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九三阅兵前夕,益阳明清古巷,抗战老兵后代张女士,为老父亲寻一壶其生前最爱吃的苏楚江甜酒。
□杨静萍
九三阅兵前夕,益阳明清古巷,抗战老兵后代张女士,为老父亲寻一壶其生前最爱吃的苏楚江甜酒。
东边湾甜酒米酒明清古巷店主理人秦慧听闻缘由,热情邀请张女士登上二楼雅座,一述苏楚江甜酒的前世今生。
张家塞合兴甜酒。
店里飞檐翘角木楼不远处,传来益阳弹词的唱音:甜酒馆,苏楚江,甜酒冲蛋喷鼻香……
原来,苏楚江甜酒为前世,合兴甜酒是今生。红网“观潮的螃蟹”推出湖南“一县一品”系列报道,第六篇来讲讲合兴甜酒的故事。
300年的历史传承
据1989年版《益阳志》记载:张家塞甜酒,生产于合兴村,又称合兴甜酒,它起源于齐头山古街,是传承“苏楚江”的新生代产品。
现在村里多家手工作坊、厂家,均传承自苏楚江甜酒的制作工艺。
益阳市资阳区张家塞乡合兴村,位于洞庭之南,民主垸西北,为原齐头山、付丰两村落于2008年合并而成。
资阳区张家塞乡合兴村。
回眸上溯,一千三百年前的大唐盛世,洞庭湖水时涨时落,堆积起水草丰美的洼地,形成店铺比邻、声响荆楚之地齐头山古街。
时间长河奔腾至康熙年间,宝庆妇人苏氏,携子楚江由资水上游宝庆府逃荒至齐头山古街,居于黑水塘畔。
该塘远看像黑水,近观水质清澈、口感甘洌。
黑水塘,一塘成就三宝:熬烧酒、拔甜酒、打白干子。
村里还流传着拔甜酒的俗语——“冬至甜酒夏至浆,腊月恰得到端阳”,意思是冬至前后制作的甜酒,能存放到夏至吃糯米浆的时候,从腊月到端午节都有甜酒吃。
制作甜酒的酒曲。
苏氏看到好水酿出益阳人心头之爱的甜酒,心念一动,便用老家的酒曲秘方(益阳人称甜酒药子),用黑水塘水做成甜酒,维持一家人生计。
后来,苏氏的儿子娶妻生子,甜酒生意越来越好。苏氏便将做甜酒药子的草药秘方传给儿媳。
日久天长,齐头山形成了甜酒秘方由婆婆只传长媳不传其他子女的民俗,苏氏甜酒也以其子苏楚江之名冠名。
蒸糯米饭。
苏楚江甜酒因口感好,分量足、保存时间长,被宝庆府的老乡推介到大码头魏公庙。
魏公庙,为益阳簰业尊为祖师爷的宝庆人魏公所设。
大码头,为资水上下游货物集散处、益阳水运文化的发祥地,这里通江达海、商贾云集。
苏楚江甜酒在宝庆老乡的力捧下,声名日盛,成为益阳十大名小吃之首。
独具风味的三道“秘方”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唤醒合兴村人沉寂已久的小康梦,村民们重操旧业,走街串巷,一声声“卖甜酒”的悠长吆喝,让口袋渐鼓。
不少人家起了楼房,肩挑木桶四处吆喝的方式也改成了骑摩托运输。像胡连波一家,靠酿造甜酒,把一双儿女送进了高等学府。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合兴村村民就已经开始挑着甜酒担子沿街叫卖。
当时代的车轮行进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合兴村村支两委全盘思考着村民共同富裕的方式。大家不约而同,选择了苏楚江甜酒酿造技术。
方向确定后,村支两委紧锣密鼓。
首先确定村民李世奇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申报省级非遗项目。
七十出头的李嗲,热爱合兴文化,从小对村民制作甜酒的传统耳濡目染,一直醉心于收集、研究有关张家塞甜酒的传说和历史。
经过项目研究论证,他总结出张家塞甜酒独具风味,源于“酒曲正、糯米纯、水质优”三大原因。
合兴甜酒。
酒曲正:采用天青地白、甘草、香藿草、薄荷叶等中草药和米碾碎,加水发酵后揉成团晾晒而成,祖传配方能保证甜酒发酵效果。
糯米纯:采用经几十年优选留下的糯谷种子,由村民自己种植、筛选,保证了糯米的纯度。
水质优:1974年,湖南省地质局工作人员曾到张家塞进行地质调查,证实合兴村属东西南北四洼之地,地下水所含矿物质成分较少、水中微生物少,水质纯净,加之冬至时节气温低,是酿制甜酒久放不坏的原因。
2023年12月,张家塞甜酒酿造技艺被列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与此同时,村支两委与湖南农业大学深度合作,建设千亩智慧种植基地,采用物联网技术监测糯米生长环境,通过智能防虫、精准灌溉等技术,使糯米亩产提升20%,优质稻米占比达95%,为甜酒酿造提供原料保障。
