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经在过去十年里没有教书的教师,没有书读的学生,没有坚持在车间车钳铣刨的工人,没有科研创新课题的科学家甚至没有正儿八经进行军事训练的士兵等等,都在沉默中期盼着赶快结束人非所用的状态,万众齐心,为“实现四个现代化”甩开膀子大干一番。
文/关中尧
中间为肖华
第一节 肖华在兰州军区礼堂就职亮相
1976年10月举国欢快的锣鼓声余音犹在耳边,转眼间冬去春来,1977年的神州大地百花齐放,到处是一派勃勃生机的景象。
曾经在过去十年里没有教书的教师,没有书读的学生,没有坚持在车间车钳铣刨的工人,没有科研创新课题的科学家甚至没有正儿八经进行军事训练的士兵等等,都在沉默中期盼着赶快结束人非所用的状态,万众齐心,为“实现四个现代化”甩开膀子大干一番。
百业凋零,百废待兴。时在继往开来只争朝夕之际,从上到下不可能糊里糊涂过日子,眼下当务之急是把过去那些事情在全国范围做一个了断,比如毁损的国家财产需要清算,数以千万计的冤假错案不能继续漠视“株连九族”平反昭雪等等。
总设计师说:运动来了往往伤害好人。那么,曾经伤害好人的人都是什么人?权威文件下达的标准是,追随xx、xx集团造反起家的人、帮派思想严重的人、打砸抢分子这“三种人”。那些蛰伏在人海中的形形色色的“山头王”终于到了“秋后算账”被揭批查的时候,史称的“清查运动”即将在全国范围各行各业上下左右立体纵横铺开。
苦寒的陇原大地,春天总是姗姗来迟,早春五月内地已是满园春色,金城兰州穿城而过的黄河岸边垂柳才绽出鹅黄嫩绿的幼芽。不过,在滨河路晨练的市民们发现,冬日封冻的黄河冰层已经消散的无影无踪,从巴颜喀拉山江河源约古宗列盆地的鄂陵湖、扎陵湖汇集奔流而来大河之水裹着凌冽瘆人的寒气,静静地从这座黄河上游最大的城市穿流而过,被横贯在兰州东部的六盘山脉阻挡而北流进入银吴平原,造就了“天下黄河富宁夏”的神奇福地。
同样守着黄河的甘肃人民,多年来却饱尝“陇中之苦甲天下”的滋味,尤以苦寒干旱的定西地区为甚,居然被身居省革委会高位的人轻描淡写称之为“外出乞讨那是当地人的一种传统习惯”。
在这个大形势下,南昌路上往日静谧的兰州军区大院犹如平静的湖面投进了一块石头,顿时激起了层层涟漪,在各级干部心里激起了难以抑制的波澜。
五月中旬一天下午两点,位于东教场西南角始建于五十年代初的军区苏式大礼堂里座无虚席,司政后机关和驻兰单位团以上干部提前就位,情绪高涨,交头接耳,他们今天有幸见证曾经是最年轻的开国上将、原总政主任肖华新任军区第二政委的就职亮相场景。在这之前军区党委已经召开过党委扩大会议,各大单位军政主官已经到会受到新任第二政委的接见。
由一野、西北野战军、西北军区沿革到如今的兰州军区,老底子以贺龙关向应统领的120师居多,解放宁夏的是杨罗耿兵团随后调出入朝。一野1949年底辖第一、第二兵团,共6个军,30多万人。全国解放后,地位特殊的新疆军区隶属军委直接管辖,兰州军区所辖战区地处西北腹地,除了短期辖有伸入中蒙边境额济纳旗一块边地外,全区基本无边防无战事。西北解放后,1军入朝,2军进疆,3军机关改装甲兵,4、6、7军有的改空军,有的撤编,尔后军区长期配属部队只有两个野战师,11师后来还留在西藏转新疆,55师一直是兰州军区主力,又在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东线战场打出了国威,相当一段时间内全区和机关的中高级干部皆出自该师。其他炮兵、装甲、守备、独立等师级部队均系后来组建和改建的。三北地区形势紧张后,陆续调入了21、47两个军,又组建了19军。这次高层配置三星上将在兰州军区还是第一次,不得不是一个罕见的现象。
肖华复出后,由军科第二政委转任兰州军区第二政委的传闻早已经在机关人员私下议论纷纷,各种猜测,核心是曾经声名显赫的上将怎么屈居中将之后?虽然都是长征干部,往日的资历军功职务不可同日而语,第一第二政委的位置到底怎么摆?不仅是一般干部的疑问,就连军区高层也多有疑惑。
尽管如此,此时此刻在军区机关大礼堂的集会,即将宣布的一纸命令终于使得传闻尘埃落定。在座的参会人员不时地伸出手腕看着手表的分针滴答滴答地接近开会时间。一点五十五分时,文化部俱乐部专司指挥唱歌的干事洪积瑞在前排高声喊道:全体起立!鼓掌!
