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7日,慈善终端社会责任部在副部长段冬生的带领下,于江西萍乡芦溪东渡山庄开展红色主题活动——组织60余名满怀爱国情怀的老同志,沉浸式拍摄红色网剧《东渡平寇》,以此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重现革命岁月的热血与担当。
37℃高温下的红色传承!萍乡老同志演绎《东渡平寇》,致敬抗战胜利80周年
2025年9月7日,慈善终端社会责任部在副部长段冬生的带领下,于江西萍乡芦溪东渡山庄开展红色主题活动——组织60余名满怀爱国情怀的老同志,沉浸式拍摄红色网剧《东渡平寇》,以此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重现革命岁月的热血与担当。
参加本次拍摄活动的摄影师李高云,参加演艺人员有:段冬生,王舜,李建国,温放珍,岳和萍,肖新华,摄影师,李高云,王娟,周平根,黄德和,陈新连,柳开兰,朱春梅,杨金华,刘运香,李章彪,刘兰萍,黄文萍,袁建兴,肖运连,黄庆云,黄桂杨,叶秀连,彭美兰,朱天兰,王友萍,陈洪田,胡淑萍,胡建龙,何美云,高永跃,漆子英,李爱兰,谭花秀,熊德竞,邱建兰,张俊兰,曾艳花,李萍,巫国萍,李梅冬,杨慧,刘爱兰,漆金南,钟梅,罗云良,刘科华,周建安,邬丽娟,付吉萍,曾萍武,刘瑞书,颜志军,吴立云,周忠林,周梅萍,贺小贞,钟英萍,刘春梅,黄爱珍,张竹英,刘雪英,吴清华,何永红,童汝宾。
此次拍摄的背景,源自1944年的一段真实历史:当年7月,日军第34师团与第27师团一部万余人从醴陵进犯上栗,分三路攻占湘东、芦溪等地。面对强敌,中国军民依托五峰山、云程山等险要地形顽强阻击,最终于8月4日迫使日军撤离。网剧《东度平寇》虽标注“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但创作灵感正是源于这段军民同心抗敌的历史,旨在通过艺术形式传承红色记忆。
拍摄当日,萍乡芦溪的气温高达37℃,酷热天气给拍摄带来不小挑战。但60余名老同志虽非专职演员,却以极高的热情和认真态度投入其中:从情感流露到肢体动作,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到位;面对导演的指挥,他们全程积极配合,即便汗流浃背也毫无怨言,用“给力”的表现诠释着对革命先烈的敬意。网剧中的三段剧情,生动再现了抗战士兵与群众的英勇无畏。第一幕里,两名八路军侦察员遭遇日军小分队,受伤后仍坚守“保护情报”的使命——一名侦察员牺牲自我掩护战友小李撤离,小李中弹后强忍伤痛,在生命最后一刻将带血的情报交给赶来的连队;第二幕聚焦八路军团部的“运筹帷幄”,团长、政委与机要人员在村民家中开会,紧密制定歼灭日军的详细计划,门口战士站岗、军民频繁进出的场景,还原了战时的紧张与团结;第三幕则是激烈的“军民协同歼敌”:山坡上,八路军与村民设下埋伏,日军搜索前进时,或被八路军精准射击,或触发竹竿陷阱,或被村民用弓箭、尖竹竿攻击,最终日军小队全被歼灭,残余头目负隅顽抗时被击毙,军民举枪欢呼胜利的画面,定格下战斗胜利的激动瞬间。
此次红色网剧拍摄,不仅是一次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主题活动,更是一堂“行走的爱国主义教育课”。老同志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精神,让年轻一代更直观地感受历史、铭记初心,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注入了温暖而坚定的力量。
此次活动非常感谢江西省萍乡市东渡山庄吴清华,何永红提供拍摄场地和餐饮支持,感谢江西省萍乡市麒麟排挡童汝宾餐饮的支持,感谢江西省萍乡市武功山玉皇池含硒矿泉水公司王燕的赞助支持。
来源:阅读岁月