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周,恒力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恒力重工)与天津西南海运有限公司(简称西南海运)签署批量液化石油气(LPG)双燃料超大型液氨运输船(VLAC)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在气体运输领域开启深度合作新篇章。
上周,恒力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恒力重工)与天津西南海运有限公司(简称西南海运)签署批量液化石油气(LPG)双燃料超大型液氨运输船(VLAC)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在气体运输领域开启深度合作新篇章。
图源/恒力重工
此次合作的VLAC项目配备先进的LPG双燃料动力系统,设计将充分考虑液氨安全运输需求,采用先进的液货系统和安全防护措施,不仅能够显著降低船舶的碳排放,还会在满足全球液氨运输市场日益增长需求的同时,确保运输过程的安全可靠。
恒力重工已于去年9月接获4艘93000立方米VLAC订单,是国内第二家进军超大型液化气体运输船市场的民营船企,该系列船首制船将在2026年4月交付,其余3艘分别在2027年4月、6月和10月交付。
恒力重工前身——韩国STX(大连)造船有限公司——曾是中国最大的外资船厂,闲置10年后,恒力集团“盘下了它”。2023年1月,恒力重工产业园正式启动运营,第二年,恒力重工逐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恒力集团董事长陈建华表示,既然进入这个行业,就要挺进这个行业的一流方阵,成为行业标杆,“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
恒力重工投产运营后交付的首艘新造船为1艘61000载重吨散货船,总长199.9米、型宽34米、型深16.3米,设计吃水11.85米。该船的交付标志着恒力重工在船舶建造领域实现了从“0”到“1”的跨越。2024年10月23日,恒力重工交付第1艘82000载重吨散货船“BH POWER”轮,该船也是恒力重工精心打造的第1艘远洋船,总长229米、型宽32.26米,型深20.35米,具绿色、环保、节能、安全等显著特点,是满足Tier III和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第三阶段要求的最新一代船型。
图源/恒力重工
与此同时,恒力重工自投产运营后还重点拓展超大型油船(VLCC)、超大型集装箱船和超大型矿砂船(VLOC)等高端船型。
2024年12月27日,恒力重工自主研发设计的第1艘30.6万吨VLCC完成出坞下水作业。该船总长332.8米、型宽60米、型深30米,具有航速快、空船重量轻、能耗低等显著特点,各项参数指标均达到同型船世界前列水平。这是恒力重工进入油船建造市场的首艘船,该项目订单与2023年9月签署。
图源/恒力重工
与这艘VLCC同日出坞的3艘15000TEU集装箱船TERA段为三星重工委托恒力重工建造。TERA段的建造质量和精度对船舶整体性能有着直接影响,在建造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工艺和质量,可见,恒力重工的建造质量已经得到国际主流船厂和船东的充分认可。
与地中海航运的合作的让恒力重工在新造船领域更进一步。去年8月,恒力重工集团与地中海航运签署了一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地中海航运将使用恒力重工的船厂进行订船、发动机、修理和改装工作。9月,恒力重工首获集装箱船订单,地中海航运向其订购的10艘液化天然气(LNG)双燃料21000TEU集装箱船也是其承接的首份双燃料集装箱船订单,也是其首次在集装箱船市场赢得整船实船订单。当年12月初,恒力重工再获来自地中海航运的10艘LNG双燃料24000TEU集装箱船订单。
恒力重工还手持来自新加坡韦立国际集团的6艘32.5万载重吨VLOC建造项目。这6艘新船采用“WinningMax”型概念,是针对西非至中国铝土矿海运贸易打造的新一代船型,总长329.99米、型宽60米、型深30.5米,采用甲醇燃料预设设计并配置12000立方米甲醇储罐,未来采用绿色甲醇燃料可实现全航程的“零碳”运行,具有绿色、环保、节能、安全等显著特点。这6艘新船计划在2026-2027年间陆续交付,标志着恒力重工进入又一“超大型”建造领域。
图源/韦立国际集团
据克拉克森统计,恒力重工手持103艘船舶订单,总载重超1600万。今年初,重点聚焦超大型液化气体运输船(VLGC)、VLCC和超大型集装箱船等高附加值绿色船舶及高端海工装备的恒力重工“未来工厂”正式投产,新工厂具备年分段制作18000个、分段涂装2800万平方米的能力,配备世界一流造船设施,引入大量前沿技术,多条全智能产线成为行业标杆,分段、总段大型化等“大工艺”全面应用,总装效率跨入世界领先水平,投产后具备年生产150艘超大型船舶的能力。
“未来工厂”曲组车间/恒力重工
来源:中国船检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