随着播放的迎宾曲热烈欢快的响起,身高一米七零左右的肖华,体态壮实,步履轻快,身着崭新的六五式草绿色的确良军装,精神抖擞,神采飞扬,他和司令员韩先楚随军区第一政委、军区党委书记冼恒汉一起迎着潮水般的的掌声,从左侧侧幕走向主席台,他们并不交谈却笑容满面,细心的人观察到,肖华和韩先楚的笑是发自内心的开心爽朗,平日不苟言笑的冼恒汉的笑却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尴尬与勉强。
在侧幕边他们三人临走出时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冼恒汉让韩先楚先走,韩先楚谦让肖华先走,肖华挽起韩先楚说“班长先走”,推让片刻,冼恒汉只好先走出来。他们同时扬起右手向台下与会干部频频招手,依次在首排中间位置姓名标牌后落座。
他们身后相隔两三米处是一长溜副职:副司令陈康陈宏郭鹏张藩等都是中将、刘静海徐国珍伍生荣李书茂杨嘉瑞等副司令皆为少将,副政委高维嵩孔俊彪卜占亚谭开云兰文兆等后面,相跟着黑高威猛的苏北人参谋长马友里、儒雅洒脱的抗大教员出身的山东德州人政治部主任孙殿甲、解放战争时期十一师老师长江西老红军后勤部长余致泉少将。台下的机关干部多年来没有见过如此众多的军区首长齐装满员济济一堂,由起初潮水般变为有节奏的掌声一直到台上众多将领落座后还久久不息。
会议由军区党委副书记、副政委高维嵩主持,首项议程是全体起立高唱军歌“向前向前向前……”,专司指挥唱歌者洪积瑞干事敏捷地从舞台右侧门窜上台打拍子,动作夸张而花哨。肖华嘴唇一边蠕动,一边好奇地望着他。
1949年率领中国青年代表团参加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办的世界青年联欢节、1959年又以一出为新中国10年大庆创作的《长征组歌》蜚声中外、作为全军最高政治机关曾经主持者,所见所闻其世面之广大不言而喻,想必是对兰州军区这种场合人工指挥唱歌的初级模式感到新鲜诧异。
接下来,高维嵩用他那多年不改的陕北子长乡音方言,极为平静且无感情色彩的宣读了由时任军委主席华国锋签发的任职命令。命令宣布甫毕,肖华在热烈的掌声中站起微微点头,对台下以示谢意。
第三项议程是请新任军区第二政委肖华讲话。肖华虽然没有拿稿子,但显然是事先经过精心准备了腹稿。他口才极好,讲话不打绊磕,满口江西兴国老俵的浓重方言语言极富艺术感染力。
几句该说的客气话开场白之后,他语气加重言道:“我这次来兰州之前,英明领袖华主席亲切接见了我,做了十分重要的指示,他谆谆告诫说中央让我到兰州军区工作是经过了慎重的多方面的考虑,是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对我的信任,勉励我们要进一步把兰州军区的各项工作做好。军委副主席叶帅也亲自找我谈话,语重心长地做了重要指示。叶帅说兰州军区相比来讲条件比较艰苦但在全军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要有一盘棋的思想,高度稳定西北方向的政治军事局势。当前特别要肃清xx、xx的流毒影响,进一步加强全区部队的革命化现代化建设,把党和人民的重托扎扎实实落实好。”
肖华在讲这些话的时候,坐在台上主要位置的冼恒汉一直注目着他,一边听一边在笔记本上做着记录,目光专注,表情凝重,偶尔抬起头望着上空陷入沉思。
接下来,肖华话题一转,语调显得更为轻松浪漫。他说:“兰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闪耀在黄河上游中华文化摇篮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兰州军区的指战员长期战斗驻守在这里,既有光荣的革命历史传统,又受到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之水的哺育熏陶,我不仅要向大家学习致敬,还要在今后的岁月里和全区指战员一起热爱大西北,扎根大西北,为保卫和建设大西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肖华的讲话不断被雷鸣般的掌声打断,台下的干部许久没有听到过大区级领导如此精彩纷呈极具文采的演讲,群情激奋,备受鼓舞,大家不时点头感叹,互相交流,对肖华的即席演说啧啧称赞,从现场热烈的反应情形来看,毫不夸张地说人们从内心肺腑对肖华由衷佩服的五体投地。
肖华之后讲话的是司令员韩先楚,这位号称解放战争时期驰骋东北战场的四野3纵“旋风司令”、以善打阵地战攻坚战运动战等恶战和木船强渡琼州海峡解放海南岛享誉军内外,建国后官拜上将副总参谋长却要求到与台湾隔海相望有仗可打的福州军区坐镇。他用浓重的湖北红安乡音异常兴奋地简介了肖华由“娃娃司令”到总政治部主任的丰功伟绩,他几乎无视第一政治委员冼恒汉的存在,一口一个肖政委长肖政委短,对肖华到任热情洋溢的表示欢迎和赞赏。话虽不多,别具分量。
最后的议程是由冼恒汉代表军区党委、机关和全区部队指战员对肖华任职军区第二政委作了表态性的讲话,他的讲话是有稿子的,这位壮族农家出身的中将一口广西田阳方言,如果不熟悉不注意听辩,个别词句一般人真还听不懂。
第一页稿子讲完翻开还有第二页,第二页的内容没有多长就讲完了。平日金口玉言“贵人出语迟”的冼恒汉,文如其人,讲话中规中矩,遣词造句审慎,内容全面而热情有度,没有一句题外发挥之语,是典型的照本宣科官样文章。
讲话大意一是对肖华来兰州军区工作表示欢迎;二是希望军区领导班子和各级领导都要积极支持肖华同志的工作;三是借着肖华同志来军区任职的东风要进一步加强党委团结尤其是常委一班人的团结战斗,把军区的各项工作做好,让党中央、中央军委放心。
高维嵩最后强调指出,这次会议将以军区党委文件名义下发团以上党委,全区各单位各级领导回去后要召开党委会议,认真传达贯彻这次会议和冼政委、肖政委的重要讲话精神,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
不过,肖华在传达叶帅指示时,有一句话没有提及当然也不可能透露丝毫,那就是叶帅在接见他时最后说道:“你去兰州要注意,那里有个硬壳壳”。素以“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的此公政治手腕熟稔高超,话中有话,滴水不漏。俗话说“响鼓不用重锤敲”,何况肖华长期在中央中枢行走,以他十来岁就当上江西苏区“少共国际师”政委历练出丰富的政治经验,绝对不会不懂此话的弦外之音。
来源:云卜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