精选后的糯米,经过淘洗、浸泡、上甄、冲凉、拌酒曲、发酵,华丽转身为一钵莹白如玉的甜酒,在百姓家中包括过年过节、婚嫁、坐月子等重要日子里,成为厚待亲友嘉宾的上品。
发酵的糯米。
比如年轻后生相亲,姑娘家待客用甜酒煮圆蛋,那么婚事成功率十有八九。
合兴甜酒,盛满了风土人情,滋润着小城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
酿出3000万元的甜产业
近年来,合兴村的品牌甜酒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胡连波的阿连甜酒厂、郭春生的旭蓝甜酒厂、王明辉的富红甜酒厂、胡广牛胡宇的玲妹子甜酒厂、王飞群的富森甜酒厂、村支书胡德方为法人代表的合兴甜酒总厂,剑指国内市场。
为了让非遗甜酒既传承传统酿造的优势,又符合市场发展需求,村支两委一拍即合,于是合兴村甜酒协会应运而生。
协会为产业量身打造出一整套计划:组织专门从事甜酒产业的农户去外地考察学习,定期参加市场监管部门的食品安全相关培训,让非遗甜酒保持原汁原味绿色环保,并统一标准,管控好质量。
技术人员在撒酒曲。(图源:益阳市资阳区融媒体中心)
自此,合兴村甜酒产业插上科技的翅膀,高速发展。
1400平方米的标准化甜酒生产车间建成投产;2200立方米冷库,实现从原料储存到成品冷藏的全流程温控管理。
2024年,扩建7个标准化食品车间,引入现代化生产线,在保留古法酒曲酿造工艺的基础上,实现甜酒生产的规模化与标准化。
封装发酵。
与此同时,由村支两委、甜酒协会、科研机构及企业代表组成的“产业推进小组”,开发甜酒饮料、甜酒奶茶等衍生产品,延伸产业链,并举办技艺培训班,培养本土技术骨干200余人。
就在这一年,“张家塞合兴甜酒”区域公共品牌注册成功,并通过SC资质认证,打通商超连锁销售渠道。
在2024年“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上,合兴甜酒斩获金奖。
张家塞合兴甜酒食补。
东边湾甜酒厂聚焦高端礼品市场,2025年单品售价突破200元/斤。其女老板李月红,原在深圳创业,后来回乡创办甜酒厂。东边湾甜酒曾在2020年6月全省米粉及小吃擂台大赛上,荣获“湖南省最具特色小吃”称号。
“卖甜酒啦,不甜不要钱”,旭蓝甜酒厂厂长郭春生则在直播中带货,乡音浓厚的吆喝声,吸引了百万观众,单场直播销售额突破10万元。
张家塞乡合兴村直播基地,主播通过直播销售甜酒。
人声鼎沸的益阳市资阳区明清古巷内,明清建筑风格的东边湾甜酒与旭蓝甜酒各具特色的酒楼南北呼应,甜酒专柜产品琳琅满目,让游人目不暇接。
明清古巷步行街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弘扬着千年银城的文化底蕴。
“东边湾”“旭蓝”等子品牌培育成功,形成差异化竞争。
如今,合兴甜酒不仅走进了益阳市大小实体店,占据了当地85%的市场份额,而且,线上销售额占比达50%,合兴甜酒端上了全国各地的餐桌。
甜酒的独特口感,征服了不少食客的味蕾。
在合兴村,还建了甜酒博物馆,通过实物展陈、互动装置还原甜酒酿造历史,集成品销售、酿造体验于一体,展示着美食文化的源流。
从2023年初到2025年,合兴村甜酒从业人员由300余人增加到800余人,覆盖了从糯米种植、甜酒酿造到包装销售的全产业链。
目前,全村甜酒年产量突破300万公斤,较2023年翻了一番;年产值也从1500万元跃升至目前的3000万元,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达60万元,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合兴村村支两委还线上线下吸纳47户“新村民”落户,包含电商运营、食品工程等专业人才,增强了产业链的造血功能。
航拍合兴村。(图源:益阳市资阳区融媒体中心)
合兴合兴,合力则兴。
合兴村人在“酿造”甜酒产业的过程中,开阔了眼界,提升了格局,计划3年内建成甜酒文化产业园,集成研发、生产、文旅等功能,打造“甜酒+”产业生态圈,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取材于千年山水,揉合起前世今生,合兴人酿的不只是甜酒,更是一种生活。
来源:红网·红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