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邵阳市新宁县车头村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依托“烟粮融合”发展理念,实现了从传统农耕到产业融合的华丽蜕变。如今的车头村,不仅农业产业蓬勃发展,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更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绘就了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崭新画卷。
近年来,邵阳市新宁县车头村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依托“烟粮融合”发展理念,实现了从传统农耕到产业融合的华丽蜕变。如今的车头村,不仅农业产业蓬勃发展,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更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绘就了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崭新画卷。
车头村烟稻轮作连片区。梁鹏程 摄
从“单一耕作”到“烟稻轮作” 产业升级促增收
“以前种地就是靠天吃饭,一年就种一季水稻,忙活一年收入也就勉强糊口。”车头村的农民回忆起过去的日子,不禁感慨万千。如今,他们脸上却洋溢着笑容:“自从搞了‘烟稻轮作’,收入起码翻了一番。”过去,车头村以传统农耕为主,农民收入来源单一,农业生产效率低下。近年来,邵阳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大力推行“烟稻轮作”模式,将烤烟与晚稻种植有机结合,促进产业不断升级。
“现在我们农民是三月栽烟苗、五月摘烟叶、七月插秧苗、十月稻谷香,通过‘烟稻轮作’,烟农每亩能增收1300余元。”车头村党支部书记肖自立脸上满是自豪。
“我们村新成立了农副产品加工厂,不但有了自己的产品,还注册了商标,通过直播间和助农平台,完全解决了晚稻销售难题。”肖自立继续说到:“如今,我们村烤烟年产量2600余担、粮食80余万斤,种植油菜、油茶树、脐橙各500余亩,稻田养鱼、生态养殖等产业齐头并进,每年解决就业可达400余人,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约2万元。”车头村通过“一亩田、三担烟、千斤粮、万元钱”的高质高效高端烟稻产业发展模式,既保证了“烟叶子”,也装满了“米袋子”。
车头村烟稻公园。梁鹏程 摄
从“丰”景到“风景” 烟旅融合焕新颜
“每到稻谷成熟的季节,每天来我们村田间打卡拍照的游客络绎不绝。”车头村村委会主任李小红骄傲的说。车头村的变化不仅体现在农业产业上,更体现在乡村面貌的提升和旅游产业的兴起,邵阳烟草引入“烟旅融合”理念,将烟叶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打造了集烟稻田参观区、美丽乡村庭院区、冻江河生态区、党建建设示范区、烟草文化展示区于一体的“烟稻公园”。
村里的豆腐坊也成了游客的热门打卡点,通过“参观+体验+教育”模式,游客不仅可以品尝到原汁原味的农产品,还能亲身体验传统工艺的魅力。与此同时,村里的基础设施也得到了全面提升,干净整洁的草砂路直达千家万户,曾经破旧的桥梁焕然一新,村民的生活和出行更加便利。
车头村粮烟融合发展基地。梁鹏程 摄
从“脱贫”到“振兴” 乡村发展迈上新台阶
车头村的变化是邵阳市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邵阳烟草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烟稻轮作”“烟旅融合”等新模式,构建了“烟田共建、设施共享、主体共培、技术共构、产业共融”的协同发展格局,推动烟稻产业“双促进、双丰收”。
如今的车头村,不仅农业产业高质高效,乡村环境宜居宜业,农民生活也实现了富裕富足。从传统农耕到产业融合,从单一收入到多元增收,车头村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续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为全市乃至全省的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未来,车头村将继续以产业融合为引擎,以生态宜居为目标,以农民富裕为根本,奋力谱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让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在这片土地上一步步变为现实。(完)
来源:南瓜爱美剧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