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芒果的升级之路——看百色田东芒果产业如何华丽转身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8 12:03 1

摘要:八月,百色田东的阳光被芒果林滤成金箔,漫山遍野的芒果压弯枝头。田东县祥周镇九合村芒果种植户李世松清点刚采摘的“桂芒一号”,笑得眼角堆起褶皱:“头一回大规模挂果就丰收,产量比预想的还高,客商抢着要。”这声感慨,恰似一把钥匙,打开了田东芒果产业蜕变的密码箱。

八月,百色田东的阳光被芒果林滤成金箔,漫山遍野的芒果压弯枝头。田东县祥周镇九合村芒果种植户李世松清点刚采摘的“桂芒一号”,笑得眼角堆起褶皱:“头一回大规模挂果就丰收,产量比预想的还高,客商抢着要。”这声感慨,恰似一把钥匙,打开了田东芒果产业蜕变的密码箱。

芒果车队北上出发直奔哈尔滨。阮清晶 摄

01

品种革新

芒果林甜蜜升级

“2022年,我把家里20亩果园全部改种新品种,今年第一年就迎来了丰产丰收。”李世松轻轻摩挲着“桂芒一号”果皮,仿佛在抚摸三年来的心血与期盼。

而在他的记忆里,田东芒果走过的,却是一段曲折的路。曾几何时,这里的果园品种杂乱——土芒、红象牙、金煌……40多个品种混种并行,品质参差不齐,上市时间分散,市场定价混乱。“哪个品种赚钱,大家就一窝蜂改种,不管技术、品质,好品种也被做烂了,收购商压价压得人心慌。”李世松回忆道,“果贱伤农,不是一次两次了。”

转机始于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近年来,田东县痛定思痛,决心为芒果产业“瘦身提质”:依托与中国热科院、广西芒果创新团队等科研机构合作,大力开展新品种选育、引进筛选、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等研究,果断淘汰低产劣质品种,重点推广桂七、台农1号、金煌等10多个优质品种矩阵。其中,我国首个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权证书的“桂芒一号”,以布丁般绵密的口感和独特椰香,在高端市场掀起味蕾风暴。

“我们通过‘科研+企业+农户’协同模式,统一规划种植、品牌销售并保底回收,确保每颗果子都保持顶级品质。”广西华农芒香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推广负责人苏瑞妮介绍,“该品种果型饱满、肉质细腻、香味独特,市场竞争力显著。”目前,田东县“桂芒一号”种植面积达2000亩,今年200多亩迎来首年投产,产量约60吨。

“我们不仅要种好品种,更要立好标准。”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为了从源头把控品质,田东相继发布《地理标志产品田东香芒》《地理标志产品田东香芒标准果园建设管理规范》两项地方标准,从土壤管理、施肥用药到采收、储运,全流程划定“硬杠杠”,让高品质芒果有标可依。如今,绿色生产已成为田东芒果的新标签。截至目前,该县已有35家经营主体获芒果绿色食品认证,认证面积达17.7万亩,占该县种植总面积的52.07%,年产绿色认证芒果达15.5万吨。

02

科技赋新

智慧果园降本增效

采收季,最让果农头疼的,往往不是摘果,而是运果。

田东县多为丘陵山区,果园大多依坡而建。过去,果实采摘后,全靠人工肩挑背扛,一步一颤地下山。

“去年采收季雇了8个工人运果,光运费就花了两万多元。”祥周镇百银村芒果基地负责人杨江回忆,“最怕下雨,路一滑,人摔跤、果磕碰,一个采收季下来,人都要脱层皮。”

如今,这份艰辛正被科技悄然改变。

近日,在祥周镇百银村百色芒果生产技术试验示范基地,一场“空中运输”正在上演:多架无人机呼啸而起,精准悬停、挂钩、平稳起吊……沿着预设航线平稳穿行于果林之间,缓缓降落至集货点。“现在运130斤芒果,100米的水平距离,来回一趟1分钟就解决了。”杨江语气中满是惊叹,“以前想都不敢想”。

