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鄂尔多斯市见义勇为基金会2024-2025年度工作会议召开。这场以“总结、部署、致敬”为核心的会议,不仅晒出了过去一年表彰57人、慰问25个家庭的“暖心成绩单”,更传递出一个鲜明信号:这座“暖城”的见义勇为事业,从来不是“少数人的英雄主义”,而是“人人可
近日,鄂尔多斯市见义勇为基金会2024-2025年度工作会议召开。这场以“总结、部署、致敬”为核心的会议,不仅晒出了过去一年表彰57人、慰问25个家庭的“暖心成绩单”,更传递出一个鲜明信号:这座“暖城”的见义勇为事业,从来不是“少数人的英雄主义”,而是“人人可为、人人愿为”的集体自觉。而在这场会议的“成绩单”背后,是无数像韩凯、尚琛浩、袁伟、贾志江、其劳、黄龙这样的普通民警辅警,用热血与担当写下的最生动注脚。
3月的救护车侧翻现场:辅警韩凯的“分秒必争”
3月20日上午9时35分,康巴什区天骄路与乌兰木伦街交汇处传来“砰”的一声巨响。一辆越野车与正在执行急救任务的120救护车发生碰撞,救护车侧翻在马路中央,三名人员被困车内。
此时,韩凯正驾车外出执行公务途经此处。“当时救护车侧翻在马路中央,正是车流量大的时间,很可能引发二次事故。”韩凯回忆道。他立即将车停在事故现场后方,快步跑向侧翻的救护车。
拉开救护车后门,韩凯看到车内一名腰部受伤女子被卡在担架里,一名男子手部髋部受伤靠在担架上,动弹不得,司机则被困在驾驶室内。他一边安抚伤者“人还好吗?马上救你们出来”,一边组织越野车肇事司机拨打110和120。
随后,韩凯迅速从车内取出棉被铺在平整处,小心翼翼地托住伤者腰背,将其转移到棉被上。与此同时过来两名热心群众,一同将另一名受伤男子扶到路边的安全区域坐下。“司机师傅,把手给我!”韩凯又转身来到驾驶室,他用力拉开车门,协助司机从狭小的空间脱困,韩凯争分夺秒,制服已被汗水浸透。
当公安、交警和急救人员赶到现场时,韩凯又主动协助医护人员固定担架、搬运伤者。直到确认所有人都得到妥善安置,他才匆匆离开现场继续执行公务。
“当时的情况下,每一秒都很宝贵,救人是第一反应。我相信任何一位警务人员遇到这种情况都会挺身而出,作为警务人员,保护群众生命安全是我们的天职。”韩凯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5月的陶赖沟大桥:5名警员的“生死接力”
“别怕!把手给我!”
5月17日晚8点15分,鄂尔多斯杭锦旗锡尼镇陶赖沟大桥上,一名女子突然翻越护栏跳河。
千钧一发之际,一个藏蓝色身影同步跃入河中——他是21岁的警校实习生尚琛浩。
当时,正在巡逻的尚琛浩与战友袁伟、贾志江、其劳、黄龙发现桥边两名未成年女子行为异常。其中一人脚尖悬空站在桥外侧,情绪激动。
“快看今晚的星星多亮啊...”战友们默契配合劝导,而尚琛浩已悄然做好救援准备。
当女子突然挣脱跳下时,尚琛浩几乎同时入水。“当时就一个念头:必须救人!”事后他回忆道。在战友抛来的警戒带帮助下,仅用3分钟就将女子成功救起。
浑身湿透的尚琛浩在医院见到家属时,第一句话让人破防:“您家人安全了!”面对感谢,这个00后小伙腼腆地整理警号牌:“我是预备警官,这是我的职责。”
从“个人英雄”到“集体群像”:暖城的见义勇为密码
两场救援,两种场景,却共同诠释着鄂尔多斯公安的“英雄底色”: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只有“该上就上”的本能;没有孤胆英雄的光环,只有“一起上”的默契。
从韩凯的“分秒必争”到尚琛浩的“纵身一跃”,从袁伟、贾志江、其劳、黄龙的“默契守护”到全市57名见义勇为人员的默默付出——这座“暖城”的故事里,英雄从未缺席,他们或许穿着警服,或许戴着工牌,或许只是一名路人,但他们用同样的选择告诉世界:善良与勇敢,永远是最动人的“城市名片”。
温馨提示
亲爱的小伙伴:
来源:平安鄂尔多斯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