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哮喘患者“怕副作用、操作难”痛点?几个“轻松招”搞定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8 12:24 2

摘要:“有一位哮喘急性加重住ICU的老人,他就是因长期使用吸入制剂,药粉总是残留在咽喉导致持续的异物感,长期不适加口腔念珠菌感染,老人一气之下自己给停药了。”

“有一位哮喘急性加重住ICU的老人,他就是因长期使用吸入制剂,药粉总是残留在咽喉导致持续的异物感,长期不适加口腔念珠菌感染,老人一气之下自己给停药了。”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陈晓阳主任提到一个现象:许多管理不好急性加重的哮喘患者,都因种种原因对哮喘长期治疗产生厌倦、逆反,依从性不好。

陈主任告诉我们,许多依从性不好的老年患者认为病情既然这么重,治不治都没用,他们的情绪多来自于对长期治疗实用性的怀疑,以及身体机能下降带来的操作障碍,所以这部分人认为治了也没改善,还添麻烦。

“首先这是严重错误的一种认识,自从治疗哮喘的吸入激素发明后,其实决大多数患者的疗效都非常好,能够恢复正常生活。一方面,因为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是哮喘长期治疗的基石,但老年人的呼吸道黏膜更敏感,更易出现口腔念珠菌感染、声音嘶哑、咽喉干痒等副作用,且因吞咽功能下降,确实药粉易残留咽喉导致持续的异物感,让老人觉得用药比不用还难受;另一方面,有的老人记忆与操作能力下降(体力下降、吸气力量不足等),尤其一些独居老人,难以记住具体操作细节,还有因手抖、视力差,无法准确使用粉雾剂或气雾剂,多次失败后产生‘反正做不好,不如放弃’的挫败感。这部分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修改用药方案。”

“依从性不好的患者还普遍对疾病认知存在固化偏差,尤其老年人,很多都持有‘哮喘是气管炎,咳止了就好了’的旧观念,认为症状缓解就等于治愈了,所以自行减药或停药。”

“一些年轻人表示‘每天都要吸,我连一天三餐吃饭都嫌麻烦,这也太烦了’,怕麻烦,所以有时候他们甚至会故意‘遗忘’,还有的认为长期治疗可能影响到生活上的一些社交属性……。我在与大多数管理不好的年轻人沟通还发现,他们中又有大部分人在时间管理上过于随意,从而达不到要求。比如,年轻人工作压力大,经常加班、熬夜,难以在固定时间用药,还有人因赶地铁、赶会议等各种琐事忘记带药,久而久之形成了‘反正也没按时用,不如不用’的破窗效应。”

“一小部分人也会过分轻敌,认为哮喘是小毛病,发作时吸一吸就好,忽视长期抗炎治疗的重要性,甚至轻信一些民间偏方根治哮喘、运动能代替用药等谣言,放弃规范治疗。”

陈主任告诉我们,要提高哮喘长期治疗的依从性,关键是针对不同人群的核心痛点,除了常规的“哮喘日记”,我们可以用低门槛、易执行、有获得感的方法,把必须做,变成容易做甚至是愿意做。比如针对老年人,主要就是解决他们怕副作用、怕操作难、怕记不住等问题。

“有两个简单易行的小办法就能解决,第一个,要减轻咽喉刺激可以分三步漱口。第一步,兑温盐水(1小勺盐+200ml温水)含漱10秒;第二步,就像用漱口膏一样让盐水接触到咽喉部,咕嘟咕嘟几声然后吐出;第三步,再用清水漱口一遍。盐水能有效减少口腔念珠菌感染(鹅口疮)和咽喉干痒,比清水更管用。”

“第二个,辅助工具+口诀。气雾剂配套储雾罐药店都能买到,把气雾剂对准储雾罐接口喷1下,然后把储雾罐的面罩罩住口鼻(或用嘴含住),慢慢吸气(5-10秒),屏气10秒,再呼气,这样做就不用对准口腔,不用控制呼吸速度,对老人超友好。用干粉吸入剂的,准纳器操作就记四个字:开(推开滑杆)、吸(对准深部气道,深吸气)、屏(屏气10秒)、漱(漱口),用笔把这四个字写在药盒上。”

“年轻人的忘记,本质上就是没把用药当回事,解决方法是用‘提醒+激励’,让用药变成有点期待的事。”

陈主任告诉我们,比如,每天为自己准备好的一份新鲜水果或一份小点心作为预设奖品,用手机设置“闹钟提醒”(微信有一种“强提醒”会全屏弹出),备注“该吸药了!行动起来让呼吸更舒畅!”“照顾自己的时间到了,吸吸药!”……完成后把奖品送给自己,用小奖励来抵消“麻烦感”。

“现在还有一种游戏化打卡,比如有一些哮喘管理的APP,手机下载APP后每天用药后打卡,攒积分,有些程序还换口罩、药盒等小礼物,最好的办法还可以和一些病友建个小群,每天互相提醒,互相监督。”

来源:看呼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