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既要物质富足、也要精神富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崇高追求。”从中国文化艺术画坛角度来贯彻,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折射了中国式现代化文化艺术画坛的价值所在、价值目标。振奋人心,无不为
作者:珠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既要物质富足、也要精神富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崇高追求。”从中国文化艺术画坛角度来贯彻,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折射了中国式现代化文化艺术画坛的价值所在、价值目标。振奋人心,无不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画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
“千峰竞秀谁称善,万墨纷纭待品评。”环顾当代画坛,无数的国画家以笔为舟,以墨为桨,在时代的浪潮中留下了各自独特的精神航迹。他们用色彩和线条,描绘出山川的壮丽、花鸟的灵动、人物的神韵,让人领略到国画的博大精深。
由权威门户中国大型艺术类网站,依据行业众多专家等组成专业评审团,通过对各位入选画家被社会大众的关注度、各种数据评审和调研等形式,以及从画家的绘画艺术创新、藏家反应、市场呈现、本人知名度、画家品德等八大维度进行专业的数据筛选,分析,慎重洞察评选后,隆重推出中国画坛著名国画家2025年3月人气指数排行榜TOP100。
名列2025年3月排行榜前20位的国画大家是:范曾、崔如琢、韩美林、史国良、朱祖国、贾又福、冯远、张立辰、吴悦石、何家英、王明明、卢禹舜、郭石夫、林墉、周韶华、王西京、田黎明、何加林、徐里、侯德昌。
范曾先生是当代中国集诗书画、文史哲、儒释道于一身的文化大家,平生着作等身,已出版一百六十余种诗、书画、哲学之着述,国家图书馆珍藏其中119种。 范先生提倡“回归古典、回归自然”,身体力行“以诗为魂、以书为骨”的美学原则,对中国画的发展厥功至钜,开创了“新古典主义”艺术的先河。1984年,日本冈山范曾美术馆建立;1986年,捐建并主持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2008年,南通大学范曾艺术馆揭牌;2011年,荣获中华艺文奖终身成就奖。有二十四字自评:痴于绘画,能书;偶为辞章,颇抒己怀;好读书史,略通古今之变。
国画大师崔如琢,一度成为世界最贵在世艺术家第一名。上世纪80年代游学美国,1984年获美国纽约杜威大学荣誉艺术博士学位。1996年回国,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早年取法石涛、八大山人、吴昌硕、傅抱石等历代大师,后拜入国画大师李苦禅门下,书法则师承郑诵先。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收藏历代艺术大师的书画精品,藏品囊括从宋、元、明、清到近现代大师的书画精品,数量颇丰。
他的作品曾被美国前总统里根、前国务卿基辛格、陈香梅女士、宋美龄女士、贝聿铭博士、中国台湾地区塑胶巨头王永庆、报业大王王惕吾、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泰国王室和联合国及亚、欧、美几十所博物馆、美术馆、高等学府广泛收藏。在中国内地,崔先生的作品被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收藏。
韩美林先生作为我国一级美术师,不仅设计了两轮的生肖纪念邮票,还是福娃的设计者,在绘画、书法、雕塑、设计、陶瓷等艺术领域上均有造诣。
韩先生的艺术融于岁月征程,也指向人生哲学。他画笔下的小动物,天真、可爱,只要看一眼就会被吸引。但谁又能想到,这位老人,经历过贫寒、战乱、十年浩劫,一半人生可以用坎坷艰难来形容,但他在自己的作品中最想表达的,仍旧是纯真的爱,这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显得弥足珍贵。
史国良先生,一个曾走入佛门的画僧,以其独特的视角站在佛门内外,审视着世间百态。史国良画风以写实手法为主,反映时代生活。功底扎实、笔墨厚重,以写实传神的生动笔触,诠释着各种人物纯净、善良、虔诚的内心世界,是中国人物画坛写实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史先生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由于他的天资和勤奋,在画坛屡遇“贵人”。一众大家都是他的老师,这其中有黄胄、蒋兆和、李可染、叶浅予、周思聪……他创作的一系列人物画作品以高度写实的技法,鲜活的笔墨趣味,受到了圈内外人士的一致好评。
