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875 年的夏天,美国落基山地区的人们就经历了这样的噩梦。当时年仅 13 岁的罗拉・恩格在日记里写道:"蝗虫像黑色的暴雨砸下来,连太阳都被吃掉了!"
你能想象天空突然变黑,不是因为下雨,而是被无数蝗虫覆盖吗?
1875 年的夏天,美国落基山地区的人们就经历了这样的噩梦。当时年仅 13 岁的罗拉・恩格在日记里写道:"蝗虫像黑色的暴雨砸下来,连太阳都被吃掉了!"
这场被称为 "昆虫战争" 的灾难,究竟有多恐怖?
故事要从 19 世纪中叶说起。当时,美国北部的落基山地区迎来了一批怀揣梦想的拓荒者。他们背井离乡,来到这片陌生的土地,渴望在这里开垦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他们辛勤劳作,看着一片片荒地变成肥沃的农田,播下的种子生根发芽,心中满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在这片土地之下,一场巨大的危机正悄然酝酿。
有一种名为落基山岩蝗的昆虫,早已在这里安营扎寨。它们的卵在土壤中静静沉睡,等待着合适的时机破土而出。
而 1875 年,持续的干旱如同给这些虫卵发出了集结的号角。土地因缺水变得板结干裂,却恰好为蝗虫的孵化提供了绝佳的温床。
7 月 20 日,原本是一个普通的夏日,人们像往常一样在田间劳作。突然,天边传来一阵排山倒海般的巨响。起初,大家以为是乌云翻滚带来的雷声。
但当那片 “乌云” 以极快的速度,带着龙卷风般的威力席卷而来时,人们惊恐地发现,这哪是什么乌云,分明是数不清的蝗虫组成的恐怖军团!
“那场面,简直无法用言语形容!” 一位幸存者在后来回忆道,“蝗虫就像黑色的潮水,从天边涌来,瞬间就把天空染成了黑色。”
据科学估算,这群蝗虫的数量达到了令人咋舌的 12.5 万亿只,这是个什么概念呢?相当于当时全球人口数量的 600 倍啊!它们飞行时所产生的震动,在 16 公里之外都能清晰地感觉到。而且,这个庞大的蝗虫群长度超过 3000 公里,从北达科州一直蔓延到落基山地区,宛如一条黑色的巨龙,所到之处,皆被阴影笼罩。
罗拉・恩格,一位当时只有 13 岁的小女孩,她亲眼目睹了这场灾难,并在日记中写下了那段令人胆寒的文字:
“蝗虫犹如冰雹往下俯冲,玛丽尖叫起来,它们抓住她的皮肤和衣服,罗拉疯狂地跑着,踩在蝗虫身上,它们在她的脚下发出响声并化为肉泥。它们用鼓出的眼睛看着她,头转来转去…… 屋外,如黑云蔽天,没有一点光亮……”
在蝗虫过境之处,一切绿色植物都未能幸免。它们的贪婪程度超乎想象,就像一群饿了许久的猛兽,所到之处,庄稼被一扫而光,田野里原本郁郁葱葱的景象瞬间消失不见,只剩下一片荒芜。
树木也惨遭毒手,叶子被啃食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在风中颤抖。一位农民看着自己辛苦劳作一年的庄稼毁于一旦,欲哭无泪地说道:“这些可恶的蝗虫,比一群饥饿的小牛还要可怕,它们在眨眼间就把我的希望给吞掉了!”
据怀俄明州大学的研究表明,每平方公里的蝗虫每天能吃掉 800 吨植物,这食量简直令人惊叹!如此庞大的蝗虫群,所到之处,哪里还有生机可言?
当时的报纸报道:密苏里河的水都被蝗虫尸体染红了,铁路被虫尸堆得无法通行,农民只能用马车拉走堆积如山的虫骸。这场蝗灾,就像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一场残酷惩罚。
为什么会爆发如此恐怖的蝗灾呢?现代昆虫学家经过深入研究发现,落基山岩蝗的繁殖能力堪称 “昆虫界冠军”。每只雌蝗一次就能产下 80 - 120 枚卵,而且这些卵在干旱的土壤中能够存活长达 17 年之久。
当连续三年的干旱导致植物大量减少时,蝗虫为了生存,开始大规模地集体迁徙,最终形成了让人闻风丧胆的 “超级蝗群”。美国农业部的资料也显示,这种蝗灾每 25 年左右就可能大规模爆发一次。
这场蝗灾持续了整整 7 个月,美国 32 个州都未能逃过它的魔掌。若按照今天的美元价值来统计,这场灾难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 1160 亿美元,这远远超过了美国历史上任何一场飓风灾难所带来的损失。
怀俄明州大学的杰夫教授曾这样描述这场灾难:“1875 年的特大蝗灾,就像是昆虫对人类的一场战争。这些蝗虫的数量比银河系的星星还要多,它比艾滋病、疟疾、旱灾、水灾和战争还要可怕。”
虽然这场蝗灾最终因为气候的转变以及农药的使用而逐渐结束,但它给人类留下的教训却无比深刻。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2020 年,非洲也曾遭遇大规模的蝗灾,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出了紧急警告:“一个普通蝗群一天就能吃掉 3.5 万人的口粮!”
而我们中国,通过建立蝗虫监测预警系统、推广生态治蝗技术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已经连续 15 年将蝗灾控制在最低水平。
这场 150 多年前的 “昆虫战争”,就像是大自然给人类敲响的一记警钟。它让我们明白,大自然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衡都可能引发意想不到的灾难。
当我们在田野里看到蹦跳的蚂蚱时,可不能忘记它们的祖先曾让整个国家陷入恐慌。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未来再次发生蝗灾,人类能凭借现在的科技和智慧战胜这些 “飞行军团” 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观点和想法哦!
声明:文中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不妥立即删除!
来源:科学学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