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6日清晨,大陆3艘渔船正在澎湖附近海域正常作业,台“海巡署”的巡防艇突然逼近,用广播要求停船接受检查。
9月6日清晨,大陆3艘渔船正在澎湖附近海域正常作业,台“海巡署”的巡防艇突然逼近,用广播要求停船接受检查。
据渔民事后通过律师传递的信息,当时船员因担心台方以往的粗暴对待,试图加速驶离,却遭到台舰高速追击,期间台方巡防艇直接贴近渔船船身,强行架设登检梯,多名身着制服的人员登船后控制船员,甚至出现推搡动作。
更令人愤慨的是,台方并未对渔获进行登记或扣押,而是当着渔民的面,将近1公吨刚捕捞的渔获全部倒入海中。
这些渔获包含带鱼、鱿鱼等经济鱼类,是渔民近一周的劳动成果,按市场价格估算价值超10万元人民币。
事后,台伪“海巡署”在新闻稿中轻描淡写称“依法处置越界渔船”,却对抛渔获的细节只字不提。
此次行动至少突破三重底线,一是执法尺度底线,以往两岸渔业纠纷多以罚款、限期遣返收场,抛渔获的情况并不多。
二是人道底线,渔获是渔民生计根本,台方此举直接切断船员短期收入来源,三是两岸默契底线,台方刻意在外国军舰过航时行动,打破了“不借外部势力挑事”的隐性共识。
从这些细节不难看出,台当局的目标绝非“维护渔业秩序”。
最重要的是,此次扣船并非台方首次针对大陆渔船。
回溯2017年,大陆“闽狮渔07605号”在台湾海峡拖网作业时,台“海巡署”第三海巡队以“越界”为由拦截。
不仅用探照灯照射、鸣笛警告,还在登船后查扣渔具,最终对渔船处以340万元新台币罚款,更以“妨害公务”为由起诉代理船长及5名船员,导致船员被限制人身自由近1个月。
2019年更是台方扣船的“高发年”。
当年8月17日至20日,短短4天内,“闽惠渔02055号”、“闽丰渔00658号”等3艘渔船及1艘油料补给船相继被扣押,其中“闽丰渔00658号”上400公斤渔获被抛海,船员被关押期间甚至面临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
同年11月5日,台湾马祖海巡队更在未提前警示的情况下,强行登上大陆渔船“闽霞渔01971号”,逮捕4名船员,事后仅以“涉嫌越界”含糊回应。
最严重的升级发生在2024年2月14日,台“海巡署”巡逻艇在厦金海域,以“驱离越界渔船”为由,高速撞击大陆“闽晋渔05891号”,导致渔船船体破裂进水,4名渔民落水,其中2人死亡、2人重伤。
台方不仅未及时救援,反而加速驶离现场,事后还宣称“渔船恶意冲撞巡逻艇”,引发大陆各界强烈愤慨,连岛内部分媒体也质疑“执法过当”。
从罚款到抛渔获,再到撞船致人死伤,台方的手段不断激进,背后的政治目的愈发明显。
而这一次扣押渔船,很显然也是一场政治戏码。
9月6日台方扣船的时间点,绝非巧合。
当天上午,加拿大海军“魁北克”号护卫舰、澳大利亚海军“布里斯班”号驱逐舰从菲律宾苏比克湾美军基地出发,高调穿航台湾海峡。
据东部战区新闻发言人施毅海军大校证实,这两艘外舰在航经过程中存在“滋扰挑衅”行为,东部战区随即组织舰艇、战机全程跟监警戒。
更值得关注的是台方的异常动作。
以往外国军舰过航台海时,台军和台海巡船多选择“远距离观望”,避免卷入中美对峙。
但此次,台“海巡署”一艘巡逻艇特意赶往外舰航经海域附近,重点监控大陆海警船的动向,甚至在无线电频道中与外舰有短暂通联。
台军方事后还在声明中强调“外舰无害通过”,暗示台方认可其行为,这相当于间接为外舰“站台”。
这种“配合”的背后,是美台近期密集的勾连动作。
8月下旬,台军宣布向美国采购108枚“标枪”反坦克导弹,总金额约1.2亿美元,这批导弹计划部署在台湾西部沿海;
