分析型事件),实现经验教训的应用则需要更多努力。
在图7中,“优化”步骤的箭头指回“设计”步骤。花时间重新确认现有设计是否仍然有效是值得的。在特殊情况下,“优化”步骤的内容可以直接应用到“制定”阶段,但明智的做法是先进行(重新)设计步骤,以确认没有发生变化。
最后,与兵棋全过程的其他步骤一样,应生成并维护一份可追溯性记录,记录提出的建议及提出者、做出的决策以及决策的理由。验证和优化步骤的关键产出之一是文档资料,这些资料有助于增强兵棋的组织记忆。
来源:渊亭防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