“我家几十亩果园都在高坡上,过去一人背七八十斤果,走几百米陡坡要20分钟。”果农曾如腾擦着汗笑道,“现在,人轻松了,果子也安全了”。

效率的跃升,带来的是实打实的成本下降。广西电子学会低空经济专委会产教融合中心主任胡霞算了一笔账:人工搬运成本约450元/吨;无人机运输仅需250元/吨,单台日均运力达12至15吨,效率提升3倍,成本降低40%。“一台无人机,能顶两到三个壮劳力。”田东县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农艺师说,不仅省力,还能减少磕碰,保住芒果的颜值与鲜度。

这不仅是运输方式的革新,更是广西首例“无人机+芒果产业”的创新实践。依托国家《低空经济发展白皮书》政策东风,田东县联合高校、科研学会,探索科技赋能乡村产业新路径。

科技重塑的,远不止运输环节。从“空中快线”到“云端管理”,智慧农业已在田东遍地开花。

在林逢镇东养村芒果种植示范基地,果园仿佛装上“大脑”:高清摄像头、气象站、土壤墒情传感器等设备全天候采集数据,汇聚至智慧农业云平台,实时推送到果农手机。

“什么时候施肥打药,用多少量,系统都会提醒。”果农黄涛举着手机笑道:“通过App还能远程控制水肥一体化系统,实现精准灌溉,比以前省水省肥,果子长得更好了。”

“以前靠经验,现在靠数据。效率高了,成本低了,果子也更甜了。”基地负责人道出科技带来的真切改变。

03

融合创新

“芒果+”积聚乡村新动能

“家人们,看这‘S型’桂七芒,果肉金黄纤维少,现在下单,送货上门哟。”8月20日,果农甘忠铭对着手机屏幕热情推介的同时,数千里之外的北京消费者李女士完成支付,系统便根据收货地址自动匹配七成熟果实——一场跨越千里的“甜蜜约定”就此达成。

这场跨越千里的“甜蜜约定”,源于田东制定的《芒果电商销售服务规范》广西地方标准——按重量分级,统一果形色泽,按距离匹配成熟度,确保送达时口感最佳。

标准护航,线上销售爆发。2024年,田东芒果线上销售额超3亿元,助农增收超3000万元。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芒果丰收季促消费活动期间,全国各地的采购商、电商企业、网红达人齐聚田东,直播间“火力全开”,现场签约金额达1.2亿元。

“以前愁销路,现在果子还没下树就被订光了。”甘忠铭笑着说,“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变成了新农活。”

线上销售风生水起,线下产业链延伸也在同步发力。田东积极引进巨人园、鲜友等深加工企业,开发NFC果汁、芒果冰棒、冻干果脆等8大类深加工产品,年加工鲜果3.2万吨,产值8000万元,产品远销俄罗斯、日本、韩国、哈萨克斯坦等国家。“本季芒果季,我们已出口俄罗斯10个货柜的芒果冰棒,平均每柜28吨,全是订单生产。”田东亿升进出口公司总经理林德恩介绍。

据悉,1—8月,田东县规上芒果加工业产值达1705万元。

产业链成熟,“芒果+”融合水到渠成。今年6月,芒果文化活动月的“两会两节一赛事”惊艳出圈:草坪集市上,田东自家人明星演唱会持续开唱,搭配夜市美食吸引大批市民游客打卡;芒果杯篮球公开赛激情开赛,座无虚席。据统计,芒果文化活动月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旅游总消费同比增长15.83%。

“我们要把芒果元素深度融入吃、住、行、游、购、娱,打造‘生产—加工—体验—消费’的完整链条,让芒果成为田东最响亮的文化符号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劲引擎。”田东县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信心满满。

来源:广西农业农村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