同期,台伪防务部门一名高级官员秘密前往美国阿拉斯加,与美军印太司令部官员举行会谈,议题涉及“台海军事态势评估”。
9月6日当天,民进党当局大陆委员会主委邱垂正还在美国华盛顿智库发表演讲,刻意渲染“大陆军事威胁”,呼吁美国加强对台“安全承诺”。
这些动作串联起来,台当局借扣船配合外部势力制造台海紧张的意图,已昭然若揭。
面对台方的挑衅与外舰的滋扰,解放军的反制迅速且有力。
9月7日清晨6时许,东部战区出动包括歼-16重型战斗机、空警-500预警机、运-8反潜机在内的25架次军机,从多个方向出海活动。
根据台防务部门发布的“即时军事动态”,其中14架军机直接逾越所谓“海峡中线”,进入台湾西南、东南空域,形成“多方向、多机型”的协同态势。
此次反制绝非简单的“战机巡航”,而是体系化的战备警巡。
除了空中力量,东部战区还派出多艘驱护舰,在台湾海峡南部海域展开联合海空协同训练,重点演练“对海突击”“空中拦截”等科目。
从公开的训练画面看,歼-16战机挂载实弹,与舰艇形成“空海一体”的监控网络,这意味着解放军已具备在台海海域“即时响应、立体管控”的能力。
对比以往,此次反制有两个明显特点。
一是反应速度快,从台方扣船到解放军展开警巡,间隔仅12小时,体现“快速响应”能力;二是层级高,空警-500预警机的加入,意味着解放军可对台海周边空域实现“全域监控”,掌握战场主动权。
这种反制不仅是对台方扣船的回应,更是对外部势力介入台海的明确警告,解放军有能力、有意志维护国家主权,任何挑衅都将面临对等反制。
台当局以为借扣船能讨好外部势力、转移内部矛盾,却没意识到此举正让台湾陷入双重困境。
要知道,台湾渔业对大陆市场依赖度极高2023年台湾对大陆的渔产品出口额达18.7亿美元,占台湾渔产品出口总量的42%。
台方频繁扣押大陆渔船,已导致大陆渔民对台湾周边海域作业产生顾虑,部分渔业合作项目也被迫暂停,直接影响台湾渔产品的供应链。
更严重的是台湾形象的崩塌。
台当局一直试图在国际上营造“法治、人道”的形象,但扣船抛渔获、撞船致人死伤的行为,让国际社会看清其“双重标准”。
2024年2月撞船事件后,国际渔业组织曾致函台当局,要求解释“执法过程中的人道措施”,但台方始终回避。
此次抛渔获事件曝光后,不少国外媒体,均提及“台方行动可能加剧两岸紧张”,未采信台方“依法执法”的说法。
对台当局而言,更大的风险在于“战略误判”,台方将渔民当作政治棋子,以为能借助外部势力牵制大陆,却忽视了解放军反制力度的升级。
从战机跨中线到海空联合警巡,解放军的反制手段正从“警示性”向“实战化”转变。
一旦台方继续突破底线,比如扩大扣船范围或联合外部势力搞军事演习,很可能触发更严厉的反制措施,届时台湾将面临更严峻的安全压力。
解放军25架次军机跨中线、联合警巡的行动,则清晰传递出“两岸必须统一的底线,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分裂行径都将遭到反制,任何外部势力都无法阻挡中国统一的进程。
台当局该清醒了,扣船抛渔获换不来外部势力的“保护”,只会让台湾民众承受更多损失;制造两岸对立也解决不了台湾的内部问题,只会加剧民生困境。
唯有回到“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才能让渔民安心作业,让台海保持稳定,否则,随着解放军维护主权的手段不断升级,台当局的政治算盘,终将彻底落空。
来源:大叔的旧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