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不读'多巴ān'这个让人类快乐的物质你了解多少?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1 09:44 1

摘要:在当下这个 “万物皆可多巴胺” 的潮流时代,“多巴胺穿搭”“多巴胺美食” 之类的词汇已然广泛传播,大家对此早已耳熟能详。

在当下这个 “万物皆可多巴胺” 的潮流时代,“多巴胺穿搭”“多巴胺美食” 之类的词汇已然广泛传播,大家对此早已耳熟能详。

仿佛只要与多巴胺沾上点边,生活瞬间就能变得五彩斑斓,快乐也会成倍增加。

然而,不知道你是否曾心生疑惑,这个频繁挂在我们嘴边的 “多巴胺”,其中 “胺” 字的读音,或许并非如你一贯以为的那样。

许多人常常顺口就念 “多巴胺(ān)”,就连我自己,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也是这般读法。

但实际上,“多巴胺” 的 “胺”,正确读音应当是 “àn”。

“胺” 字读音的由来

“胺” 字是一个典型的形声字,由 “月” 字旁与 “安” 字组合而成。

其中,“月” 字旁在古代汉字里,通常是与 “肉” 相关联的。而 “安” 字在这里充当声旁,用于提示读音。在小篆字体中,“月” 与 “肉” 的字形极为相似,所以 “胺” 字里的 “月” 字旁实际上源于 “肉” 字。

如此一来,“胺” 字的本义便与 “肉腐败变臭” 脱不了干系。“安” 有安放之意,试想一下,肉放置着不去食用,可不就会慢慢腐烂变臭嘛。

而这种气味,在古代就被称作 “胺”。由此可见,“胺” 字最初就是用来形容食物在腐败过程中所产生的那种令人不悦的气味。

那么,“胺” 字的读音为什么是(àn),而非(ān)呢?这是由它在化学命名中的特定规则以及历史演变所决定的。

在化学领域,“胺” 指的是氨分子里的氢原子被烃基取代之后形成的有机化合物。

为了能够与其他类似的化学物质,比如 “氨”(ān)和 “铵”(ǎn),在读音上进行明确区分,以确保在学术交流和表达时的准确性,所以便将 “胺” 字规定读为 “àn”。

这种读音规定是化学学科领域内的一种专业约定俗成,经过长时间的使用与传承,最终成为了标准读音。

认识 “多巴胺” 这个跨界明星

既然我们已经纠正了 “胺” 字的读音,不妨进一步来了解一下 “多巴胺” 究竟是什么。这个乍一听颇具 “化学感” 的名词,实则是一个横跨化学、生物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 “跨界明星”。

从化学结构角度来看,多巴胺是一种含有胺基的有机化合物,隶属于儿茶酚胺家族。在大脑中,它担当着神经递质的重要角色,就如同大脑中的 “信使” 一般,负责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

不过,多巴胺之所以 “走红”,并非源于它的化学属性,而是得益于它在心理学领域的 “出色表现”。

"多巴胺"(Dopamine)是大脑分泌的神经递质,负责传递快乐、激励等积极信号,被称为"快乐激素"。

研究发现,多巴胺与人类的奖赏系统紧密相连,当我们体验到愉悦感的时候,大脑便会释放多巴胺。

这种被誉为 “快乐分子” 的物质,不仅对我们的情绪有着重要影响,还与学习、记忆、动机等高级认知功能密切相关。

1957 年,瑞典科学家阿尔维德・卡尔森首次证实多巴胺不仅是去甲肾上腺素的前体,更是一种独立的神经递质。

这一重大发现为他赢得了 2000 年的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而多巴胺在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研究中所展现出的重要作用,更是让它成为了医学研究领域备受瞩目的 “宠儿”。

来源:小小健康食堂管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