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进一步为乡村产业振兴明确了思路和方向。多年来,我国在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上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支持力度,农业发展基础和农村生活条件得到大幅改善,但与此同时,农业领域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间的矛盾也削弱了农民勤劳致富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进一步为乡村产业振兴明确了思路和方向。多年来,我国在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上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支持力度,农业发展基础和农村生活条件得到大幅改善,但与此同时,农业领域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间的矛盾也削弱了农民勤劳致富内生动力。这样的客观现实要求乡村产业发展需要以全国统一大市场为导向,盘活乡村资产资源。结合乡村社会和乡村产业实际,可从以下五方面着力:
一是培育新型产业组织,面向全国统一大市场发掘更大资源整合力。我国传统农业“小而全”生产方式难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质量标准和效率要求,“小农户”难以融入“大市场”。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若将土地流转到农业公司规模化经营,除了造成水土流失、土质受损、边界破坏等问题,协商议定的效益分红、就地务工以及土地流转金常难如约兑现外,甚至有公司拿到产业补贴后撒腿跑路,严重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着眼全国统一大市场,乡村产业发展需在稳定土地承包权基础上,统筹挖掘区域化地理特色和资源禀赋,遵循市场供需机制选择适宜的产业种类,联合相关涉农主体组成全域同质联营又各自独立作业的新型农村产业联合社,从育苗、生产、加工到销售进行全流程统一管理。这种新型产业组织在增强产业公共性基础上激发个体责任感,推进区域“大农业”融入全国“大市场”,强化利农惠农利益联结机制。新型产业组织需要专业指导、科学规划和干群协力,整合相关农业企业、集体经济组织、种植大户和个体散户,全面盘活在家零散劳动力和可耕种土地资源,同时推进乡村公共服务职能和干部能力转型,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变革和干群关系重塑。
二是培育乡村劳务品牌,面向全国统一大市场发掘更大就业竞争力。改革开放前,农村劳动力多在家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力价值没有释放出来。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奔赴到沿海及省会城市务工,在外务工收入远远超过在家从事农业生产收入。近年来,经济条件和就业环境发生变化,劳务市场对农村劳动力的务工要求和薪资水平大不如前,减缓了农民致富增收步伐。劳务市场上工作难找与工人难招的结构性矛盾经常性存在,乡村劳务在政府引导下进行劳务品牌培育,在全国统一大市场中能够获得更多就业机遇。通过政府引导、集体经济组织或劳务公司运营,扎实做好乡村务工信息统计和劳务市场信息搜集,结合乡村劳动力结构和务工领域选择既有鲜明特色又有竞争优势的乡村劳务品类,通过标准制定、技能培训、职业塑造和连带机制培育乡村劳务品牌,通过公司化运营形成劳务市场内联外接和劳务品牌延伸推广体系,以良好的技能技术和职业道德提高乡村劳务认可度和影响力,整体激活乡村青壮年劳动力资源。同时,政府还可在前期对劳务公司进行扶持培育,而后逐步由公益性运作转向市场化经营。
三是培育生态农业品牌,面向全国统一大市场发掘更大产业增值力。我国传统农业生产主要靠太阳能、生物能以及废弃物循环利用,生产的农产品属于纯天然原生态的。在人口压力和市场竞争机制作用下,传统农业生产逐渐为现代农业管理和农业化学技术取代,反季节种植和工厂化养殖备受推崇,各种化肥、激素药、防腐剂、保鲜剂等化学品大量使用,在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产量大大提高的同时对生态环境、土壤肥力以及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新时代,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生态农产品的市场价值越来越高。乡村产业发展应顺应全国统一大市场需要,着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生态农业品牌。整合地理特征和资源禀赋相同的区域,建立区域性生态农业发展协作机制,推动同类生态农产品在相同区域内集中连片成规模发展,按照生态农产品生产标准推进生产变革、无化学污染作业和废弃物循环利用,通过培育生态农业产业集群和供销体系打造区域化生态农业品牌。用好国家惠农政策、信息技术和现代物流有利条件,以错位发展避开同质竞争,用现代科技提高农业质效。
四是培育乡村网红资源,面向全国统一大市场发掘更大社会影响力。近年来,电子商务、短视频、直播带货等新赛道在促成全国统一大市场供需对接上展现出强大功能,乡村网红在助力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和农特产品销售上屡创佳绩。在全国统一大市场下发展乡村产业要紧跟时代步伐,坚持统筹兼顾和系统规划。融合乡村景观、非遗、红色故事、历史传说、生态农业等特色资源打造具有标识性的乡村网红打卡点,策划有影响力的活动提高乡村农文旅资源活跃度,通过媒体传播扩大乡村知名度和美誉度。政府、媒体和直播平台加强合作,从商业精英、社会名流、高等院校和媒体从业人员中培育乡村网红,紧扣优秀乡村文化挖掘网红成长故事,拍摄网红故事短视频,向大众传递乐观开朗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让纯粹和乡愁成为乡村文化标识引流。实施乡村营销战略,通过短视频和电商平台,发挥乡村网红影响带动作用,以生态环保品质和乡村文化性格吸引大众了解乡村热爱乡村进而支持乡村农特产品。政府通过网红协会和规范化培训加强乡村网红管理,密切关注网红外溢效应,妥善应对网络舆情。
五是培育乡村职业经理人,面向全国统一大市场发掘更大发展带动力。在乡村治理实践中,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实行“一肩挑”,对维护党的权威和乡村秩序具有重要意义,但村级权力过度集中加上“能人治村”加持,村级权力监督成为突出难题。尽管政府派出驻村干部监督指导村级工作,但由于机制不健全责任不明确,“编制内”对“编制外”的监督指导难有实质性作用,“精英捕获”和“自由裁量”让党的惠农政策难以链接全体村民。从乡村资源盘活程度看,乡村干部能力结构不适应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需要,培育乡村职业经理人成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选项。因此,应该由政府主导,着力发挥村支委公共服务、村民自治和社会治理职能,将乡村产业发展的业务赋予乡村职业经理人。通过引进或培育懂经营有情怀的乡村职业经理人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利用他们的市场洞察力和商务关系网,以市场为导向盘活乡村沉睡资源,尤其要盘活脱贫攻坚时期财政配置的扶持资产,带动全体村民致富增收。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乡村职业经理人管理,推动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乡村经济治理机制,推动乡村产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新型产业组织激活乡村人力和土地资源,乡村劳务品牌赋能外出务工人员,生态农业品牌提高农产品价值,乡村网红赋能农特产品销售,乡村职业经理人带动乡村产业发展。以“五个着力点”合力推动乡村资产资源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将更好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同时,随着产业政策配置优化和城乡融合发展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不断演进,社会化服务体系越来越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乡村产业发展机遇越来越多,利益联结机制也会越来越健全。
来源:七一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