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制造和使用工具为突出标志的物质生产劳动是人的生产与动物生产的最本质的规定,也是审美活动得以发生的真正前提。
审美发生的基本前提
以制造和使用工具为突出标志的物质生产劳动是人的生产与动物生产的最本质的规定,也是审美活动得以发生的真正前提。
1,工具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人原有的生物性肢体,器官和能力的狭隘性与固定性。
2,工具不仅包括物质性的劳动手段,而且也包括人所独有的语言符号的能力。
3,人类只是通过运用工具的劳动,才越来越广泛,深入地学会认识自然的,真正形成人的意识。
而意识的诞生,又会反过来不断推动人类制造工具的活动向更高层次上迈进。
4,工具作为人的智力的一种物化形式,它既是人所创造的一种物质产品,又是人借以实际地改造自然的一种物质手段。
5,人类使用工具的劳动活动,不仅造成外在自然的人化,而且也同时造成人本身内在自然的人化。
审美发生的社会中介因素
人的劳动是造成人的社会存在的根本原因。
人自身存在的社会性质,从根本上决定了审美活动也必然是一种具有社会性质的人类活动。
1,普列汉诺夫
曾经提出过一个十分著名的观点。
劳动先于艺术,功利先于审美。
在他看来,一个事物首先是因为它对人有用,然后才变得对人具有审美的意义。
把【功利性的观念】作为审美在劳动基础上产生的一种中介性因素。
但是普列汉诺夫没有对个人功利性与人类功利性进行严格的区分。
2,希尔恩
芬兰美学家希尔恩,在探讨艺术起源的问题时,也试图从一些最强有力的非审美的因素中来揭示审美发生的条件与原因。
他认为导致艺术起源和审美发生的最基本的人类生活冲动,大致有六种,它们是【知识传达】【记忆保存】【恋爱】【劳动】【战争】【巫术】。
3,马林诺夫斯基
英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对现存的一些原始部落进行了实地考察和深入研究后确认,巫术活动在原始人的生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巫术活动根植于原始人类渴望实际控制自然的强烈需要。
巫术活动由一套独特的仪式行为所组成,它达到某种目的手段。
巫术活动中的行为动作与巫术所要达到的目的只见是用情绪来沟通,而不是以观念来联结。
4,巫术对审美活动的原始发生的意义
巫术的神圣性和严肃性,强化并提高了人的意识与意志等主体的精神能力。
巫术活动的独特仪式功能,推动了人的文化心理,以及结构的形成。
巫术活动的操演过程慧姐孕育着原始艺术的发生。
审美活动的发生标志
审美活动的发生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是原始审美意识的出现。
审美需要是审美意识的内在驱动力,而审美意识则是审美需要的心理表现。
1,审美意识
就是指人对自身审美需要和外在对象的审美意义,以及二者之间所构成的审美价值关系的心理反映形式。
它主要包括人的审美愿望,审美趣味,审美观念,审美理想等内容。
2,审美意识的发生
要以人类一般意识的发生作为必然的前提。
对于真正人类意识的产生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人类的远古祖先开始使用和制造工具的生产劳动活动。
它开始把动物性的本能需要提升为一种观念形式,从而最终使人的活动具有了自觉的目的性特征。
它是人类意识发生的根本条件和显著标志。
3,原始意识的特征
原始意识在具体性中包含着抽象性。
在原始意识中还没有抽象概念,因此原始人还不能通过概念范畴去客观地把握世界,而是依赖意象的联结和转化来表达他们对世界的最初认识。
原始意识,在蒙昧性中渗透着真实性。
由于原始人没有对象意识与自我意识,还不能把主体与客体,事实与想象区别开来,因而他们往往把主体需要与客体特征混同起来,把主观想象与客观事实融为一体。
原始意识,在神秘性中凝聚着创造性。
由于原始人不能正确解释人与世界,以及人以外各种事物之间错综复杂的本质关系。
因此,他们便以自己的主观臆想去代替客观事物之间的真实联系,并赋予这种联系以某种神秘的属性。
原始意识中的神秘性是人类意识发展过程中一种不可避免的属性,它反映了在生产力极端落后的社会条件下原始人渴望认识自然,战胜自然,而实际上又不能正确地解释自然的真实的心理状况。
原始审美活动的产生
主要是指史前人类的审美活动。
距离至今二三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期,才出现了一些能表征人类已经具有了某种简单审美意识的生产工具和生活器物,而比较自觉的审美活动,则是在距今3万到1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才真正开始的。
原始人类在物质生产领域中的审美创造。
人类审美活动,最初是与制造生产工具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而人类制造工具的活动,最初无疑是基于一种实用的目的。
但是随着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装饰活动。
主要包括两种,装饰化的器物造型和器物装饰。
1,装饰化的器物造型
装饰化的器物造型,主要指的是经过装饰化的处理,使得器物具有了一定的审美特征,但是并不妨碍其使用功能的器物造型。
在陶器的生产和制作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2,器物装饰
指的是在器物既定造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进行刻纹绘饰。
从现在已经出土的原始工具来看,在石器上刻纹与绘饰,都比较少见,这种装饰手段主要表现在陶制器皿上。
原始人类的自我修饰与美化
是人的审美意识觉醒的一种重要标志。
但是正如人类对待工具的态度一样,人类的自我装饰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由不自觉到自觉的历史演变过程。
原始人的自我装饰,大致可分为固定装饰和非固定装饰两种类型。
1,固定装饰
指的是原始人通过刻痕,刺纹,凿齿,穿耳,穿鼻,穿唇等手段局部地且永久性地改变自身的自然心态,以期达到某种观念目的的装饰活动。
刻痕纹身,是原始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人体装饰。
在一些原始部族中,除了刻痕纹身外,还盛行凿齿,穿耳,穿鼻等装饰习尚。
2,非固定性装饰
这类装饰活动的主要特点是,利用某些天然的或者经过人工制成的物品。
比如带,索,坠,环,珠,管,笄等,通过不断变化的方式,使之或者附着或者悬挂于自己身体的某些部位,从而达到美化自身的目的。
与固定装饰的方式相比,这种装饰一开始就具有名副其实的审美意义。
原始艺术的主要样式与特征
1,雕刻
2,绘画
3,音乐与舞蹈
来源:婷婷老师的yu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