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你眼里,没有不懂事的孩子,”亲戚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刚开学就有老师反应,露露上课找同学聊天,偶尔会课堂上吃零食。班主任在微信群里点名提到这事,觉得超级丢脸。”
最近有一亲戚和我拉家常,说到刚上小学的女儿,疲惫的脸上有了更深的愁容。
她说:“我最近天天九死一生,天塌下来都不及孩子带来灾难的万分之一。”
“怎么了?你家露露一向乖巧懂事啊!”
在我记忆里,露露真的是一个乖巧的小女孩,每次见到她,都很热情地打招呼。
偶尔和她交谈,会小声的抱怨,妈妈嫌她笨、话多。
“在你眼里,没有不懂事的孩子,”亲戚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刚开学就有老师反应,露露上课找同学聊天,偶尔会课堂上吃零食。班主任在微信群里点名提到这事,觉得超级丢脸。”
加上写作业磨蹭,现在看到女儿,心里就莫名的烦躁。
感叹说:“真的是越大越不听话,怎么吼她,她都不听你的,有时候真想一把掐死她,越大越难管。”
只要懂一点育儿知识,都能想到,控制好自己情绪,就是对孩子的身心保护。
孩子的调皮捣蛋,往往只是导火索。真正点燃我们怒火的,是深埋在生活压力下的“情绪冰山”。当工作中的委屈无处倾诉,家庭琐事压得人喘不过气,孩子的“不听话”就成了最后一根稻草。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指出,父母的情绪失控,往往源于自身未被满足的需求。你可能渴望片刻安宁,却在孩子的哭闹中被击溃;可能需要被理解,却在育儿的孤独中迷失。
更深层的原因是,我们对“好妈妈”的定义过于苛刻。社会期待母亲永远温柔、耐心、无私,而当我们无法做到时,内疚感就会转化为愤怒。你对孩子发火,其实是在对自己失望:为什么我不能做得更好?这种情绪的恶性循环,让坏脾气成为一种“自我惩罚”的投射。
孩子的世界比我们想象得更敏感。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的情绪发展高度依赖于父母的反应。当妈妈发脾气时,孩子的大脑会释放压力激素,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可能影响他们的安全感、自尊心,甚至未来的亲密关系。
你可能觉得只是“吼一吼”没什么大不了,但对孩子来说,那是天塌地陷的瞬间。他们可能开始怀疑:“是不是我不够好,才让妈妈生气?”有些孩子会变得格外讨好,试图用乖巧弥补“错误”;而另一些孩子则会变得叛逆,用更激烈的行为对抗压抑。更令人心痛的是,那些被坏脾气伤害的孩子,长大后可能重复父母的模式——因为他们从未学会更好的方式。
坏脾气不是洪水猛兽,它只是需要被看见、被理解。当你感到怒火中烧时,不妨先深呼吸,问问自己:“我为什么生气?是因为孩子,还是因为我自己?”这种暂停能让你从情绪的漩涡中抽离,重新掌控局面。
设定“情绪暂停键”是一个简单却有效的方法。当你感到失控时,告诉孩子:“妈妈现在需要一点时间冷静,等我好了我们再聊。”这不仅保护了孩子,也让自己有机会调整呼吸、平复心情。你会发现,很多时候,愤怒只是短暂的乌云,而暂停能让阳光重新照进来。
坏脾气的改变需要时间,但每一个小的调整,都是在为未来播种。每天留出10分钟,和孩子进行“高质量陪伴”。放下手机,专注地听他们讲学校里的趣事,或者一起玩一个简单的游戏。这种专注的联结,能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也能减少他们“求关注”的调皮行为。
别忘了照顾好自己。情绪管理的前提是自我关怀。每周抽出时间做一件让自己开心的事,无论是泡个热水澡、读一本好书,还是和朋友小聚。当你内心充盈时,坏脾气自然会减少。
当你意识到自己发脾气伤害了孩子,不要害怕道歉。真诚地说:“妈妈刚才不该对你发火,我错了。”这不仅不会削弱你的权威,反而会让孩子学会如何面对错误。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提出“足够好的母亲”理论:完美的母亲不存在,但愿意反思和修复的妈妈,才是孩子成长中最好的榜样。
坏脾气并不可怕,它是成长的契机。每一次失控,都是一次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每一次道歉,都是一次与孩子更深层次的联结。当你学会温柔地对待自己,也会发现,孩子的笑容正在重新绽放。就像春天的种子,耐心与爱会慢慢破土,长成一片温暖的森林。
作为江西本土家庭教育领域的标杆企业,兴智家庭教育自 2015 年成立以来,始终以 "兴启家庭智慧,成就三亿幸福家庭" 为使命,其创新实践与社会价值引发大江网、问政江西、文明江西、大江新闻、中国江西网、江西日报等省内权威媒体的持续关注。
截至 2025 年 3 月,企业累计获得超 130 家主流媒体报道,累计曝光量突破 2568 万次,成为家庭教育行业的现象级品牌。
来源:兴智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