朱祖国先生,溪江画派创始人,指墨画领军人物,擅长山水、鹰、鸡等动物画,其创作品获世博金奖,朱先生是继潘天寿先生后又一位指墨画大家,作品被泰王国纪拉空·吉滴耶恭亲王、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俄罗斯圣彼得堡博物馆、日本、英国、美国等私立美术馆收藏。朱先生童年在家乡牧牛,以沙当纸以指作笔习画,其创巨幅山水气势磅礴为世人赞叹。尤喜画动物,其画牛与鹰既呆萌又气势逼人。画鸡灵动又有神,具浓厚乡间气息和独特视觉冲击力!朱先生数十年游历大江南北于深山大泽,获灵感于自然,其作品潇洒自由传递着一位艺术家悠远心声。其作品风格独特、童趣盎然、具有生命力和艺术价值高被藏家追捧。其心境旷达、独树一帜与自创画风将在中国画坛影响深远。
当代著名山水画家贾又福先生在汲取中华民族文化精髓(儒道释三家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在继承五代北宋以来山水画精神,尤其是其恩师李可染先生“为祖国山河立传”的基础上,再加上他长期的绘画创作实践、观照和认识,40多次深入太行山,通过对大山巨石的研究,使得山石这个审美意象与社会、历史、人生、万事万物的发展规律联系在一起,从而建构起了他的“以石观化”论,并以此作为自己的艺术发端,其笔墨向我们呈现出他个性化的艺术精神和艺术语言,实现了山水画创作中继承和创新的统一、法则和自由的统一、哲学和美学的统一,使得当代山水画探索进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更富哲理化而又更具体化的阶段。
谈及冯远先生,其最为鲜明的标签便是重大历史题材和当代现实生活题材的人物画创作。9年艰苦而迷惘的知青生活如同生命的烙印,为冯先生提供了丰沛的社会底层的人生体验,也加深了他对历史和人的理解,奠定了他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的创作态度,赋予了其作品热情雄肆、深刻浩大的风格特征,以及独特的中国精神气象。
在当代中国画领域张立辰先生是写意的旗帜,是大写意花鸟画的领军人物,也是重建中国画传承体系卓有收效的师表。张先生还是一位杰出的美术教育家,他在中央美术学院执教鞭和主持中国画系教学多年,为改进和完善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的教学方法做出了重要贡献。
张先生在难度最大的大写意花鸟画的创作中,表现了前人所没有的饱满精神和充沛感情,实现了传统笔墨意境向现代笔墨构成的转化。在有效强化大写意花鸟画视觉能力的同时,赋予了大写意花鸟画以高亢昂扬又饶于生趣的内在精神,从而在前人的基础上把大写意花鸟画推向了一个新的境地。
在当代文人画传统的承传体系中,吴悦石先生及其创作的确是一座不可绕过的重镇。无论是就其笔墨意象,还是所谓的精神气格而言,吴先生在阐扬前人的同时,又更多地具有了属于自己的个性范畴中的创造与发明。这也是他之所以成为当下传统文人绘画领域执牛耳者的重要原由。
吴先生于中国画,举凡山水、花鸟、人物诸科皆有建树,以其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优雅闲适的生活情趣以及朴质率真的个性人生,生发于笔墨间,跃然于纸面上。其作品的鲜活、个性、优雅,不仅成为“文人画传统”的空谷回响,更为当下观念纷纭的画坛,提供了一种参照。同时,也为当下中国画的发展与前景,指明了一条敞亮的新途!
何家英先生笔下的工笔人物总是让人百看不厌,尽管岁月流逝,魅力犹存。那些沉静优雅的少女形象,总有一种超然物外的高洁和涉世未深的真纯。何先生开创出了一条既不失传统又具有时代审美的现代工笔新路,以新经典的姿态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在美术圈备受追捧。
在当代中国美术界王明明先生这个名字,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在艺术的浩瀚天空中熠熠生辉。他以中国画为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类皆精、齐头并进。自五岁开始画画、临习书法,书法与国画共同构建成他的艺术生命。王先生的绘画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表达。他的作品传递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他的作品也传递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以及对生命的尊重和关怀之意。
卢禹舜先生作为一位“笔墨当随时代”的参与者、实践者和引领者,以其深厚的艺术功底、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卓越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新时代以来,卢先生将创作重心转向主题性创作,围绕“一带一路”、脱贫攻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北京冬奥会、喜迎党的二十大、长江、黄河等国家重大的决策部署、重要的时间节点和重大的历史事件等展开,创作了“一带一路·人类文明”“逍遥游”“山海经”“永远的敦煌”以及《黄河安澜 天下大穰》等一系列作品。除了艺术创作,卢先生还致力于美术教育和文化交流工作。他曾任中国国画院院长,大力推动中国画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郭石夫先生以大写意花鸟画享誉画坛,并兼擅山水、书法、篆刻、诗词及西洋绘画等,于戏曲上造诣尤深。郭石夫先生的花鸟画,博综集萃,渊源广大、由近现代之吴昌硕、潘天寿、齐白石、朱屺瞻诸巨匠,追溯扬州二李、八大、二石至青藤白阳,悉为己用,蔚为一家。其画风沉雄朴厚,古雅刚正,磅礴而不染犷悍之习,洒脱而内具坚贞之质。凡一花片叶、寸草泰石,莫不深合理法,备极情态,而未尝于“创新”的旗号下堕入流滑狂怪一格,实为中国当代大写意花鸟画领域树立一代典范。
