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 月 7 日深夜至 8 日凌晨,一场罕见天象奇观 —— 月全食,在我国多地夜空精彩上演。从初亏到复圆,月亮仿佛被地球影子温柔 “吞噬”,最终幻化成一轮神秘的暗红色 “红月亮”,这一过程持续近一个半小时,宛如一场宇宙间的梦幻光影秀。北京、武汉、成都等地的民众纷
9 月 7 日深夜至 8 日凌晨,一场罕见天象奇观 —— 月全食,在我国多地夜空精彩上演。从初亏到复圆,月亮仿佛被地球影子温柔 “吞噬”,最终幻化成一轮神秘的暗红色 “红月亮”,这一过程持续近一个半小时,宛如一场宇宙间的梦幻光影秀。北京、武汉、成都等地的民众纷纷仰望夜空,用镜头定格这难得一见的美景。然而,这美丽的天象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登上热搜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令人忧心的声音:“血月当空,是不是要出大事了?”
每逢月全食出现 “红月亮”,网络上总会弥漫 “血月预示灾难” 的说法。有人搬出古籍记载,声称历史上王朝更替、战乱瘟疫前都曾出现血月;还有人引用《圣经》中的末日预言,将红月亮与世界终结生硬联系。但天文学家明确发声:所谓 “血月” 并非专业科学术语,只是月全食过程中的一种自然光学现象,与吉凶祸福毫无关联。
北京天文馆原馆长朱进强调,“血月” 这种表述在专业领域并不恰当,易引发误解,准确说法应是 “月全食期间的红月亮”。当太阳、地球、月球近乎排成一条直线,地球遮挡住太阳直射月球的光线,月亮进入地球本影区,月全食便发生了。此时,太阳光虽无法直接照亮月球表面,但部分光线穿过地球大气层时,发生折射与散射。波长短的蓝紫光易被大气散射,而波长长的红光穿透力强,能绕过地球边缘折射到月球,再反射回地球,我们眼中的月亮就呈现出暗红色或铜红色。这和日出日落时天空变红原理相似,只不过这次 “夕阳” 照在了月亮上。只要天气晴朗、观测条件适宜,每次月全食的全食阶段都能目睹红月亮,其颜色深浅受地球大气状况影响,比如火山喷发后大气中尘埃增多,红光折射更强,月亮会显得更红,但这一切都是自然变化,并无特殊象征意义。
那为何 “红月亮 = 灾难” 的观念如此顽固呢?这得从人类早期对天象的认知说起。在科学尚不发达的年代,人们无法解释月食成因,便将其想象为 “天狗食月” 或 “天神震怒”。中国古代《京氏妖占》称 “月变色,赤为争与兵”,认为红色月亮预示战争与动乱;《后汉书》也记载 “事天不谨,则日月赤”,将天象异变归咎于人事失德。历史上一些重大事件与月全食时间相近,像 1644 年明朝灭亡、1911 年武昌起义前夕都曾出现红月亮,这些巧合经后人不断强化,逐渐形成 “血月招灾” 的民间信仰。
在西方,《圣经・启示录》中 “日头变黑如毛布,满月变红像血” 的描述,让 “血月” 成为末日征兆的象征,与地震、陨星等并列。中世纪欧洲还流传血月之夜吸血鬼将苏醒的传说。这些文化叙事跨越时空,在现代社交媒体上再次兴起。短视频平台常出现 “血月不能出门”“孕妇需避讳” 等无科学依据的内容,因神秘感和恐惧心理而广泛传播。
实际上,月全食是可精确预测的周期性天文现象。据天文测算,上一次我国可见全过程的月全食在 2022 年 11 月 8 日,下一次要到 2028 年 12 月 31 日。此次 2025 年的月全食,全国大部分地区能完整观测,十分难得。科学家不仅能提前数年算出每次月食的时间、范围和持续长度,还能通过观测月球表面亮度变化,反推地球大气层状态,监测全球气候变化影响。
当科学的光芒驱散迷信的阴霾,我们得以用更澄澈的目光凝视这片星空。事实上,每一次月全食都是地球与月球共同演绎的宇宙剧场,而人类既是观众,也是解读者。
现代天文学早已将月食的规律精确到分秒。通过计算轨道参数,科学家不仅能回溯千年前的天象记录,还能预言未来数百年的月食时刻表。例如,2025年9月7日的月全食,全球共有12个时区能观测到全过程,而我国东部地区因月落时间较早,只能看到前半段。这种时空差异本身便是对“血月统一预示灾难”最有力的反驳——若红月亮真是凶兆,为何灾难不随月食同步降临全球?
更有趣的是,月全食期间的红调深浅,竟成了研究地球的“天然实验室”。2019年智利火山喷发后,次年月全食的月亮呈现深褐红色,这是因为大气中悬浮的火山灰增强了红光散射。科学家甚至通过对比不同年代的月食记录,发现工业革命后地球大气透光率的变化。这些数据无声诉说着:所谓“天象异变”,实则是人类活动与自然规律交织的镜像。
在破除迷信的同时,月全食也为文化注入了新的诗意。如今许多城市会举办“赏月科普夜”,天文台用望远镜引导公众观察月面环形山在红月光下的轮廓;摄影师们则竞相捕捉“月全食项链”——月亮在复圆过程中与地标建筑构成的创意画面。社交媒体上,#红月亮摄影大赛#的话题下不再充斥恐慌,取而代之的是对光影艺术的惊叹。
面对 “红月亮”,我们应摒弃恐慌,以理解与欣赏的态度看待。它不是灾祸预告,而是地球与月球在宇宙中精准的光影共舞。它让我们意识到,在浩瀚宇宙面前人类曾多么渺小,而如今我们已能用科学揭开其神秘面纱。下一次 “红月亮” 升起时,不必闭门不出,不妨走出家门,抬头仰望,那抹温柔的红,是大气层折射的阳光,更是理性战胜迷信的见证。相信大家对 “红月亮” 现象有了更科学的认识,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此次观测 “红月亮” 的经历与感受。
来源:艺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