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工程学院成功入选5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8 12:22 1

摘要:近日,教育部公布《关于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公示》,拟认定5999门课程为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湖北工程学院再添5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至此,学校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总数达10门,省级一流课程亦有69门,入选门数在湖北省同类高校中位居前列。

近日,教育部公布《关于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公示》,拟认定5999门课程为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湖北工程学院再添5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至此,学校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总数达10门,省级一流课程亦有69门,入选门数在湖北省同类高校中位居前列。

此次入选的5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涵盖线上、线上线下混合式、社会实践三类课程形态,其中线上一流课程1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2门、社会实践一流课程2门,课程类型丰富多元,体现出学校在不同教学场景下的课程建设实力。

入选名单

《景观材料与构造》

《景观材料与构造》是湖北工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大二必修社会实践课,课程代码ZX0405022,共48学时(理论12学时、实践36学时),2学分,由李君教授牵头团队授课。

课程目标明确:价值引领上,树“设计服务社会”信念,育乡村振兴应用型人才;知识探究上,让学生掌握景观材料与构造知识;能力建设上,提升学生问题解决与双创能力。

课程实践特色鲜明,依托孝感5个乡村及企业实践基地,采用“两学一做”模式:课内学理论,课外赴基地调研,岗中参与实战项目。如大悟顺山村设计项目,学生驻村调研、用乡土材料创新设计,还获企业导师全程指导。学生评教98.67分,团队获省级奖,指导学生凭实践成果获A类竞赛奖200余项。

《孝文化视觉创新设计》

《孝文化视觉创新设计》是湖北工程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大三(下)必修综合实践课(课程编码ZX0402011),由周玲副教授牵头团队授课,总学时48(理论12学时、实践36学时)、2学分,依托孝感2家企业实践基地开展教学。

课程以“思政+美育”为导向,采用“4+1”项目式教学,通过非遗体验、企业命题设计、乡村服务等实践,培养学生孝文化理解与视觉创新能力,构建OBE成果导向评价体系(平时30%+实践60%+成果10%)。

课程成效显著,2021年获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学生获国家级竞赛二等奖等多项荣誉,18幅装饰画进全国市场,葫芦文创直播获1.6万赞,还完成3项乡村振兴项目,募集3万元公益捐赠,获省市区三级媒体报道。

《礼仪与成功》

《礼仪与成功》聚焦日常生活社交基本礼仪,不针对商务、政务等专门领域,共九讲:礼仪概述(讲礼仪含义、意义与原则)、仪表礼仪(授着装服饰技巧)、体态礼仪(教站立行走要求)、宴请礼仪(说请客吃饭礼节)、社交礼仪(传电话、递名片等常识)、求职礼仪(授大学生求职礼节)、沟通礼仪(解思想感情传递反馈)、公共生活礼仪(供公共生活规则)、公共礼仪(明公共场所律己敬人礼节)。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现代生活节奏快、人际交往密,礼仪更成现代人刚需与成功者“护身符”。得体衣着、优雅举止等,是现代人必备礼仪清单。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懂礼讲礼,做彬彬有礼的现代公民,提升民族礼仪素质、助力和谐社会构建;具体目标为让学生知礼仪意义与原则、掌体态仪容规范、会接人待物礼貌、习职场礼仪常识,为职场铺路。

《酶工程》

《酶工程》是一门面向理工科类专业三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旨在学习绿色生物催化剂——酶的改良、生产理论及在农业重点领域的应用实例,培养学生综合型理论体系、思维能力、创新实践意识。课程历经20年前期发展,于2019年步入创新提质期,实现了从传统线下向混合数智化转型。

课程团队(负责人:都萃颖;骨干成员:郑操、李长春、张林)紧跟“教育家精神”引领,近5年培育20余名本科生收获国家级A类竞赛奖励荣誉、发表SCI论文及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于2022年获批湖北工程学院校级“金课”,2023年获批湖北省一流本科课程,2025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路基路面工程》

《路基路面工程》立足国家基建对卓越工程师的培养需求,以立德树人为主线,面向工程一线,助力学生重构道路工程跨学科知识体系,掌握路基路面结构设计计算能力,提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课程依托数字技术,打造“MOOC+SPOC+翻转课堂”智慧教学环境,衔接注册道路工程师执业要求,重构课程内容并融入前沿科研与课程思政元素,解决学生基础差异大、学习动力不足问题;创新“三三三”教学模式(课前-课中-课后三大环节,问题探究-案例分析-项目设计三种策略,诊断性-形成性-总结性三类评价),打破教学时空限制,改善“教师满堂灌”现象。

同时优化考核体系,构建多元智能评价体系,解决传统评价弊端。课程理念先进,具高阶性、创新性与挑战度,是示范性强的智慧课程。

近年来,学校始终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自身办学特色,积极贯彻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要求,严格依照《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两性一度”(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为标准打造“金课”、淘汰“水课”,将教学改革成果切实融入课程建设全过程,以“一流专业”与“一流课程”建设为核心牵引,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推动课程质量迭代升级与体系优化,不断夯实教育教学内涵,逐步构建起契合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流课程建设体系。

面向未来,学校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及教育数字化重要指示精神,依据《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等文件要求,结合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整改和专业认证等工作,聚焦本科课程质量提升与数字时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变革,持续推进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与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国家级一流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优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大力推进智慧课程建设,促进智慧教学与传统课堂深度融合。通过注入教育新理念、构建教学新形态、创新育人新模式,实现课程建设质的飞跃,切实全面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通讯员:冯建敏)

来源:小e教育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