纵观当代岭南画坛林墉先生堪称一部写不尽的传奇。林先生从艺数十载,在人物、花鸟、山水、文论及插图等领域,留下不少经典之作。从气势磅礴的《百万雄师过大江》到纵逸恣肆的《访问巴基斯坦组画》。他艺术创作每一步足迹都见证着岭南这片热土的时代印记。
林先生是人物画“南方美感”的开创者,创办了广东美协“星河展”。构建以高端美术优才柔性集结为模式的“广东美术创作院”,集结形成中国美术创作的“广东方阵”。
中国画家、理论家周韶华先生是中国水墨画“气势派”的创始人,也是致力于中国水墨画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型的主要代表。他于1982年创作的《黄河魂》是第一张被认为向现代转型的作品,是一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名杰作。它不仅标志着周韶华个人艺术历程中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引发了中国水墨画创新浪潮。这幅画在以后的数十年中竟使中国的水墨画得到空前的发展,甚至还波及到文学、音乐和舞美等其他领域。
《黄河魂》开创了中国水墨画的新局面,周先生与吴冠中也成了中国水墨画革新的风云人物,被誉为“北吴南周”。
王西京先生的艺术成就是值得世人称道的,他历史人物画的创作,有着独到的个性。除此而外,山川花草、鸟兽虫鱼亦无所不有。他笔下的物像其清在神、其秀在骨、其妍在质、其淡在味、其灵在境、其美在心、其势在胸。画家将艺术的触觉盯在深层地民族传统追溯之中,他从刻石寻味高古,从壁画探求朴拙与蒙养。他立足古城长安,远古丝织物是他心仪的梦歌,这种文化之积淀、历史之渊源,铸成了他艺术之魂魄。正是这种对古代传统源流的涉猎、汲取使他的艺术更具有民族性和时代特质,对传统的虔诚换来传统对于他的恩宠,这是艺术的辩证与真谛。
在当代中青年中国画家中田黎明先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个地位不是因为他在多种实验方式上的开拓,也不是因为他在观念上的发明。他的地位之重要及令人们关注,在于他完完全全以传统的中国画方式,作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当代语言表述。这在中国画的平面的有限空间中,是非常不容易的。更重要的还在于:他的成就证明了中国画的当代形式还拥有可供深入开拓的空间。
田先生以“和”的审美理想融中国传统儒、道、释构成了其作品追寻平淡天真的审美理念。他擅长水墨人物画,以人和自然的和谐为创作法则,在多年创作中,逐步探索并系统地延伸和发展了传统绘画中的没骨画,同时他的水墨人物画向着人是自然,自然是人的人文理念,以阳光、空气、水为主题,作品呈现出鲜活的时代感,形成了自己的绘画理念与艺术风格。
在当代山水画坛中何加林先生是坚持传统出新的标杆式人物。当人们圈点传承中国山水画精粹的艺术家时,会想到何加林;当人们圈点山水画坛中锐意创新的艺术家时,也会想到何加林。可以说,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教学“重传统、重基础、重修养、重创新”的特点在何加林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何先生的山水绘画已经确立了鲜明的风格语言,但他仍然自觉地坚持着要跳出既成格法,不断地推陈出新、追求革变。例如他极力主张“变古为今”,使得他的作品虽然浓厚地凝聚着传统笔墨的氤氲味道,但扑面而来的永远是一股生机盎然的新意,这也正是何加林山水画中令人着迷的因素。
徐里先生的创作,按他自己的归类,可分为三大类别:一是西藏系列,早先的吉祥雪域和现在的藏密佛像;二是古丝绸之路系列;三是近年来的海外写生系列。三十多年来,无论是“西藏”系列、“吉祥雪域”系列、“古丝绸之路”系列,还是“中国山水”系列,徐先生始终在探寻中国油画的中国元素和东方艺术神韵。在他的作品中,传统绘画所张扬的视觉冲击力被融为一炉,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和理性与感性的统一,独有的鲜明的艺术语言形成了境界高远、色彩辉煌壮丽,画面深沉优雅的艺术风格,让人惊叹不已。
侯德昌先生是继傅抱石、关山月两位艺术巨匠合作为人民大会堂创作大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后,给国家重要殿堂创作巨幅书画作品数量众多的艺术家;他主笔的巨幅国画《幽燕金秋图》,频繁出现于央视每晚《新闻联播》中,成为深深嵌入人民心中的国家名片;
侯先生不仅是国画大家,还是书法大家。画家张仃说侯德昌始终像老农一样勤恳耕耘,美术史家黄苗子如此赞誉侯德昌书法风格的形成:“他是工艺美术家,懂得艺术的装饰性;同时他又是国画家,懂得线条的变化运用;而他又从小喜爱书法,从浑厚而又富有魄力的颜体入手,上溯隶篆。他追求金石、国画和书法结合的效果,形成富有时代感的当代书法。”
来源:晨报市场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