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京城里藏着这么一所高校,论实力能排进全国前50,论学科有四个专业全国顶尖,论师资队伍里坐着五位院士大佬。可就是这么一所硬核211大学,去年在四川招理科生的时候,愣是比云南大学还少1分。这事儿搁谁听了都得愣三秒——南京农业大学到底差哪儿了?
江苏这所211太委屈!4个王牌专业全国第一,5院士坐镇为何分数线输给云大?
南京城里藏着这么一所高校,论实力能排进全国前50,论学科有四个专业全国顶尖,论师资队伍里坐着五位院士大佬。可就是这么一所硬核211大学,去年在四川招理科生的时候,愣是比云南大学还少1分。这事儿搁谁听了都得愣三秒——南京农业大学到底差哪儿了?
翻开南农的履历表,随便挑一条都能镇场子。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人家就被盖章认证为全国重点大学,比现在很多网红高校的资历都老。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作物学、畜牧学这四个王牌专业,在教育部学科评估里直接拿了A+,相当于全国高校里的单科冠军。更别说学校还有五位院士坐镇,光是这些院士带的研究团队,每年拿的科研经费都能盖栋实验楼。
可就是这么个实力派,在高考招生市场上偏偏卖不出价。去年四川理科592分的门槛,比云大还低1分。要论综合实力,南农的全国排名比云大高出一截;论专业精度,四个A+学科能把不少985都比下去;论城市位置,南京再怎么着也是长三角核心城市。但现实就是考生们宁愿多花1分去云大,也不愿意踏进南农的门。这事儿说奇怪也不奇怪,农业俩字儿就像块烫金招牌,挂得越高反而越让人躲着走。
有人说是南京这座城市拖了后腿。虽说南京顶着省会名头,高校扎堆的仙林大学城也算热闹,但比起北京上海的摩天大楼,苏州杭州的互联网大厂,南京的节奏确实温吞了些。再加上南农扎根的卫岗老校区,周边连个像样的商业综合体都没有,00后考生刷着手机查校园环境,看着灰扑扑的教学楼照片,心里早就打了退堂鼓。不过要说地理位置真能差到影响分数线,同在南京的南航、南理工怎么就能年年水涨船高?说到底,还是专业认知这道坎儿没跨过去。
现代农业早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黄历了。南农现在搞的都是无人机巡田、基因编辑育种、智慧农场管理系统这些高科技玩意儿。学生上课摸的是卫星遥感地图,下课进的是国家重点实验室,毕了业进的可不只是农业局——生态环境部招土壤修复专家,海关总署抢农产品检验人才,就连拼多多、美团这些互联网公司都在抢着要农业大数据分析师。可惜这些信息就像掉进深井里的石头,在考生和家长圈里激不起半点水花。
要说这事儿给我的冲击,首先想到的是咱们的教育观念真该更新换代了。现在家长选专业还停留在二十年前的认知层面,总觉得学计算机、金融才是体面工作,学农业就是下地种田。可他们不知道国家每年在乡村振兴上砸了多少钱,更看不见现代农业产业链上早就长出了年薪三十万的岗位。南农这些211强校的尴尬处境,本质上反映的是整个社会对农业价值的严重低估。
再往深了想,城市吸引力这事儿也不能全赖南京。成都、武汉这些新一线城市的大学生为什么越来越吃香?因为当地政府懂得把高校资源和产业布局拧成一股绳。南京守着南农这样的农业金字招牌,要是能在江北新区搞个现代农业创新园,把学校的科研成果就地转化,让学生还没毕业就能看见实实在在的产业前景,分数线哪还用得着学校自己发愁?
说到专业冷热这个死结,我倒觉得高校招生办得学学带货主播的本事。南农完全可以把院士导师请出来拍短视频,让学霸学长直播智慧农业实验田,把国家重点实验室搞成网红打卡点。现在年轻人就吃这套直观刺激,你光在招生简章上印"四个A+学科",还不如让他们亲眼看看无人机怎么给稻田做体检。
还有件事特别有意思,云南大学去年分数线反超南农,可能还真不是实力问题。云大靠着"双一流"的名头和云南旅游的热度,这两年存在感刷得飞起。反观南农,明明捏着全国顶尖的农业王牌,宣传上却总端着211的架子。要我说,高校招生也该有点互联网思维,该蹭热点就蹭热点,该造话题就造话题。比如趁着全民关注粮食安全的时候,把学校保障国家种业安全的研究成果狠狠宣传一把,绝对比印一万份招生手册管用。
等再过五年十年,当人们发现粮食安全比芯片危机更致命的时候,当智慧农业成为比互联网更烧钱的风口的时候,南农这些扎实搞农业研究的学校,迟早会等来自己的高光时刻。现在分数线低几分,说不定正是捡漏的好机会——这话我可不敢跟考生家长直说,但他们早晚会明白,选大学和买股票其实是一个道理,得学会看价值而不是追涨杀跌。
来源:三木讲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